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永动机是不能动还是不能永动金锦德贵刊在1992年第1期刊登了课谷泉翻译的《天方夜谭话永动》(简称“谭文”);又在1993年第1期刊登了郭民的《永动机为何不能永动》)(简称(“郭文”)“郭文”主要是对“谭文”图2所示的“永动机”所述不能永动的道理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读了贵刊2004年第7期上《带微型发电机的电动自行车》一文,我觉得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文中设想在电动自行车的轴上安装一微型发电机,利用电动自行车本身前进时的能量产生电流,就可以实现“向蓄电池充电,始终保持蓄电池有足够的电量,不会出现没电现象”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反过来说,假如可以实现的话,这部电动自行车一经起动就可不断地前进,前进过程中又可以不断给蓄电池充电,“始终保持蓄电池有足够的电量,不会出现没电现象”,从此以后它就会在没有外界能量补充的情况下运动不止,而变成了“永动自行车”。类似地,就可以实现“永动汽车”、“永动火车”……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其道理很简单,因为这违背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3.
中学时期,我在未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之前对许多前人构想的永动机的方案很感兴趣。因为当时的意识中并没有能量守恒的概念,对这些永动方案并不是否定和批判的,而是一种接受、认同的态度,并且自己在意识中也形成了构想永动方案的想法。后来,通过学习懂得了能量守恒,而此时的我并不是就此放弃了构思永动机的想法,而是检讨自己的方案和构思思路,围绕着永动的话题展开更广的思考:能量的产生与转换新方式的思考、降低做功能耗的思考、不同的做功方式之间是否有能量差的思考、永磁体的能量应用思考等等。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思考出什么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正>平衡力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自然力之一,在人类还未诞生之际平衡力就已经在宇宙间形成。地球在46亿年的生命演变过程中,月球始终围绕着地球旋转,月球即不会逃脱也不会被地球吸入,这是因为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一个引力和一个离心力的平衡关系,呈现出一个恒久的永动现象。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时期,更是为平衡的关系所笼罩,身体重心失去平衡就会摔倒,心里状态失去平衡就会失去控制,生理代谢失去平衡就会生病,建筑结  相似文献   

5.
满分数学网http://mfsx.com/初中数学乐园http://www.0618.org/港中数学苑http://www.gzmath.net/中学数学在线http://zxsx.go1.icpcn.com/广东中山市中学数学网http://sx.zsedu.net/满分数学网http://www.mfsx.com/数学快车http://gz86zjgf.2003y.net/快乐数学http://klsx.myrice.com/永动时空高中数学网http://www.tanghu.net/gr/xia-jiewen/数学家教网http://ptjz.myrice.com/数学探索-高中数学教与学资源网http://61.153.30.246/cai/math/开泉涤尘中学数学天地http://cdxh.51.net/高中数学资源共享网http://zhaojianhua.upweb.net/促膝…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于创新,新的生活更在于不断地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灵魂。从远古的旧石器,到今天的新时代,沧海桑田,日新月异,大千世界无时无刻不处于创新过程之中,生灵万物无人无处不受惠于创新之成果。创新,创造着人类的新生。 创新,就是创造出新的东西。它可以是一种想法,一种方法,一项技术,一种结构,一个形象,一种标志,一件作品,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可大到航天事业,也可小到两副扑克牌。有一种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实际上就是将两副普通扑克牌组合成一副,变为108张。这也叫创新?当然是创新,因为它产生了一种新的商品。…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的一个星期三,在一间没有窗户的会议室里,纽约长老会医院肿瘤科的10名工作人员围坐在一张长桌前,一边吃着三明治和水果,一边讨论工作。他们的措辞可能会使病人们大吃一惊。一位社会工作者读了一篇短文,文中说,在近20年里,每当医生为病人下了癌症诊断之后,她走进病房时,就感觉自己“走进了他们的冬天,走进了他们的恐惧”,心情压抑,又不能置身其外。一名医生也读了一段,讲述自己如何最终体会到她的一位同事因医治癌症带来的损失。一名护士读了一篇听起来像是辞职信的文章:她不得不离开,她说,“让我的生活与你的死亡脱离关系。”  相似文献   

