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退热激素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激素加在糖盐水中一挂,小儿的热退了,家长就认为这种药神了。一传十,十传百,许多家长都知道激素退热效果好,医生在孩子发热时也身不由已地使用激素。激素退热真就这么神吗?医生和家长难道不害怕激素对孩子有危害?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医生对喉炎或哮喘的患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家长不无担心地问:"激素可不是一般的药,孩子能用吗"与此相反的是,有的患儿一发热,家长就坚决要求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似乎它是退热的灵丹妙药。糖皮质激素真如前者所言那么可畏,又如后者所言那么神奇吗人体分泌许多种激素,糖皮质激素仅是其中的一种,它由肾上腺皮质分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2009,(1):9-9
“孩子营养不良怎么办?”爱子心切的家长一听到孩子营养不良,就慌了神,急忙想着为孩子选择营养品,可该不该给孩子吃营养品?又该怎样为孩子选择适合他的营养品呢?  相似文献   

4.
在为分数苦苦挣扎的过程中,我们究竟丢失了什么? 丢失了一颗平常心 对于孩子,无论是做家长的,还是我们这些当老师的,都应当有一颗平常心。可是,这又谈何容易呢?有几位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大量地补课而无动于衷?又有几个老师看到别的班在一张试卷一张试卷做的时候而处之泰然?毕竟,我们不是神,而只是一个个大众的人。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和一位医生朋友聊天,讲了很多不良医生的做法。譬如,小儿发烧,有医生会打一针激素,可以迅速将体温降到正常,于是被家长奉为"神医",纷纷送他锦旗。我们知道,抗生素都要慎用,更何况是激素,这种疗法无异于饮鸩止渴。这位不良医生之所以这么做,是迎合了家长的需要。看到幼小的孩子发着可怕的高烧,他们焦虑,希望治疗立即见效,于是神医就此诞生了。他讲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心里不断  相似文献   

6.
故事:青春期门诊部的护士正在给一名患者登记:“小伙子,多大了?”妈妈在一旁赶快说:“不是小伙子,是姑娘!”护士仔细一看,一身休闲装,短短的头发,举止粗犷,除了眉宇间露出一丝女性的妩媚,全身上下基本上是男性化的打扮。护士连忙向患者道歉:“对不起,实在没看仔细。”孩子双眼一垂,双唇紧闭,仿佛不愿再说话。家长脸上露出了无奈:“总是爱这么打扮,给买裙子和鲜艳的衣服都不愿意穿。”护士急忙宽慰家长说:“没关系的,慢慢长大了就好了。”姑娘被医生引进诊室,她向医生表示想同医生单独交谈,而不愿意家长作陪。于是,医…  相似文献   

7.
做父母的,谁不希望孩子健康茁壮?可是现在竟有这样的父母,希望孩子有病。您信吗?镜头一两位家长在聊天。甲:你们家小强考多少分?乙:蛖!别提了。老师说他有多动症,我看也是,屁股上长刺,脚丫子带钩,写作业东张西望,干什么叮当乱响,还老挤眉弄眼……甲:不会吧?我瞧小强挺老实的。乙:怎么不会?我带他去过医院,医生也说可能是多动症,现在还吃着药呢!镜头二一位家长在和老师谈话。老师:您的孩子数学……家长(抢话):这孩子从小就怕识数。认个字,背个古诗什么的还凑和,一教她数数,她就把脖子一扭,不理你。教她从1数到…  相似文献   

8.
“一位高二女生突然腹痛难忍,其父亲将她急送到医院诊治,医生首先对该学生做了胰淀粉酶、胰蛋白酶等指标的血栓,结果显示这些酶含量过高,医生诊断结论是:急性胰腺炎。医生告知家长:这种病的病情发展速度很快,死亡率很高。令该女生家长不解的是:胰淀粉酶、胰脂肪酶为什么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指标?为什么这种病的发病速度如此之快。疾病原理是什么?有什么治疗方法和药物呢?  相似文献   

9.
面对激素     
一提到用激素,家长们都会紧张起来:"这可是激素啊,能让孩子用吗?!"其实,药物里你所知道的激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地使用以及食物中你不知道的激素。怎么回事?且听崔大夫的细细解释。  相似文献   

10.
苏州一中学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家长不愿老师登门家访。这个结果足实让人困惑:家长不是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吗?家长不是个个抱怨不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吗?那么他们又为什么不愿意老师登门家访呢?家长、孩子、老师面对面地交流不是再好不过吗?而河南一马姓教师暑期一个月时间骑车万里做家访,遍访全省36个学生,所到之处,受到学生、家长热情欢迎。久违的家访回来了。好心的老师让学生欢喜,让家长激动.也让通过各种途径得此消息的老师、家长、学生深深感动。为何?笔者下面就对这一调查做个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2008,(1):48-48
如今的孩子都长得很快,家长经常发现孩子们的早熟现象。有医生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早熟现象就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女孩当中。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食物中的激素,水中类似激祟的污染物,甚至社会问题,如媒体上大肆的性渲染,等等。  相似文献   

