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幽默     
<正>想做就立即去做公司经理让人在墙上挂上"想做就立即去做"的标语,希望以此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过了一段时间,老板的一个朋友问他这个举措效果如何?老板愤怒地说:"出纳拿了10万元逃走了,办公室主任和我的女秘书私奔了,几十个员工一起要求加薪!"忘交电费一群萤火虫在空中飞,其中有一只不发光!另一只很好奇地问他:"哥门,你怎么不发光啊?"不发光的萤火虫回答道:"哎,哥们上月忘交电费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08,(1):81-81
生物学界一直认为萤火虫的发光效率达88%,是已知生物中最高的。但日本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效率事实上不到原先认为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我常到外婆家去。外婆家在农村,夏天的晚上,田野里、山岗上,有星星点点的亮光在闪烁,在移动。外婆告诉我,那叫萤火虫,她教我唱萤火虫的歌,“萤火虫,点灯笼,飞到西,飞到东”,还给我讲萤火虫的故事,她说:萤火虫很小,但却能放光,光虽然很弱,它毫不吝啬。接着,外婆教我用纸扎小灯笼,捉了几只萤火虫放进灯笼里。我提着亮亮的小灯笼,和小伙伴们唱开了“萤火虫,点灯笼……”童年的记忆给人留下的痕迹是永久的。儿时对萤火虫的认识,当然是浅薄的,还没有也不可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更不可能将其与人生联系起来。后来我…  相似文献   

4.
《新闻世界》2009,(11):72-72
一是字形相似,读音也相同,字义却各有各的内容。如:莹、荧、萤、茔,字形相似,读音相同,字义却不一样。“莹”的本义是指光洁似玉的石头,引中为光亮透明,如晶莹;“荧”意为灯烛之光,引申指微弱的光亮,如:荧屏;“萤”是一种能发光的昆虫,即萤火虫;“茔”指的是坟地,如:坟茔。只有弄懂了字义的内容和含义,才会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字。  相似文献   

5.
得益于广东省社会组织登记改革举措,不少像"萤火虫"这样的非政府组织,在经历长时间的"黑户"存在后获得正式身份,从而能够光明正大地发光王雪明独坐一旁,等待着《中国新闻周刊》另一场采访的结束。过去12年中,王雪明已经习惯了这种等待,还有等待之  相似文献   

6.
时光     
时光是很久以前某一夏夜的一只萤火虫。那时我们围绕月色而坐,饮月而醉时光是很久以前某一秋天的一枚红叶。那时我们淡淡的且温柔无比 时光是深夜遥远的一声狗吠,或者一声淋漓的长啸!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若干“两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两难"问题。如:对有的新闻,不报道,可能会造成对受众知情权的损害;报道了,又可能侵害了社会公众的隐私权或产生新闻报道的负效应。又如:新闻报道时不连线现场,可能会让受众感觉缺少现场感,从而质疑新闻的真实性;一连线现场,又可能破坏了新闻传播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再如:新闻报道时只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加评论,可能会让受众感到新闻品种的单调和缺少引导;既报道新闻事实又加以评论,又可能造成"妄加评论",造成新的单调和引导无效。  相似文献   

8.
巴菲特教会世人的是,当一个公司的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时,它的问题肯定远远不止暴露出来的这些。他曾说:"在我小的时候,我母亲告诉我:如果你看见厨房里有一只蟑螂,那里面肯定不止一只!"今天世人正在以这句话的理念来围观伯克希尔的蟑螂  相似文献   

9.
"我根本不能算是成功,只能就是往前走而已,走一步算一步。别人不会看你容不容易,只会看你最终的产品怎么样。"  相似文献   

10.
一、采访和报道中不考虑报道对象及相关人员的情感和感受,缺乏人文关怀。一些记者在采访中只关注自己想要的采访内容,不考虑受访者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的感受。在地方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我叫XX,今年X岁,我家里很穷,该交学费却交不起,我妈妈没有钱,多亏某某助学基金帮助我,我一定好好读书……"。  相似文献   

