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克兰民族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斯拉夫部落时期。基辅罗斯以来的一千年的乌克兰文学可分三个时期 ,即古代文学 (9— 18世纪 ) ,近代文学 (18— 2 0世纪 )和现当代文学 (2 0世纪至苏联解体 )。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文学30年:作家"倒下去","写手"站起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20世纪80年代从启蒙文学到文体实验 新时期的第一个10年(准确说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是中国文学的精英化时期,其核心是通过反思"文革"时期以"样板戏"为代表的民粹主义文学,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工具论"文艺观,确立精英知识分子和精英文学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肇始于何时,学术界一直是众说纷纭。本文着重从五个阶段论述80年来起点研究的成果和划分标准的演变,以期呈现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第一阶段(1922—1949):同生共荣时期。由于研究者和文学现象处于同一时代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相距较近,很难对现代文学起点问题在一定高度上作出客观的判断,因而产生了众多分歧,如胡适、周作人等人的5种观点。第二阶段(1949—1976):一元独尊时期。受新民主主义文学史观的影响,学术界均以政治标准作为现代文学史的划分依据,如王瑶的1919年说。第三阶段(1976—1985):复苏发展时期。学术界尚未完全摆脱政治因素的干扰,但展现出突破的新姿,如邢铁华的1894年说。第四阶段(1985—2000):回归文学时期。文学从政治的附庸中解放出来,以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作为文学史分期因素,如钱理群的1898年说。第五阶段(2000至今):众声喧哗时期。过去一个世纪关于起点问题的各种言说又纷纷在新世纪的舞台上演,形成众声喧哗的局面,如许志英的1917年说,郜元宝的1907年说等。纵观这八十年来围绕着现代文学史开端所展开的论争,即从最初的文学的社会历史型分期到注重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本体型分期,再到如今两种相异标准的妥协和互补,似乎呈现出一条否定之否定的观念走势。事实上,20世纪的中国处在一个特殊的剧变之中,这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划分难以游离于社会历史变动的特征之外,难以作出客观合理的判断,不宜以单一不变的标准作为参照。  相似文献   

4.
苗族芦笙在国际、国内文化交流中,展示了苗族文化的神奇和精彩。苗族芦笙文化的交流与影响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20世纪初;第二个时期为20世纪50—60年代;第三个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第四个时期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  相似文献   

