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明威是世界文坛上著名的美国现代小说家,他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加上他身上坚强的性格使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了许多个面对生活,面对磨难,不屈不挠的"硬汉"形象。《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硬汉"形象的塑造,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亮剑》中的李云龙性格中也有"硬汉"的一面。本文对海明威"硬汉"形象和李云龙的"硬汉"英雄形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阐述了两部作品中"硬汉"形象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文学台湾》从“文学叙事”和“理论想象”两方面详细描述了台湾文学基本概貌、发展轨迹,填补大陆对台湾文学研究的某些空白,还通过塑造“文学台湾”"的形象对台湾进行文学审视.为此,作者谱写了一部由还原的记忆、感性的理解和理论的想象交织而成以“文学台湾”形象为主题的“奏鸣曲”.它们从知觉形象、感性形象和“抽象形式”上演奏出“文学台湾”形象的丰富内涵,同时,也使得该书对台湾问题的文学审视具有文艺学、社会学的意义和思想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评论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庄子说——自然的箫声》一书,认为其用漫画形式改编《庄子》,是精神自由的想象表现、人生哲学的形象展示、精神修养方法的现代转化阐释和社会批判思想的寓言表现。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通过一位普通劳动者--古巴渔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的真实经历,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硬汉形象--桑提亚哥.通过这一硬汉讴歌了人类的永恒价值--人的自信,也使得桑提亚哥成为海明威硬汉形象中唯一的、被赋与灵魂的硬汉.《老人与海》在海明威创作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作者创作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性作品.  相似文献   

5.
红拂是唐传奇《虬髯客传》中的一个人物,其形象在后世的不断改写中产生了变化。张凤翼的《红拂记》、凌濛初的《北红拂》和冯梦龙的《女丈夫》都是以红拂为主角的作品,并对红拂的形象和相关的情节进行了改编。通过对这四部作品的分析,可见红拂由一个有胆有识的侠女演变为了具有聪明才智、功利心和英雄气概等丰富特点的奇女子,其形象也变得越来越饱满。红拂的形象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其形象内涵的独特性,其形象不仅表达了文人对封建礼教的抨击,还体现了文人对得到赏识的渴望。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有多种形象,不同的形象反映了时人对大熊猫的不同认知.文献记载中的大熊猫是食用铜铁、似熊、似豹的猛兽、珍兽,也是英雄和仁义的化身,不同大熊猫形象与时人对大熊猫的认知程度、大熊猫的生存范围和大熊猫的生物属性有重要关系.将大熊猫看做是治病良方、珍贵贡品和化铁消食的错误观念,是历史时期大熊猫种群数量减少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晖 《池州学院学报》2012,26(2):1-5,17
王季文乃晚唐时期赋有传奇色彩人物。他苦攻儒学,获取了进士功名并授于朝官;却寻弃官归隐于九华山,践行道仙"异人"点拨的修身之径;可临终,又将自己的宅室舍给佛门为寺。他终生与九华相陪产生的特殊情感,进而迸发出的《九华山谣》,字里行间亦蕴藏着儒、释、道和谐相融的意韵。钩沉王季文人生道路和对《九华山谣》进行研究,于今天和谐社会的完善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伊萨克·巴别尔在其代表作《红色骑兵军》塑造了一类特殊的人物形象——作为骑兵军主体的哥萨克们。他们不仅是这本小说的核心人物形象,而且也集中展示了巴别尔的独特之处,本文拟以此小说集为文本,具体分析其中的哥萨克形象及其情结。  相似文献   

9.
传世文献记载了楚人祭祀的少量的神祇名称,而战国楚国贵族墓中出土的竹简详细地记录了楚人祭祀的大量的神祇名称,与《九歌》中众多的神祇相比较,两者同中有异,其差别可以为解决楚辞学史上的一些争端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红楼梦》中"双真"形象的象征意蕴和朦胧美,阐明"双真"才是整个"《红楼梦》世界"的真正主宰者。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领导者形象、渔家女形象、共产主义者形象、革命英雄形象进行研究。通过搜集有关歌剧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资料、音响、图片来充实内容使得文章更具真实性。希望以此文的阐述来见证民族歌剧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对于歌剧戏剧性表现的重要性,也期待本文能让更广大的人们用心地保护和传承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2.
珞遥的《平凡的世界》写了近百个人物,按照他们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生命体验和历史承传的不同,可将他们划分为三个形象群体:以孙少安为代表的农民群体;以孙少平为代表的知识青年群体;以田福军为代表的政治群体。本文试从个性与共性两方面分析这三个不同的形象群体。  相似文献   

13.
如果按照叙写角度的不同,可将《诗经》塑造的女性形象分别定义为"自我形象"和"他者形象"。一般说来,女性的"自我形象"在叙写过程中呈现出形象与直白的审美特征,而作为被他人进行观察、描摹、叙写的"他者形象",则呈现出抽象与朦胧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埃尔热是比利时的著名连环画家,他的作品《丁丁历险记》受到各国各阶层人民的喜爱,并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对《丁丁历险记》中《蓝莲花》和《丁丁在西藏》进行分析,用比较文学中形象学的方法解读埃尔热笔下的中国人形象,会更好地理解比较文学中形象学范畴内的异国异族形象并不是对他国现实的复制,而是加入了文化的和情感的、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的个人的或集体的表现[1]。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小说《故乡》中,塑造了一个猥琐、贪婪、世故、狡黠、令人不齿的“豆腐西施”形象.事实上,“豆腐西施”形象包含了丰富的社会阶层因素,她出身乡镇平民,经济窘迫,饱受艰难时势的折磨,找不到生活的出路,无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这样的阶层因素使她在心理上怨毒扭曲、言行上泼辣放肆,喜好占有他人财物,既欺辱排挤比自己更卑微的弱者,又敌视嘲讽生活优于自己的城市居民,由旧时的小家碧玉沦为面目可憎的泼辣老妇.通过塑造这一形象,鲁迅先生生动再现了乡村社会解体、风俗败坏的现实,显露了其乡土写作风格的犀利透彻与真实深刻.  相似文献   

16.
我国诗歌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而"以诗论诗"的体例,则是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所首创,嗣后,历代论诗诗层出不穷.以诗论诗,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意味隽永,易记易诵,在我国诗歌理论发展史乃至世界诗歌理论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7.
在张爱玲笔下有一组活生生的外国人群像.与同时代的作家不同,张爱玲以亲善的态度关照这些男性和女性形象.任何形象都是作者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集体想象物.张爱玲出身于日渐衰落的豪门望族,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十里洋场,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上海作家,同时她又是一位女性作家.这决定了她无时无刻都在以这种写作身份和视角阐释她所接触到的外国人形象,从而为现代作家表述现代生活开拓出一个崭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三国志》为研究历史人物形象姜维的出发点,借助《三国演义》等来研究姜维形象的文学特质,旨在完整地展现姜维形象的史学与文学转型,彰显文史转型中人物形象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曹禺的剧作《北京人》刻划了一系列的象征性艺术形象,着重分析这些象征性形象对作品的主题思想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风格的形成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一、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大致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三大功能艺术是通过形象再现社会生活的,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和人民的精神面貌。欣赏者往往可以从艺术作品中认识到一个时代和民族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以及鲜明多样的性格特征,从而扩大欣赏者的生活视野。例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当听到欢快的笛声时,听众的脑海中即刻就会浮现出绿叶如茵,江山如画的一幅江南山野图,同时也体验到牧童的快乐心情。其实,人们正是通过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感情,在自己的想象中"画出"音乐形象,产生相应的视觉效果,从而认识到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