11.
赵增秀 《新闻世界》2010,(4):146-146
重叠·重迭错例:机构重迭、职责不清,是存在于党政机关中的大问题。辨析:"重迭"应为"重叠"。"重叠"指(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这里的"叠"是重复或一层加上一层的意思。但"迭"却是轮流、替换或屡次的意思,跟"叠"在词义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这个词不知何时被广泛地应用在不同层面的语境下,最终形成了一种"语焉不详""所指不清"的情形。何谓"全谋体"?"全媒体"在英文中为"omnimedia",经过搜索国外的Elsevier(SDOL)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以及Springer外文期刊,发现omnimedia只以专有名词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3.
1942年,伊朗城市哈马丹。这天,几个来自波兰第2军22炮兵补给连的大兵出营闲逛。在集市上,他们用肉罐头换了一只小动物。但这个宠物比较特殊,它是一只叙利亚棕熊,这个毛茸茸的家伙,就是本文的主角:"熊兵"沃伊泰克。开心果1939年,纳粹德国闪击波兰;  相似文献   

14.
苏联军工业又称作"国防工业",由于受到保密制度制约,它就像一潭深不可测的湖水,外界很难了解里面到底藏着多少秘密。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后,为保密起见,苏联报纸在介绍空战时根本不写本国飞机的型号,全部用"我们的雄鹰"、"红星歼击机"或"斯大林的勇士"来代替,结果苏联人只听说过德国容克轰炸机与梅塞施米特战斗机,却不知道本国的"米格"、"雅克"等系列战机。随着苏联解体,蒙在"国防工业"  相似文献   

15.
王桥 《新闻窗》2005,(5):44-44
前段时间出去采访,有人开玩笑说:搞新闻时间长了,我们记者都快成"熟练工"了。虽是玩笑话,却令人深思。如果记者只满足于把手上的材料,按"程序"简单地拼装打磨一下,就当作新闻成品交差了事,事前不积累,事后不琢磨,胸中无大局,那这篇稿件多半成不了"气候"。一个有追求的记者,不会这样写新闻。优秀记者的作品,尤其是代表作品,从中可以让人看到其思想的深度。  相似文献   

16.
不少地市报没有专门的体育版,体育新闻只在时事版里偶尔用一两条。这是由两个原因形成的:一是大部分地市报主要面向"三农",读者中体育爱好者较少;二是地市报财力有限,不派记者现场采写体育新闻,难以办出高质量的体育版。  相似文献   

17.
什么什么上瑶台──与万燕同志说话录袁庆丰巴西《标题》周刊报道,有一只快艇经常出没在公海上,专事撞沉捕鲸船只,"不惜一切手段拯救世界",快艇上的船员自称"绿色海盗"......万:现在人们普通认为93年是散文随笔(小品)"热"而"俏"的一年,重版和出版...  相似文献   

18.
万林媚  曾艳 《新闻世界》2014,(10):155-156
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爱音乐,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配算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看到这段话,也许有人认为他的话过于偏颇,我们不清楚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一番话,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音乐在哥德心中的崇高地位。笔者认为歌德所指的"完全的人",就是具有丰富文化修养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不一样的卡梅拉(第3季)》[法]克利斯提昂·约里波瓦文。[法]艾利施图,郑迪蔚编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4年7月卡梅拉"人物"形象以非凡的想象力和极具创意的情节创造了全球性声誉。本季小鸡们又将邂逅富兰克林,并与堂吉诃德并肩作战……本书寓教于乐,充满了惊险的情节、古典文化气息和法式的幽默。这只来自法国的小鸡卡梅拉,温暖了孩子们的童年,陪伴了孩子们的成长:4岁的悦悦听妈妈念了两年这套书,依然兴趣不减,她问:"卡梅拉跑来跑去,为什么农场主管不住一只鸡?”  相似文献   

20.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13,(12):1-1
●即将挥别的2013年,一大波网络流行语再次来袭:十八大后"舌尖上的浪费"逐渐减少;"光盘行动"带来了一股节俭风。这一年,有人"喜大普奔",有人"累觉不爱"遇见"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物时,"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在说什么,但觉得很厉害);开玩笑的时候"人艰不拆"(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惊讶的时候"我伙呆"(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忧伤的时候"累觉不爱"(很累,觉得不会再爱了)……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网络热词显然更具"国际范儿":"土豪"(tu hao)登上了《纽约时报》,并且被BBC报道,而"大妈"(da ma)则有望与之"携手",共同在2014年被收录进入《牛津英语词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