5.
17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300年间,荷兰的中国研究与中国文学翻译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荷兰文学也相应地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学做出了种种回应。本文以中荷交往史作为研究的大背景,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如何被纳入荷兰的知识体系,通过学术机构制度化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分支。其次,探讨各种文体的中国文学逐步被翻译介绍到荷兰的过程和特点。第三,分析荷兰文学中的中国研究和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6.
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大陆场域的马华文学研究,其话语嬗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中国文学框架内部展开的时代批评话语(1985—1994);2.世界华文文学整体观视野中展开的学科理论(1995—2004);3.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结构中展开的学术研究范式(2005—2020)。在宏观整合和微观聚焦的张力结构中交错发展的马华文学研究,一方面显示了华文文学研究从台港到海外再到整合世界的宏观视野;另一方面也凸显出马华文学研究从东南亚华文文学框架到新马文学一体,再到马华文学自身的微观聚焦。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20世纪是一个矛盾的世纪,这期间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又有对西方文化的接受与传播。矛盾的世纪造就了矛盾的文学精神,由此带来的是不同文学流派的不同文学观。从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到新月社、语丝社;从启蒙文学、革命文学到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都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段不俗的历史,尤其是启蒙文学与反思文学,更是形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精神的一次浪漫回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辞研究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乐府歌辞研究始于“五四”时期“平民文学”的号召,经历建国前、建国后到1976年、1977年到2000年、2000年以后等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研究各有侧重,显示其时代特征。第一期研究从文学、文化、音乐等角度全面展开;第二、第三期重在主题学、风格学研究,适当引进了一些新方法与文化学视角;第四期在前三期基础上全面拓展与深入,突出了文化学、历史学、音乐学对乐府歌辞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文学批评标准的变化,是以文学的发展为基础的,同时又反映着一个时代对文学的新的审美要求。因此,一个时代的新的文学批评标准,往往就成为文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标志和推动文学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种动力。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明中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它开始挣脱理学的桎梏,以从来没有过的民主精神和文学特质,深入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从文学内容到创作方法,从文学样式到表现技巧,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次解放,而在这次文学解放当中,最自觉的部分,因而也是最集中的表现,就是文学批评标准的转折。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庆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域。特别在通常被称为“新文学”的中国现代文学时期的30余年中,我以为重庆实际上是同北京、上海并列的三大文化中心之—。如果说,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主要是以北京和上海为“生产”与“集散”基地,进而向全国辐射的话,那么,第三个十年的新文学活动,则是以重庆为主阵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的。而整个新文学正是以全民抗战的热潮为契机,在第三个十年中才得以更深入、更广泛地走向人民大众,产生了具有全社会、全民性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重庆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文化身份研究是华裔美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在华裔美国文学史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各时期的华裔美国人对文化身份的认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他们在中美两个世界中对自我的认同经历了从固守中国到接受美国、到拥抱世界的过程。这种动态的思维对今天的文化发展与自我认同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近代石家庄城市化开始启动,它几乎与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第二阶段的开端恰好同步,这说明石家庄城市化的启动,落后于中国近代城市化整整一个阶段。从20世纪初到1949年,石家庄城市化历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01-1912年城市化启动时期;第二阶段,1912-1925年城市化初兴时期;第三阶段,1925-1937年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第四阶段,1937-1949年城市化停滞、畸形发展、衰退及恢复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是20世纪中国出版史上的经典丛书。在20世纪30年代文化界政治立场明显分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团结左、中、右三个不同阵营中的文学大师共同编辑出版这套丛书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主编赵家璧功不可没。《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出版在文化界和文学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十卷本于1935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赵家璧主其事。当是时,蔡元培在总序结尾处曾预言:“希望第二个十年与第三个十年时,有中国的拉飞尔与中国的莎士比亚应运而生。”中国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十年”通过整理、编选和总结,已成了重要的文化积累。蔡元培的预言也不期而言中。《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作为“第二个十年”是“第一个十年”的赓续,由上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进入稳定、开放、多元的时期,世纪末的中国文学完成了非常态文学到常态文学的转移。新旧世纪交替前夕所出现的小说形态多元、叙述多样、语言多向的多元共生的活跃景观,不仅是文学形态转移的一个证明,也可视作中国文学从活跃自由走向辉煌繁荣的一种预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哲学思想尽管非常古老,但作为系统化或专业学样门类的哲学却是20世纪初产生的。20世纪中国哲学可分为三个时期:从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是中国哲学“学着讲”的时期;从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是中国哲学“照着讲”的时期;从1978年到世纪末是中国哲学“接着讲”的时期。中国人在哲学上当了一个世纪的学生,在21世纪应该毕业了,有资格、有条件、有必要“自己讲”哲学了。  相似文献   

17.
文章把建国后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历程划分为四个发展时期,每个时期都从改革重点、改革措施和改革成就三方面来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第一个时期,重点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改革开放后到80年代初为第二个时期,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和建设教材的措施进行改革;80年代中期到二十世纪末为第三个时期,通过语文教学的研究等措施进行改革,进而在教师素质建设和阅读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成就;21世纪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改革为第四个时期,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对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是改革比较全面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8.
甄自聪 《留学生》2014,(6):34-37
乌克兰,一个教育、科技、文化极为发达的国家,它的油画、芭蕾、舞蹈和音乐等均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俄罗斯文学之父果戈里从乌克兰走向世界;乌克兰也是托尔斯泰名著《复活》的历史舞台;影响中国几代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正是乌克兰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武侠小说在印度尼西亚的流传可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第二个时期是1924年到1942年,第三个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至今。中国武侠小说通过直接流传、翻译和改写与创作等三种形式在印度尼西亚流传并产生巨大影响。华侨和华裔的文化心理、现实境遇和审美情趣是中国武侠小说能够在印尼流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关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样,是需要我们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密切结合上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资本主义迄今360年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个120年,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初阶段;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80年代的第二个120年,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也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转向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从19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的第三个120年,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21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并存、竞争和斗争,会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下去.因此,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事关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