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操作技能是指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教师在技能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而过去和现有的教法中大部分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在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巩固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呢?一、泛化阶段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泛化阶段主要通过视觉表象的控制和调节来完成动作。视觉表象  相似文献   

2.
操作技能是指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实习操作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然后才能逐步掌握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程序。因此,必须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遵循操作技能的形成规律,提高实习操作教学的质量。操作技能的形成包括泛化,分化和巩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学生在感知、表象、注意、思维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学生的情感体验等心理因素与技能的形成、问题的解决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师在技能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而大部分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因而导…  相似文献   

3.
技能课教学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重复教师所演示的动作和反复练习来实现的.在技能教学中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求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追求成功的欲望.  相似文献   

4.
实习课教学是职业中学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重复教师所演示的动作和反复练习来实现的。根据教学目标,电工专业学生在两年内要掌握的技能和达到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生产实习教学来完成。  相似文献   

5.
实习课教学是技工学校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重复教师所演示的动作和反复练习来实现的。根据教学目标,维修电工专业学生在三年内要掌握的技能和达到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生产实习教学来完成。  相似文献   

6.
王伶 《华章》2009,(13)
实习课教学是职业中学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重复教师所演示的动作和反复练习来实现的.根据教学目标,电工专业学生在三年内要掌握的技能和达到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生产实习教学来完成.近年来,针对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我们在实习教学中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求教法,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技工学校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教学艺术。结合实习教学的特点,总结技能培养规律,研究技能培养方法,对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技工教育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社会需要的适应性,二是它对生产技术的实践性。在技工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特别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加强操作技能训练要按技工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来进行。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阶段的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一般来说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是由局部动作到整体,继而连续的协调和完善的阶段,这几个阶段动作的完成必须通过实际教学这个基本途径进行。第一阶段的教学,一般采用讲授指导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题要求,通过讲述、讲解等方式,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叙述和描绘教材内容的指导方法,并利用挂图、模型、实物等直观教具及所用工量具向学生讲授课题的理论知识、工艺知识、技术规律、操作方法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当日课内所学的内容。如DS3水准仪的构造、原理、百格网、千分尺、塞尺等的使用等,在讲授中要求指导教师要知识准确,重点突出,把握难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次分明,...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心理学将技能大致分为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大类。实验操作技能教学过程是学生操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具体反映。1.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为:行动的定向→行动的模仿→行动的熟练→创新欲念的形成。2.实验操作技能的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观点是把实验操作技能的教学过程看成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学生模仿为辅这样一个过程。而实际上,实验操作技能是一个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多环节、多形式的过程。在这一信息传递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表现在学习→模仿→独立操作→反复练习→初步学会→熟练→创新欲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技能是顺利完成某项任务时融合动作活动和心智活动的方式,它是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学生学习各种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操作知识后,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操作技能,再经过反复实践、练习,进而形成了技巧。生产实习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反复交替中学习、掌握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学生需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而技能操作式活动教学,则是针对学生技能训练而开展的.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引导下,自主控制与改进,同时,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老师布置的地理学习任务与操作,这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把握相关的实践技能,培养创造能力,提高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所谓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技能动作和心智。其中心智技能是动作技能的基础,是在学习各个学科,特别是在学习专业基础学科任务的基础上得到逐步培养和提高。由于现代职教教学中更强调实践性,所以两者就成为紧密的结合体。只有以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为向导进行严格实践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心智技能;而操作技能则是按规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具体到职教教学中,就是运用所学理论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熟练而准确地完成特定目标任务的能力,判定操作技能是否形成的基本依据是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操作技能前都学会了什么,学习后又都掌握了什么,掌握了多少。那么实际中如何具体培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是电子电器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提高职校生实践操作技能是广大职教工作者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重复教师所演示的动作和反复练习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一、转变演示实验角色,由学生担任主角 传统的演示实验采取由教师讲解、示范,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想像等方式掌握知识和动作要领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虽形成了操作技能的初步印象,但没有完全内化为自身的技能,不利于达到新课标对学生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要求.为此,在演示实验时,可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即整个演示实验从实验的准备到课堂中实验的操作等都由学生来完成,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教师姿态"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所谓技能性知识,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能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与知识内容。在化学教学中,技能性知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操作技能(主要是化学实验技能)和计算技能。前者是指完成某一化学实验所表现出来的,以合理的方法组合而成的一系列操作动作,属于动作技能范畴;后者是借助于思维方式,在大脑中按一定的合理结构对化学量进行熟练加工的过程,属于心智技能范畴。两种技能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互为促进。例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既依赖于计算技能(通过计算确定溶质和溶剂的量),又离不开具体的操作技能(称量、取液、振荡等)。  相似文献   

15.
职教类学生的操作技能是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训练得出来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量,研究学生操作的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成为教师生产实习教学的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16.
实习课教学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重复教师所演示的动作和反复练习来实现的,因此在电工课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7.
操作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评估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形成技能的主要途径是练习。但若只是简单地反复练习,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练习,才能提高练习效率,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成熟的操作技能具有以下特征:(1)操作活动结构合理。许多局部动作有机组合成一个完美的动作系统,没有多余的动作,动作间也没有相互干扰的现象;(2)操作活动的质量高。活动的速度快,活动质量高,动作不但准确、稳定,而且具有协调性、灵活性;(3)操作活动调节自…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要求培养出为社会作贡献的技能人才.而实习教学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教学形式.作者从操作者的心理角度阐述了操作兴趣的含义和意义,以及在纺织实习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维持学生的操作兴趣,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提高操作技能,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先生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技能动作训练要由人来完成,那么节奏也自然存在于技能动作训练之中。节奏在技能动作训练教学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通过动静、张弛、收放、疏密等多种对比和转化,形成操作训练上的强烈节奏感,进而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产生美感,从而收到技能动作训练教学好的训练效果。  动与静在技能动作训练教学活动中,动与静的交替出现不仅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而且还能获得技能动作训练的美感。所谓技能动作训练的“动”指的是训练活动过程中的一种活跃状态,主要表现是学生在训练活动过…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的数学技能,按照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类型。操作技能是指实现数学任务活动方式的动作,主要是通过外部机体运动或操作去完成的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