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主动的发展,笔者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通过教学,要使全班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对于优等生,重视知识内容的拓宽和深化,为他们设计“发展深化题”,使他们脱颖而出;对于中等生,设计“巩固练习题”,同时鼓励跳跃.选做“发展深化题”;对于学困生,为他们设计“放缓坡度题”,课内多让他们回答“跳一跳””就能回答的问题,课后要…  相似文献   

2.
浅谈"层次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次教学即分类目标教学,根据学生不同情况,不同水平,并考虑到基础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分类目标,按照不同的教学方法贯彻实施教学方案,即“因材施教”。1.课堂教学采取“讨论式”课堂教学采取“讨论式”,教师发挥好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方式,既要面对优生,也要面对后进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课堂练习要分层次进行,课堂上教师不点名提问题,而是鼓励学生自愿、争先回答,搞好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舒畅地参与教学活动。2.课下作业采取“灵活式”改变课下作…  相似文献   

3.
一、注意起始年级的入学教育由于边远地区外语教学水平普遍不高,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所以有必要对起始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摸底。对高一新生应在第一学期就初中知识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测验,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掌握第一手资料,给学生排队。这有助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使学生“能飞的飞,能跑的跑,能走的走”,进而使两极分化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二、设立后进生进步奖在教学中,许多教师眼光总盯着那些“尖子生”,而对那些“双差生”不屑一顾。我们要转变这种陈旧的观念,为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而努力。对那些“双差生”应施以爱心,要做好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在课堂上,要照顾好他们,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容易的题让他们做,一旦答对,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觉得老师没有看低他们。在面批面改中给他们讲题要耐心,和颜悦色,甚至容许他们犯一点知识性的错误。在课后,要树立他们学好外语的信心,与他们交朋友、谈心,把握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给他们一些学法上的指导。这样的情感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等到他们认识了学习的重要性,开始努力学习并有了提高时,可根据情况设立后进生进步奖,以示鼓励。每学期,给每一位后进生订一个奋斗目标,期末检测达标了的与...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学法指导,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顾全大局,难易适度。提问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智 能,并非单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凑热闹。因此,设计提问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难易要适度。答题率一般应控制在30—80%,使大多数人通过努力都能回答,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从学习心理学角度看,课堂提问应使学生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有一部分答案,但不完整;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但没有答案;虽一时不能回答,但有回答的信心。 二、考虑个体,因人而问。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  相似文献   

6.
因材施教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进行差异教学时要摸底排队,建立学生分类档案;制定目标,形成“差异教学”的目标体系;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让学生数学素质分层达标;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相似文献   

7.
一、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理论根据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学习方法、智力水平、潜能等方面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对数学学科来说,这些问题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相同的知识依靠点为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优等生“会想”,中等生“学会”,后进生“听懂“,这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符合人才发展的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可以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一、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素质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差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因此作业选择要有针对性、层次性,不可千篇一律。必须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教师要设计和布置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展其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一般作业面向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多做一些基本练习题,或者让他们做一些浅显的题目,以便“引路”和增强信心;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做一些思考性…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必须承认差异性。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兼顾两头,偏爱后进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实行“六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板演练习优先,巡视指导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表扬鼓励优先,课外辅导优先。课堂教学应从“重教”转向“重学”,采用低起点、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环境下,如何建构“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育模式,是我校在试点研究工作中的重大课题。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正在对分类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一、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 以人为本,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古人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空洞枯燥的口头讲授,常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厌烦,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却使人终生难忘。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解放学生的手、脑。为他们提供宽广的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启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12.
陈福尧 《文教资料》2012,(23):179-181
有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燃料。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重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优化提问技巧与方法,鼓励学生勇敢回答问题,并提高答题的正确率,使提问更有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当前思想品德课中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1.多加赞赏。对学生的精彩回答多加赞赏,这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适当应用激励性的语言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对举手不是太积极的学生,教师对于他们的某次大胆发言要给予及时的鼓励,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来说,如果回答对了,即使是比较容易的问题,教师也要鼓励他们,树立其自信心。2.有效引导。遇到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要根据情况的不同,循循善诱,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可以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课改实验中,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然而不少教师的激励方式单一、目的不明,导致评价效果不佳。评价应讲究艺术,鼓励要适度。一、喝彩要适当在课堂中,有的教师为了肯定学生的回答,常常用“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等语言鼓励学生,喝彩声不绝。这样的鼓励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可是过度频繁使用这种鼓励手段,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成长。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分类”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将学具盒内的圆片、方片、三…  相似文献   

15.
田长青 《考试周刊》2010,(16):228-230
“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这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从这个意思上讲,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组织学生建构知识,生成自我意义的教学预案。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仅是考虑教师如何“教教材”,更要关注教师如何“用教材”,教学生“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多考虑学生“学”的因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来因材施教设计学习,尊重学生的经验和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得到发展。但教学设计又不是一种程式化的拟定教案的过程,也不是简单地排定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关注这一系统设计过程的几对矛盾,从而使课堂教学设计更为理性化,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理念并不是全盘否认和消灭传统教学法,而是让我们在吸取传统教育精华的同时,用探究和创新的理念和技巧来融合传统教育,使它焕然一新,给它注入新的生命,直到脱胎换骨。我们对学生要多理解和多鼓励。指导他们探究知识,要循序渐进,所提问题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让我们充分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最优化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科学、最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去探究。我们要严格控制课堂密度,严格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让学生以探究为名,混一混耽误了青春,要让学生“跳一跳去摘苹果”。让我们在新课标的导师角色比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扮演更潇洒。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基础教育,深化教学改革,1988年3月10日——12日,烟台市教育局普教科和教研室在掖县召开了“面向全体、分类指导”实验课题研讨会。与会者一致认为: 1.指导思想要深化。立足为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每个同学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合理、协调的发展。 2、实验范围要深化。①从智力的差异和非智力的不同进行分类指导;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志趣、爱好进行分类指导;③根据农村对人才的需要,进行定向型的分类指导;④根据学校所属关系、位置、环境、内部结构等条件的差异,对学校进行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偏重于使用形成性评价方式,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对于错误的回答,评价时应以启发为主;对于精彩的回答,不要吝啬赞美之辞;要尽可能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的回答。需要注意的是,评价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应当通过评价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英语。一、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个别  相似文献   

19.
一、教会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1.从答问中学会提问题回答问题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因而问题设置的好坏是能否激发学生有效思维、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思考兴趣,让悬着的果子摆在“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位置。通过问题的解决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且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使学生通过层层剖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能有所发展。这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材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让每一学生都获得成功,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个个都能获得成功。个个都能有所收获。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两级分化的现象尤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现状,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分层实施最得尤为重要,如此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地基”上.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因此,对每个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给每一位学生攀登的阶梯.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个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