12.
一群猴子在树上操练。 神说,下地来吧!猴子说,为什么要下地?神说,下了地,就变成人。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到位了,就会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得益彰,唱响德育教育的“同一首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忽视对孩子教育,有意无意的陷入教育误区。譬如好哭好闹是小孩子的天性,孩子一耍赖,家长就感到束手无策,于是就吓唬孩子:“再哭,再哭喊医生来打针”。孩子知道打针的滋味,不敢再哭闹了。但是久而久之,在孩子心目中埋下了“怕医生怕打针”的病根。春天来了,学校为了预防传染病,决定对幼儿注射脑膜炎、腮腺炎疫苗。为了更好的配合医生打针,幼儿园老师鼓励儿童:“打针不疼,比比看谁最勇敢”。孩子有心病,就不相信老师的话,结果医生还没有开始打针,教室就哭成了一片。  相似文献   

14.
家庭作业签字是中小学生家长们的另一项工作,检查、监督、督促……好像没有家长的时刻关注.孩子就没有能力自主完成作业,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是家长过于高估自己的能量.养成了孩子依赖的习惯.还是孩子果真不具备自主完成作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晏红 《家教指南》2006,(2):26-28
从一起家园矛盾说起 新学期招生开始了,家长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候交钱,有一个家长的手机响了,是公司有急事催他赶快回单位,于是他就跑到队伍前面,跟收款的老师解释了一下,老师问排在跟前的家长愿意不愿意让他加塞,这位家长同意了,可是后面的两个家长不愿意了,就问:“你们为什么不公平呀?”“这位家长有特殊情况,单位有急事!”“谁没有特殊情况?谁没急事?”“确实有急事就是急事,但如果说都有急事,不就乱套了嘛。”  相似文献   

16.
说到唐诗,不要说中学生,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咿咿呀呀摇头晃脑地吟它几首,什么“床前明月光……”、什么“白日依山尽……”,可是如果再让他背诵几句宋词,他们就黯然了。为什么那么多的家长和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诗,却有意无意地回避词呢?或许是觉得词过于香艳?过于消沉?过于隐讳?其实读一些优秀的词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诗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肩负着神圣的使 命,“诗言志”,诗可以惊天地,泣鬼 神。“温柔 敦厚,诗教 也。”就 是说,通过诗的教育,养成人的温柔敦厚的品格。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用孔子的话说就是…  相似文献   

17.
一段时间以来,心里总被同事说的一件事撼动着。事情是这样的:某生因家庭作业总完不成,老师就去家访。学生的妈妈、奶奶接待了她。话问,家长说了这样一件事:冬日寒冷,屋内升着炉火。儿子不知从何处找来一把刀,架在炉火上烧。家长见了,问了一句做什么,却招来一句令她们想起来就寒心的话。儿子扭过头,对着两位家长恶狠狠地说:“再问?再问就杀了你们!”十岁的孩子何以说出如此血腥的话语?  相似文献   

18.
艰难的沟通     
儿子刘跃的调皮是出了名的,小学时三天两头有家长来找,说,你们家小跃打了我们孩子。每次,我都先向人家赔礼道歉,再把儿子拉过来打一顿。可下一次儿子照样向别的孩子寻衅打架。上高一时,儿子倒不大爱打架了,但厌学情绪日趋严重,动辄逃学。一天,上中班的我正在家里休息,忽然班主任于老师打电话来问:“刘跃这两天怎么没来上学?是不是生病了?”我的头“嗡”地一下就大了,慌忙说:“他每天一早都背着书包出去,没去学校?”得到于老师的肯定答复后,我一屁股呆坐在凳子上,半天缓不过神来。想想这些年我们在孩子身上所花的心血竟都…  相似文献   

19.
每每涉猎西洋文化时,总要碰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即“原罪”问题。基督教的上帝何以如此严厉地惩罚人类?难道仅仅因为他们的祖先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既然亚当、夏娃不听神的告诫,把他们赶出伊甸园便罢了。如果要表明神对人类的厌弃,那就让他们的世代子孙都不得进入伊甸园便罢了。亚、夏之辈已遭神诅咒,被罚作终身的劳役和吃苦,干吗还要让刚刚出生甚至出生后就死去的婴儿也要负上原罪呢?这样做难道不太过分了吗?偷吃禁果不过是好奇而已,何况偷吃的还是辨别善恶之果。一次好奇就招致如此重罚,偏偏好奇又是人的天性,号为全知全…  相似文献   

20.
这个问题我们不知道和家长谈过多少回了,家长会上讲,家长学校里讲,有时还和家长个别交流,可仍有许多家长对我们园不教拼音的做法不理解:“许多私人幼儿园都在教,你们为什么偏偏不教呢?孩子多学点,上小学不就轻松多了?”果真是这样吗?据我们了解,小学一年级老师并不赞同幼儿园教拼音。其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