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文本挖掘与中文文本挖掘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谌志群  张国煊 《情报科学》2007,25(7):1046-1051
文本挖掘,又称为文本数据挖掘或文本知识发现,是指在大规模的文本中发现隐含的、以前未知的、潜在有用的模式的过程。本文首先对文本挖掘进行了概述,给出了文本挖掘的定义、特点和研究现状。然后对国内中文文本挖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中文文本挖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研究方向。最后提出了一个统一的中文文本挖掘模型——UCTMF。该模型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为中文文本挖掘系统提供了基本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2.
李慧玲 《科技通报》2015,(2):194-196
在对大型图像数据库的特征挖掘优化过程中,利用传统算法进行特征挖掘,假设图像数据库中的图像属性差异较大,将极大的降低挖掘精度,难以获取精确的挖掘结果。为了弥补上述弊端,提出了一种大型图像数据库特征挖掘优化方法。利用局部二维模式纹理分析方法,提取数据库图像中的纹理特征,同时融合渐变计算方法,根据数据库中图像纹理特征,完成图像数据库特征挖掘。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算法进行大型图像数据库的特征挖掘,能够提高挖掘速度与精确度,可以获取准确的挖掘结果,满足大型图像数据库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3.
知识挖掘的概念困境与广义知识挖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概括了中外学者对于知识挖掘概念内涵的论述,指出目前知识管理学界对于知识挖掘概念的认识存在相互矛盾的两种意见,即把知识看作挖掘的成果和将知识作为挖掘的对象两种观点.这种概念上的混乱导致学界对于知识挖掘这一概念的研究难以开展.提出了广义知识挖掘的概念,试图建立一个既以知识为挖掘对象, 又以知识为挖掘成果的知识挖掘模型, 这一模型包含对数据、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挖掘,它所使用的工具既包含决策树、神经网络等IT挖掘工具,又包含诸如言传身教非IT挖掘工具.  相似文献   

4.
一种面向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的观点柔性挖掘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方法的不尽完善,建立柔性舆情挖掘、观点演化和网络舆情危机预警三个子模型。采用统一挖掘算法,实现粗、中、细三种粒度观点柔性挖掘;采用发酵、异化和演化模型实现观点演化,并研判演化趋势;结合网络生态环境和观点演化趋势以及危机预警子模型实现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识别和预警并且给出了基于观点树的柔性观点挖掘实例。  相似文献   

5.
王祖光 《科技风》2011,(19):246
随着我国数据库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断完善,图像挖掘技术也开始发展起来,现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在使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挖掘前,进行预处理,十分重要。本文就从图像挖掘中的图像预处理技术入手,全面分析和探讨了图像预处理技术中的可视特征提取、对象识别和空间关系获取、数据规约这三个预处理方法,旨在促进图像挖掘及图像预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以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对海量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库进行挖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缺失与噪声干扰的情况,导致传统主元分析方法由于依据数据差异特征进行挖掘,无法实现海量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库的高效挖掘,提出一种时空二维联合的海量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库挖掘方法,分析了海量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库的挖掘原理,将数据库与背景结合起来,获取最佳分组次数,依据所提方法的基本原理,采用Apriori算法对高光谱遥感图像层与层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按照顺序对由查询方案引起的候选数据存储空间的干扰进行消除,引入空间维度,完成各种监测点的层次划分,采用适应度函数对所提方法的效率进行改进,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从而实现海量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库的高效挖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很高的挖掘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7.
对模糊图像的信息获取是提高模糊图像信息输出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面对模糊图像时效果很差,提出一种模糊图像的时频毗邻节点信息挖掘实现方法,采用时频毗邻节点信息联合挖掘的方法,对模糊的图像采用两维信息挖掘的方法同时对图像信息进行提取,通过图像信息的耦合性,优化结果输出。采用一组多帧图模糊像进行挖掘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时频毗邻节点信息联合挖掘方法,可以很好地从模糊的图像中提取出信息,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Web挖掘技术实现个性化推送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凯  渠芳  王辉 《情报杂志》2006,25(11):86-88
利用Web挖掘技术可以从大量的Web文档和Web活动中发现和抽取有用的信息,可以使资源了解用户交互行为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因此,可以使用该技术实现个性化推送服务。构造了一个基于Web挖掘的个性化推送模型,并阐述了如何实现此模型,提出了结合Web使用、页面内容和站点拓扑结构算法,利用此算法来实现生成频繁访问路径集,得到的结果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Web挖掘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凌传繁 《情报杂志》2006,25(1):93-95
在讨论Web挖掘的任务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Web挖掘的电子商务模型,论述了电子商务中Web挖掘的方法以及Web挖掘在电子商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个性化主动信息挖掘模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烨 《情报杂志》2005,24(9):27-29
由于传统的搜索引擎不能很好地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网络信息获取速度,优化信息资源建设,挖掘网络特色化信息、专题化信息等,一直以来都是图书情报界及信息技术工作者力图解决的热点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将信息挖掘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种个性化的网络主动信息服务智能挖掘模型系统,以达到以上问题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项通用的知识发现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旨在从少量数据中提取出人们感兴趣的数据信息。文章对数据挖掘概念的产生,数据挖掘与常规数据分析的主要区别,所能解决的几大类问题和所应用的领域都有清晰的论述,并且结合数据挖掘的应用模型及技术提出了数据挖掘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抽取的文本知识挖掘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本知识挖掘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文本知识挖掘的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信息抽取的文本知识挖掘模型,最后通过实例(DiscoTEX)说明这个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页面链接挖掘的Web教育信息检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云  王乐乐 《情报科学》2004,22(4):475-477,487
教育信息检索是教育信息应用于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而Web页面链接挖掘是对Web页面之间的链接结构进行挖掘。本文对Web链接结构挖掘在教育信息检索方面上进行了研究,介绍了Web挖掘的概念、分类,以及HITS与Page—rank等算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模式特征提取的信息检索方法。  相似文献   

