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把表示程度浅的副词"较"和"还"放到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想认知模式中加以阐述.通过程度常态及程度异态的再分类,指出"较"属于程度异态,"还"属于程度常态.这种认定又得到它们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不同的证明从而进一步讨论了未及与合意、客观程度与主观评价等不同点并在句法特征及语体选择上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2.
芜崧 《江汉学术》2011,(1):85-90
"再……也……"可从八个角度划分为多种句法形式,例如:单句式与复句式、条件显明式和条件隐舍式、单纯式和附加条件式、独立式和非独立式等;"再……也……"句式内部含有无条件让步转折的语义关系;该式具有评论、明志、对比、统摄、警策、驳斥、联想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不X不Y"和"没X没Y"格式的句法功能进行比较分析."不X不Y"和"没X没Y"在句中都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句法成分.但是两者又有一些差异:"不X不Y"格式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和补语,其次是作定语和状语,作主语的情况很少.  相似文献   

4.
从语用与语用逻辑的视角来看,墨家辨学不仅是"求真"的工具,而且也是"求当"的工具,墨家辩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综合性、多样性统一的范畴,它覆盖了"语用逻辑"的"有效性"领域,在相当程度上已经认识到(语义上的)真实性、(语用上的)恰当性与真诚性以及(语形学或形式上)正确性的关联性与统一性.因此,合理而又恰当地把握墨家辩学与现代语用学、语用逻辑(综合性的)有效性及其关联性策略,对于当代社会人际间的有效沟通与交际,对于重构和开拓墨家辩学的"语用逻辑"思想有着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文言句式发展而来的"以A为B"句,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很多情况下没有可以替代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有标识性词的句式",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有其独特之处。在语用上主要表现为受到语体的限制,有焦点标记功能,其中A是对比焦点,"以"是焦点敏感算子。  相似文献   

6.
布朗和基而曼早在1972年就对称谓语的"权势"、"同等"关系标志功能作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追溯了英汉称谓语的"权势"、"同等"关系标志功能差异的文化渊源,并对差异的具体表现形武作了系统的比较.由于两种称谓系统语用差别较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语境作具体分析,并考虑作者的意图,运用变通的方法达到语用对等.  相似文献   

7.
"仍然"和"依然"是一组意义相近的时间副词,表示时间的延续,但在句法功能、语用、语义等方面有所不同。本文基于大量的语料库实例,结合"三个平面"理论并运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从转折语义、共现能力、组合搭配、语体色彩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预制语块理论因其融合形式和功能,体现了语义、句法及语用之间的关系,因而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关注.在理论上预制语块能够促进语法规则的习得,有助于语言表达的地道性、流利性和连贯性.  相似文献   

9.
说词尾"气"     
气的本义是指气体,是物质.后来它的词汇意义逐渐虚化,而语法功能逐渐增强,因而在现代汉语中大都演变成为词尾,而且构成新词的能力很强,前途广阔.由词尾"气"构成的词,它的前置成份,如果是名词或形容词,大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气质等等,因此大都是形容词,但这类词在感情色彩上用于贬义的居多,褒义的较少.  相似文献   

10.
否定副词"莫"从上古发展到中古,在功能上发生了调整:魏晋南北朝时期否定副词"莫"用例明显增加,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一般否定,而且可以表示禁止否定.这一调整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莫"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否定副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无定代词"莫"具备了转化成为否定副词的内在因素:语义上,无定代词"莫"意为"没有谁"或"没有什么"; "莫"的句法位置有可能引起重新分析;副词的修饰限制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否定词"莫"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反问句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既有对过去结论的重新思考,也有新的分析方法的尝试运用;既有对反问甸甸法的细致描写和刻划,也有对其语用含义和语用功能全面的归纳和概括,在反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备个方面都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2.
汉语母语使用者和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在使用频率和语用条件两方面,对"被"字句的选择有所不同:留学生使用"被"字句的频率远低于母语者,使用的语用环境也有所差别.留学生"被"字产出句的错误类型以使用错误为主,主要由语用错误造成的当用不用和不当用而用也占相当比例.留学生在高级阶段使用被字句的难点主要是对语用条件的不熟悉,从学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分析了"搞笑"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并解释"搞笑"的来源、含义,以及它由流行词语变为普通话普通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才怪"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十分常见,通过分析"才怪"的句法语义表现,可以拟测其词汇化过程并探讨其词汇化机制。我们初步推测"才怪"是由"才+奇怪"演化并词汇化。"才怪"作为后置标记,表达反预期信息,具有否定功能。"才怪"具有特殊的否定语用价值,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15.
语言交际要通过句子表达来实现,对句子的研究引起了很多语言学家的重视。但以往的研究多从句子本身的句法、语义特点来研究,对各种句法现象只从语法的角度去解释,而忽略了从语用角度去研究。本文采用语用学的顺应理论来研究句法与语用的关系,说明了对不同句式做出的选择是句子顺应文化语境和顺应结构客体的表现,进一步证明句法规则是现实关系在句法中的投影,任何句法结构都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范围副词“一律”的多维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围副词"一律"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广泛的用法。在语义上,"一律"强调总括的对象的动作、行为、情况的一致性,其语义指向即总括内容大多在前面;在句法上,"一律"可以作状语,还可以加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副名结构,可以加数量词以及与其他副词共现连用等;在语用上,"一律"多用于政治性或法律性文本中,表达中性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7.
词汇语用充实主要是研究词汇在特定语境中词义的语用收窄和语用扩充,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就是寻求话语的最佳关联性,而对具体词汇进行语用收窄或者语用扩充都是利用百科知识、认知语境等对词汇理解进行语用充实并且获得所期待的最佳关联性.对《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歌词中特定词汇的触发进行语用推理后,发现对这些特定词汇不能直接进行原型解读,需要对其进行词汇语用充实后,才能更好解读歌词传递亲情为主题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8.
PRO是空语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两种空语类PRO存在共性和差异,英语中的空语类受控于句法,其分布受句法规则约束;汉语中空语类分布和解读受制于各种不同规则,规则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汉语中的自由空语类,形式灵活多样,它的解释受到语义、语境及语用的影响。它们的相似进一步验证了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原则,而它们的不同说明了各种不同语言存在参数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论“一边A,一边B”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边A ,一边B”的句法功能表现在 :使不成词语素可以独立使用 ,缔构分句 ;语义功能则是通过A与B内部的语义关系体现出来 ;其语用功能表现为 :体现了不同的表达重心 ,反映出不同的语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在句法层面上集中讨论三类平比句入句成分结构类型、句式基本句法功能和"像""有"的词性认定。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尝试将语义和句法结合起来解释平比句的相关现象,语用层面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有"字句。学者们的成果为汉语教学以及平比句的习得研究提供了参考。不足主要是研究者多从经验出发进行分析,研究的充分性和科学性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