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东平布衣"赵天麟被人们尊称为"布衣法学家",主要基于其平民的身份和一名法学家的胸襟。笔者通过阅读赵天麟的六十二篇奏折,深深地被其中蕴含的恢复封建正统思想、加强法律制度建设、限富恤民的以法治国思想所折服。  相似文献   

2.
袁珂 《兰台世界》2015,(3):120-121
法律文化是法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法律文化的形成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西周是我国传统法律形成的重要时期,为后世法律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重点探讨西周法律文化的形成和特点,以期为我国法律文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在内的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法律义务主体分为行政机关、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同的义务主体,其法律义务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其他组织和个人承担的是消极不作为义务,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承担的是具体给付义务,行政机关承担的则是抽象给付义务。传统的文化法律实施机制(即文化执法模式)建立在威慑理论基础上,适用于文化市场监管领域的私权利主体。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的行政机关、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都是承担公共服务、履行公共职能的公权力部门,传统针对私权利主体的文化执法模式不能适用或不宜适用,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的其他组织和个人也不能直接适用针对文化市场监管的文化执法模式。基于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法律义务主体和义务内容的性质,宜对承担公权力职能的行政机关和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适用公共文化法律实施的软法机制,对属于私权利主体的其他组织和个人扩展适用公共文化法律的文化执法机制,进而构造出一种软法机制和传统机制交融的公共文化法律实施模式。图1。 表1。参考文献39。  相似文献   

4.
顾文龙 《大观周刊》2012,(41):53-53
传统的维持民众间秩序的法律规则和秩序,是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外在置措,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其法律思想的宏观背景,它在精神层面上影响并制约了传统法律思想。本文选择梁漱溟先生的阐释作为一个切入点,这不仅是因为梁先生熟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更对传统文化与法律思想的关系做过丰富深刻的阐发。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指先秦至晚清以来产生的对依法治国和法治教育具有积极价值的法律思想与制度等内容。深入挖掘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理论蕴含,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法律根基、助推广大学子全面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纳入教学资源,从时代内涵、文化氛围、实践活动、教师能力等方面探索“四位一体”的应用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学校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发挥其必要且独特的德育作用。  相似文献   

6.
齐丹丹 《兰台世界》2016,(24):145-149
《周礼》记载了官吏与普通民众接受法律教育的情况。经文所记法律教育的若干内容已经得到其他传世文献和出土简牍资料的印证。为我国古代法律教育和法律文化的研究补充了材料。采用文献比较法和二重证据法对法律教育的内容和基本形式及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法律教育具有全民性的特点,体现了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礼法兼综的原则。法律教育的目的是使吏民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牵制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管理的需要。对《周礼》所载法律教育进行系统探讨,有益于对我国古代儒法兼综的法文化研究。在不断地完善社会法制和改革、改善司法制度的今天,亦可为当今社会的法律教育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慎刑"思想自然应是其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清代慎刑的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和准确定位,也是对传统法律观念的进一步改造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黄璐 《大观周刊》2011,(32):40-40,54
质疑非著名学者方孔先生提出的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只有糟粕没有精华的观点,笔者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批判方孔先生的观点,提出秉承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分并剔除其障碍性因素,传统法律文化构成了法律发展的历史前提与宏观要素,并对当代法律发展所面临的发展模式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调解是中华民族横亘古今,最具有生命力,也最为世界所瞩目的法律传统,被西方誉之为东方经典,是中国法律文化的瑰宝。在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法治建设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这项制度仍被发扬光大,固然反映出历史的情结、人文的情怀和民族的情感,但由于其独特的作用和功效,也预示着社会发展的趋势。从多元文化溯源调解缘由调解是文化的体现和传承,其本身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融入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在哲学文化上,中国传统社会一直以和为美,以儒家  相似文献   

10.
商鞅变法是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的战国时期进行的,他总结了历史经验,结合社会实际提出了"依法治国"的观念,在改革中逐渐树立了法律权威,培育了法律人才,创造了法律文化氛围,促进了中国封建法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也概括性地称为"中国传统法律"或"中国法律传统".这是一套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从简单幼稚发展成为体系完整、内容全面、义理精深、风格特异的法律系统,是一套以"天道"观念和阴阳学说为哲学基础、以儒家学派的主流思想为理论根据、以农业生产方式和血缘家庭家族为社会土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的法律传统和法律体制,是世界法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背景下,整理、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法律精神尤为重要.已故著名法制史学家曾宪义教授生前组织国内法制史学界的著名学者编写的十卷本鸿篇巨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对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是中国法制史学界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白金 《天津档案》2006,(9):55-55
在《天津教育志》上,雕刻一般地写着:“赵天麟(1886—1938),字君达,天津人,爱国教育家,1938年6月27日遭日本特务暗杀。”这些字迹。时时在我眼前闪动。对于这样一位将生命献给祖国的仁人志士,津沽大地永远怀念着他,并以他的事迹教育子孙后代。在他逝世68周年这个难忘的日子又来到面前的日寸刻。我拟下一个循着他生命轨迹逐日追念的计划,并于6月底完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涉法电影融合法律和民族特色,成为展现文化传统和中国法治化进程的重要窗口,其中的国民形象不但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抵制外国法律文化对中国文化安全解构和威胁的一道壁垒。因此,涉法电影中的国民形象传播要以国家文化安全为导向,坚持中国特色,借鉴外国文化资源,以更好地促进中国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如何面对历史上文本法律和现实法律的严重背离,法律理想和法律现实二元对立的现实,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破解中西法律文化的对接,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档案这一最原生态的信息载体探讨了档案文化传播与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关系问题;从政策、法律、文化和传播学要素等多个维度,论述了档案文化传播视域下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 尽管近年来比较法文化几乎成了法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但有关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的系统研究即是人们很长时间以来一直企望而未果的一块学术荒地。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张中秋同志的新著《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则是我国的拓荒之作。该书以中西传统法律文化为比较对象,将文化比较与法理分析、历史实证与社会经济结构探讨相结合,从问题的概念落笔,逐一  相似文献   

17.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条款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文章梳理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演变,分析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条款的内容,探讨其体系化、多元化和普及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法律援助活动已经在我国各地开展,大学生作为加入到法律援助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正在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建设大学生法律援助文化。为什么会建设大学生法律援助文化以及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障碍是大学生法律援助文化建设前置问题和重要过程。通过比较和分析,明确大学生法律文化建设的价值,提出解决障碍的方法,才能使大学生法律文化传播的更远。  相似文献   

19.
曲琨 《兰台世界》2008,(12):61-62
如何面对历史上文本法律和现实法律的严重背离,法律理想和法律现实二元对立的现实,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破解中西法律文化的对接,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是伴随着法律与道德的融合与分化进行的,整个发展的主体脉络就是"礼法"的有选择地互融而形成的"礼法文化"。中国法律的发展方向上应该再一次塑造符合时代和民族的新的"礼法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