14.
矿业发展周期理论与中国矿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业发展理论是科学判断矿业发展趋势的重要理论支撑。本文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资源禀赋和矿产资源需求两大影响矿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了百年来全球矿业发展历史,并将全球矿业发展历史划分为缓慢发展期(1900-1945年)、黄金发展期(1946-1972年)、矿业低迷期(1973-1994年)、矿业繁荣期(1995-2008年)和矿业平台期(2009-至今)五个阶段。本文提出了理想状态下的矿业发展周期模型,揭示了经济发展与资源供需、资源价格和矿业发展的内在关系,认为一国的矿业发展一般经历萌芽、发展、转折和衰退4个时期;并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等不同资源禀赋的发达国家矿业发展历史,总结了矿业发展的3种模式:“澳加”型矿业模式、“美德”型矿业模式、“英日”型矿业模式。最后,结合中国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了中国矿业发展趋势,认为中国矿业正处于重大转折期,2020年后中国矿业将全面进入衰退期。  相似文献   

15.
数据挖掘已成为情报学的研究热点,而传统的数据挖掘过程是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面向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数据挖掘的作用范围和效果。在充分分析数据挖掘和领域本体等相关理论后,提出了一个面向领域本体,应用语义相似度匹配的数据挖掘模型。该模型在理论上解决了用户的目标发现和挖掘对象选择的问题,同时也在数据挖掘算法上引入了本体概念,使得系统能快速识别用户需求,高效的选择相应算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挖掘处理异构、分布式数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戴湘毅  刘家明  唐承财 《资源科学》2013,35(12):2359-2367
城镇型矿业遗产与所在城镇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存在多方面的密切联系,也因此面临更多压力,对其开展专门研究极为必要。本研究在字词释义分析和相关概念回顾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型矿业遗产的定义。通过对世界遗产名录和国家矿山公园中矿业遗产的分析,认为城镇型矿业遗产可以分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大类,其下又可以分为多个亚类;通过对典型项目的归纳和比较,认为城镇型矿业遗产构成较为多样、遗产整体区域融合程度较高、在空间分布上多呈点块状集聚分布、遗产环境复杂且风险较大。最后,研究将城镇型矿业遗产利用模式归纳为3种,即教育-博物馆模式、游憩-公园模式和多功能-综合体模式。  相似文献   

17.
The appearance attribute and pose are two important and complementary features, so integrating them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impact of misalignment and occlusion on re-identification. In this paper, we deeply investigate the inner relation between attribute features and the spatial semantic relation between key-point region features of the pose in a person image and propose a person re-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discriminative feature mining with relation regularization. Firstly, an attribute relation detector based on nonlinear graph convolution is built on mining the inner correlation between attribute features of a person, providing relational attribute features for more effectively distinguishing persons with a similar appearance. Then, we construct a hierarchical pose pyramid to model the multi-grained semantic features of key-point regions of the pose and propose intra-graph and cross-graph node relation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structures to infer the spatial semantic relation between node features within-graph and between-graph. This module is robust to complex pose changes and can suppress noise background redundancy caused by inaccurate key point detection and occlusion. Finally, a refined feature model is proposed to effectively fuse the global appearance feature with the relational attribute and multi-grained pose features, thus providing a more discriminative fusion feature for person re-identification. Many experiments on three large-scale datase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and state-of-the-art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18.
宁琳 《现代情报》2016,36(2):140
文本挖掘是数据挖掘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根据句法规则的特征,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提出基于句法规则的文本知识挖掘设计模型,从数据准备、句法规则构造、文本预处理、文本知识挖掘、挖掘结果评价等方面对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句法规则的构造过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该设计对实现文本知识的智能化挖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耿殿明  姜福兴 《软科学》2003,17(3):26-31
本文从系统论出发,建立了矿区RESE系统的概念模型,在对煤炭矿区内涵及其特征描述的基础上,运用自组织原理,阐明了矿区RESE系统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进一步完善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以秩序分析的框架审视矿难,市场无序、法规失灵、政府缺位与越位等根本性的问题凸显出来,因此矿难的归因不能仅仅停留于官员和企业主的道德审问上,也不能把问题简约化为利益驱动,管理制度才是根本。对其治理不能仅仅依赖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技术防治,应把视域确立在社会一技术的综合模式上。从社会的非技术因素上看,公共管理是矿山秩序重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