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利娟 《学周刊C版》2013,(6):100-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新课标中对学生的阅读量的要求很高,它不仅规定了学生要大量地阅读优美作品,而且提倡学生化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为积极的探索学习者。教师只起引导人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的意识,对阅读这一块进行积极探索,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2.
成其芳 《教育艺术》2004,(3):61-61,6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但现实是我们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往往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阅读形成气质,阅读改变人生,阅读塑造个性。只有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贯彻到当前的语文阅读中去,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才能把语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崭新的教学方针与理念。其中“阅读教学需抛弃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训练。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已被广大的教师广泛地认同并接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创新阅读的要求,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阅读的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已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里再三强调“自己的”: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体验、自己的评价等。显然,是在强调个性化阅读和创新阅读。在这种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再仅仅满足于传授已有的定论,而应追求阅读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要通过正确引导来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根据个人体验、进行刨造性的阅读。  相似文献   

6.
阅读在小学生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阅读一些优秀作品,既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低效情况。作为语文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为学生提供阅读实践,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应当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积极探索作品中的不解之处。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对初中学段文学作品的阅读提出这样的目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它强调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将视线投向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长远目标上。以高中散文名篇《故都的秋》为例,对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一、自读质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前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学会质疑。二、聚焦对话。在阅读课中,聚焦的核心是"对话"。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形成属于他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三、比较拓展。教师引入具有求异思维的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对于作者情感的把握更加深刻和理性。四、创造体验。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展现出来,培养他们终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创造性阅读是指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读出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它超出作者的本意。创造性阅读能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作品中没有的东西,得到更丰富的体验与感悟。  相似文献   

10.
课标指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中叙事性作品学习的具体要求是:"要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要求在阅读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乙克连 《考试周刊》2012,(82):40-4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言。”在语文试题中。阅读理解不仅占有很大比例,而且学生不易掌握。那么怎样让学生不仅对阅读理解感兴趣,而且做得正确呢?在阅读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能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的阅读:阅读亲情、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使其形成正确的情感体验,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洪静 《现代语文》2009,(5):44-45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可见,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3.
聂虹 《江西教育》2003,(10):26-26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的阅读定义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又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则是教师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教材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生吞活剥,被动地接受,失落了应有的主体地位。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学生无疑是学习的主体。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就应该用兴趣学习代替全面学习;用自主学习代替被动学习;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用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4.
吴梦 《现代语文》2011,(9):56-5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以自身情感和心灵去体验作品的过程其实就是高层次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一、强调个性化阅读,注重感受、体验和感悟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接受式的阅读,教师把别人对文本的解读和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告诉学生,小到生字新词,大到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等一股脑儿塞给学生。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教师自己的思想和他人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学生很少能自主动手,自主动脑,自主阅读,进而对文本的感受少,体验少,感悟少,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体会。新课程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理念的指引下,特别重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培养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和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在阅读中获取有益的信息,在阅读中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在阅读中平静学生浮躁的心。阅读支撑起学生的灵魂,让学生真正地享受语文,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它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培养人文素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拓展,是阅读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外阅读中,对于不同类型的读物要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阅读科技作品,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阅读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和人文素养,我认为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强化思考和追问,要读中思,思中谈,读中问,问中读。读…  相似文献   

18.
刘春华 《现代语文》2014,(3):130-13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7-9年级学生提出了阅读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相似文献   

19.
黄新 《中学文科》2006,(10):4-14
文学作品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的具体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对阅读文学作品的评价要求:“根据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抒情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一、体验式阅读的理论架构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产生的主观感受和进行的主观行动。体验式学习即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实践。并不是所有体验都能转化为知识,原始体验怎样才能有教育作用呢?体验式阅读是指在阅读作品时,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