8.
曾有一位哲人说,有作为的人,应是一团火,到一个地方就要映红一片;又是一棵树。撑在那里,就有一片荫凉。  相似文献   

9.
“多迈一步”如何张文海在交通术语中,有“一慢自然宽”之语。它说明了一种行车哲学道理:抢道多祸,慢行安全。在发明创造中,这种“一慢自然宽”的心态就不适合了,它处处要求人们应多迈一步。“多迈一步就意味发明”,有科学家如是说。多迈一步,就是不保守,不僵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使得在城市生活的人们越来越渴望多一点与大自然的接触,田园风光,乡土气息和鲜嫩诱人的新鲜食品无不吸引着人们。于是,一种新兴产业——生态农业观光园出现了。吸一天新鲜的空气,吃一天新鲜的果蔬,玩一天农家娱乐,做一天“都市乡下人”,成为一道新的亮丽风景线。[编按]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领农民走上致富路,今年以来,唐山市科协大力开展提高农民素质活动“五个一”工程,即抓好“一站、一栏、一员、一校、一中心”建设。“一站”为农村科普活动站,“一栏”为科普宣传栏,“一员”为科普宣传员,“一校”为科普学校,“一中心”为科普惠农服务中心。唐山市“五个一”工程的重点在县区,现就滦南县的工作开展情况透视“五个一”工程的功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个国王,有一只好眼,另一只是瞎眼,有一条好腿,另一条则是瘸腿。一天,国王请三个画家给他画像,画得好有赏,画得孬杀头。第一个画家,把国王的一只瞎眼和一条瘸腿照样画上,画得很像。国王看后很生气,便把他杀了;第二个画家把国王画的全是好眼好腿,画得很美。国王认为这是讽刺他,也把他杀了;第三个画家把国王画成在山上打猎的姿态,国王把猎枪搁在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瞎眼闭着,另一只好眼瞄准,一条瘸腿跪在地上,一条好腿弓在前面。国王看了很高兴,画家免于一死。  相似文献   

13.
病房里,生命垂危的琼西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她望 着眼前的萧萧落叶,绝望地说:“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我的生命就结束了。”老画家贝尔门,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用彩色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  相似文献   

14.
郭军宁 《百科知识》2007,(1X):60-61
老北京的冰糖葫芦是北京的传统名吃。一声长长的叫卖,能让一条胡同钻出好几个孩子。北京人几乎人人都喜欢吃冰糖葫芦,因为它既好看又好吃,既经济又实惠。红彤彤的山植按大小排列串在竹签子上,外面裹着透明的糖稀,一串串糖球就像一条条结满果实的枝条,引诱人们前来采摘。糖葫芦的冰糖晶莹甜脆,山里红(山楂)鲜红酸软,二者搭配合理,甜而不腻,酸不倒牙,一口咬下去,格崩一声脆,心里的感觉别提多美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法国一座城市接连发生多起车祸,除了直接死伤外,还有相当多的乘客是被飞溅的碎破璃刺伤的,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有些人干脆连车也不坐了。一天,报上又刊登了有关车祸的新闻。当时一位叫贝奈狄特斯的法国化学家看到了这张报纸,上面谈到乘客被玻璃刺伤的情况,这段话使他回想起做实验时碰到的一件事。一次,化学家正在整理化学药品,不小心把一只药瓶打翻在地,奇怪的是,玻璃药瓶竟没有打碎,只是表面出现些裂纹。他仔细观察,弄清了原因:原来这药瓶曾装过三硝酸纤维素脂的溶液,看来溶剂挥发,药瓶内壁均匀地附着一层三硝…  相似文献   

16.
一所普普通通的民办学校,在首都北京,在中央商务区(CBD)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一位普普通通的校长,胸中燃烧着一团炽热的火焰,全力以赴,不知疲倦,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批普普通通的教师,用他们执著的追求,辛勤的劳动托起明天的太阳!  相似文献   

17.
回头不难     
大和尚与小和尚结伴下山去镇上购买寺院一周必需的粮食。去镇上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远路,需绕过一座大山,蹬过一条小溪,来回近一天的路程;一条是近路,只需沿山路下得山来,再过一条大河即可,不过河上只有一座年久失修的独木桥,未知哪天会桥断人翻。  相似文献   

18.
寿联     
夏建松 《知识窗》2006,(6):34-34,11
清朝,有一位年龄极高的老寿星。那天,他过生日,请了一位秀才帮他写一副寿联,并要求秀才把他当年的岁数写在联中,于是,秀才送给了老寿星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9.
一片普通的树叶,人们常不屑一项。如果将它与一首小诗或一句美妙的赠言放在一起,并过塑后成为一种旅游工艺品,情况就发生变化了。这种情趣化了的树叶,使人产生暇想,可作永久留念,也可以给发明创造者带来又感。有一位美术教师名叫山丹,对树叶情有独钟,创作出了一幅幅树叶画,今世人大开眼界。这里选登的几幅,你看后是不是感到很有情趣?树叶画,顾名思义是在树叶上作画,是利用树叶的自然肌理,根据自己的创意将要表现的对象画在叶子背面,然后用刀沿着叶脉楼对,剔去空白留下形象和叶子的轮廓后,将其夫在书里,一枚小巧的树叶面就…  相似文献   

20.
观看艺术作品是一种享受,但很少有人认为阅读论文也同样是一种享受。其实,对于艺术品的体验会产生一种人们称之为美的感觉,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习惯,因为一个数学家可以理解一篇数学论文的美,他也可以把其中某一个步骤称为太精彩了,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