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方式。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幽默言语进行分析,指出语言顺应论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幽默语言,还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更好地使用语言、选择语言和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语言顺应理论,以《破产姐妹》(2 Broke Girls)为例,探析幽默字幕翻译在译语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层面的顺应过程。通过实例证明,语言顺应论对于幽默字幕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幽默字幕翻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260首含有英汉语码转换的歌曲为语料.运用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分析词作者进行语码转换的动机.结果表明流行歌曲中的英汉语码转换并不是任意行为,而是词作者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预先设定的一种言语行为,旨在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4.
言语幽默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交际方式。言语幽默的使用者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将幽默内涵包孕在其话语中传递给听者并期望对方获得。然而由于交际双方所拥有的认知语用背景各不相同,说话者的目的并不一定能达到,幽默交际经常会出现失败。应用C-R-A模式(合作·关联·顺应模式)分析幽默交际失败的优势在于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阐释了幽默的失败,可以发现交际对象的合作意愿和认知语境和对信息的处理模式都会影响幽默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首先简要介绍了幽默 ,重点讨论了电子幽默的概念及现状 ,简单比较了电子幽默与其他书面幽默的不同特点 ,然后运用关联论 ,解释了几则汉语花园小径类电子幽默。作者认为 ,关联论不仅可以解释言语会话 ,也可以解释独白形式的花园小径类电子幽默  相似文献   

6.
Jef Verschueren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人们在选择语言的过程中,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要做出动态顺应。文章从顺应论的角度对《围城》英译本的幽默翻译进行探讨,认为译者只有很好地顺应目标语的语言结构和语境关系才能实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的使用过程就是言语交流者选择语言、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汉语中委婉语的使用是基于对中国文化的顺应,同时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姚丽梅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6):54-58,84
在顺应论的指导下,动画片幽默字幕翻译的是动态选择过程,译者有意识地选择翻译策略,顺应译语观众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因素和物理世界因素等交际语境,以及译语的词汇、句子和语言风格等语言语境,有效地使译语观众得到与原语观众同样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9.
电影中的幽默是融合视听多元符号的动态幽默,此类幽默受到字幕翻译的特殊制约,在文化传递中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电影字幕幽默翻译如同语言交际,是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顺应过程,这些选择可以发生在语言组织的各个层面。因此,我们需要从认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综合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即电影字幕的幽默翻译进行复合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维索尔伦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中的语言选择观,对长篇小说《围城》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具体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言语幽默可以出现在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是处于不同意识程度的语言使用者动态地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非言语交际的顺应论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说和顺应论为语用学领域的研究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语言使用和语言交际进行了合理的诠释。但非言语交际行为(如身势语、副语言、沉默行为等)在日常交际生活中的表意功能同样不容忽视。然而Versehueren对非言语交际的顺应性并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阐述和说明。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人类主要交际模式的特点及分类,非言语交际的顺应本质值得探讨。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完善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将非言语交际纳入顺应论的理论框架,并尝试性提出交际顺应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鉴语用研究者所提出的关联—顺应模式,在这一框架下对幽默话语交际进行探讨,认为幽默话语交际过程就是说话人寻求关联语境,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说话人在话语交际过程中的关联假设决定话语方式的选择。本研究有助于更有效地理解和使用这一语言现象,进而提高人们的幽默话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顺应论是Verschueren提出的语用学研究理论,强调语言使用过程中的选择必须与语境相顺应。翻译也不例外。在《师傅越来越幽默》的英译本中,译者葛浩文选择顺应英语语境,即英语读者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使译本在英语世界易于接受,获得大量好评。但同时,对中国的文化特色也存在一些误读和屏蔽。  相似文献   

14.
幽默手机短信的语言模因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模因对幽默手机短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复制与传播为丰富手机短信的言语幽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幽默手机短信中的语言模因现象并解析语言模因怎样触发幽默言语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视角,从顺应英语语言现实、顺应译入语读者的精神世界,以及顺应译入语读者的社交社会等方面,探讨顺应论在汉语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顺应理论的双向顺应性与幽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的变异性是幽默的前提,幽默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策略,一种商讨性技巧.幽默妙语有两层意义,其实这两层意义就是两个不同的语境.幽默运作的机制在于:幽默制作者有意或无意不顺应发话者预期的心理因素,导致双向的顺应失败,这种不顺应是通过回避或违背"语境一"中某些语境因素或语言结构而实现的.与此同时有意或无意激活或勾起或凸显"语境...  相似文献   

17.
基于言语幽默理论,通过分析华盛顿·欧文的John Bull和哈里·摩根·艾尔斯的America and the English Tradition及其汉语译本,探讨英语言语幽默的理论作用和现实意义。文章表明,言语幽默所依赖的修辞手段的翻译策略和本源概念的翻译方法都会对原文的言语幽默的传递及译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语用失误是指跨文化言语交际的语用个体由于缺乏相关文化、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而导致的交际不能顺利完成的现象。以顺应理论为框架,以语言顺应理论下的语言结构顺应为视角,深入分析英语语用规则及其在言语行为中的体现与汉语语用规则及其在言语行为中的体现,进一步探讨语用规则和语用失误之间的关系,以求寻找言语行为语用失误发生原因的内在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语用顺应论与高中英语课程任务型教学结合,初步探讨了顺应论在高中英语课程任务设置中的应用,指出该课程的任务设置也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交际双方分别是教师与学生,交际内容是课堂设置的各类任务,并从四个方面描述和解释了高中英语课程任务设置的顺应性,即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  相似文献   

20.
申佃美  张卫东 《英语辅导》2011,(1):133-134,139
本文运用语用学的顺应理论探讨美国著名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话语的生成机制。从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和动态性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的幽默生成现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幽默话语的生成机制,以便更好地对幽默话语交际的过程作出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