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是市场经济的通用范畴,资本有两重属性,即生产要素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作为物质生产要素的资本投入必须带来利润回报;资本可分为公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公有资本同样必须获取利润,讲究资本经营效率是企业改革的根本目标,按公有资本分配属于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有利于公有经济发展和壮大。实施按公有资本分配,必须推行资本经营制度,落实资本经济责任,规范公有资本按资分配行为,实行剩余收益分配制,优化国有资本结构,获取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2.
“资本”是曾被国人极端片面理解的重要经济范畴。它有实体与本质之分,二者相互关联但又不能等同,前者实属生产力范畴,无阶级性,在商品经济社会,资本的增大就是社会财富的增大。“资本一般”即资本共性在商品经济社会任何阶段都必然本能地表现出来,抑制它就抑制商品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一样,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自身的弱点;增强资本的增殖功能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克服其消极性是社会主义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重要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其具体的分配形式包括:按资本所有权分配、按技术专利分配、按土地资源分配和按管理(经营)要素分配。在实践中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来规范按要素分配,即通过加快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居民产权主体,加强政府的多种收入调节手段等来逐步完善规范。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学术界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理论,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论;按劳动经营成果分配论;按资本雇佣制与按劳分配结合论等等。笔者不同意这些观点,并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具有阶段性特点,只有坚持按劳分配,才能实现社会消费品的公平分配,达到共同富裕。同时,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按劳分配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相悖。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学术界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理论,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论:按劳动经营成果分配论;按资本雇佣制与按劳分配结合论等等。笔者不同意这些观点,并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具有阶段性特点,只有坚持按劳分配,才能实现社会消费品的公平分配,达到共同富裕。同时,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按劳分配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相悖。  相似文献   

6.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是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否定,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也在变化。与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转向市场相适应,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从产品型向市场型转变,尽管不同于按劳分配的经典观点,但没有脱离按劳分配的本质规定,且有利于发挥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势。与此同时,所有制关系从单一公有制转向多种所有制,使按劳分配的实现范围逐渐缩小,并且在理论逻辑上难以与市场经济按要素分配的原则相兼容。共享型按劳分配拓展了按劳分配的理论内涵,能够有效发挥公有资本和劳动要素的作用,与市场经济高度融合,是按劳分配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性转化。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值仍然由C,V,M三部分构成,但有自己的特点,商品的价值仍然是劳动的活动是造的,凡生产经营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被社会承认的活动劳动创造价值;其他各种生产要素是过去劳动的凝结,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必备条件,但不创造价值,商品价值的分配与价值的创造没有直接联系,只有在生产经营要素以资本形式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条件下,才能参与价值的分配。  相似文献   

8.
对当代社会剩余价值分配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剩余价值分配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在生产中处于机器附属物的从属地位决定了资本家占有全部剩余价值。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开始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中、下层管理者、科技人员、智力劳动者在生产中地位提高。一般员工潜在能力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资本增值程度,他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具有了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把资本、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确立为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关键在于率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劳动力是商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还存在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并没有改变劳动在生产中的主人地位,也不能否定按劳分配原则,但可使按劳分配的表层具有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某些特点。劳动力商品化,劳动的剩余劳动物化剩余价值,一切生产要素也取得了资本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因而资本生产,从实质上说是一种价值生产。公有资本也是如此。公有资本的生产与流通,遵循资本生产与流通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有自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马恩价值理论是“生产力价值论”,即“价值”与“劳动生产力(率)”同义,正比于使用价值量,反比于劳动时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具有使用价值,因此按资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私企业主的收入基本上不是剥削。与其只看剥削,不如抓教育。增长中国人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不纯粹是社会主义性质,还有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劳动。不能根据有没有财产和财产多少,把社会成员划分为剥削和劳动,社会主义劳动也存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划分,由于资本的存在,剩余劳动也表现为剩余价值,但剩余价值的占有并非都是剥削。市场竞争的结果,平等的劳动权力并非都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并不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劳动、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但是,只生产使用价值而不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是非生产性的。弄清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否背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是要分清价值创造、价值形成和价值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3.
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相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它反映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市场经济决定的,它是市场配置劳动力商品的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是主导,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从属于按劳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的结合,既保证了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又能做到合理分配资源。  相似文献   

14.
公有资本与社会剩余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有资本是公有制经济中的资本。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既有共同点,又有本质区别。从本质上看,公有资本是劳动者阶层内部经济权利与利益的对立统一关系。私有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叫资本剩余价值,公有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叫社会剩余价值。资本剩余价值与社会剩余价值在性质、起源和存在条件上都是根本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下资本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问题,分析了资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资本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值仍然由C、V、M三部分构成,但有自己的特点。商品的价值仍然是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的,凡生产经营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被社会承认的活劳动都创造价值;其他各种生产要素是过去劳动的凝结,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必备条件,但不创造价值。商品价值的分配与价值的创造没有直接联系,只有在生产经营要素以资本形式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条件下,才能参与价值的分配。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世界经济仍然受资本运动及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但是资本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出现了新的资本类型,如公有资本、知识资本、权力资本等。公有资本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由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所得利润和利息仍为公有的资本。知识资本是指参与投资或经营、其收入超过正常收入水平的知识或知识成果。权力资本是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化进程中形成的资本类型。  相似文献   

18.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即劳动力、技术、资本、信息和管理等诸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采有效措施推进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19.
西方分配理论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分析了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和社会成员如何在生产中按所提供的生产要素多少及其贡献大小而获得收入的问题。今天,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因此研究西方分配理论的特点,对于我们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是价值分配理论,而是价值创造理论,价值分配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探索形成价值的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