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2006-2016年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教育投入与区域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投入对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存在着显著引致效应,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下,其所产生的引致效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这一影响作用在逐渐减弱,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则会加剧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因此,在不断提高教育投入力度的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改善农村的教育发展环境,促进农村居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进而推动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2.
高中教育发展失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 《教育探索》2008,(11):73-74
高中教育发展失衡主要体现在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失衡和高中内部受教育群体机会差距显著。引发高中教育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投入有限与分配不合理,根本原因在于受教育群体经济收入差距过大。解决这些问题既要强化政府责任,又要改革和完善高中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居民的教育差距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代际传递效应,要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就必须缩小教育差距。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经费分担机制不合理、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失衡、教育体制的缺陷都不同程度地导致了教育差距的扩大。要发挥教育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必须大力解决教育不公问题,加快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当前我国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统筹区域发展中,必须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使市场处于区域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地位,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以纠正市场对区域资源的失衡性配置,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略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长期失衡,且区域间经济差距呈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也有国家发展战略、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人文环境等社会经济因素。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区域经济差异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经济的差异在于知识的差距,知识的差距在于教育的差距,要缩小经济差异,就必须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产业结构产生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需求结构,需求结构的变动将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是需求结构不合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城市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城乡分割制度以及消费品供给制度的制约。为解决产业结构失衡状况,必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人均收入;改革城市的消费品配给制,扩大居民私人消费领域;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区域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背景下,通过引入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成本的概念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超边际分析,证明了两个地区不同的交易效率演进路径是形成地区间人均真实收入盖距发展变化的主要根源.因而,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改善中西部地区制度创新和商业交易环境,对于缩小我国区域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不和谐的现象时有出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失衡导致贫富差距扩大;二是城乡发展失衡导致城乡差距扩大;三是地区发展失衡导致地区差距扩大;四是劳动关系失衡导致劳资之间的利益冲突;五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失衡导致价值观扭曲,以及由此带来的道德滑坡、缺乏诚信等。这些不和谐的现象在教育中均有所反映,只不过有的现象带有教育的“特色”罢了。报载: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发布研究成果显示,农村学生在重点大学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阶层差距在近年…  相似文献   

10.
教育供求矛盾的产生及其一般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供求矛盾是教育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教育供求矛盾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教育供求均衡和教育供求失衡作了初步界定,认为教育供求矛盾存在数量失衡、质量失衡、结构失衡和区域失衡四种一般表现形式,并分析了这四种表现形式的实质和产生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区域高等教育均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客观上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的东、中、西三大区域。和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对应,我国区域高等教育也呈现出按三个梯度逐步推进的非均衡发展模式。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应加强对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提高地方政府办学的积极性,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正确处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中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多角度审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失衡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失衡,东、西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差距明显。从教育学、经济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角度看,这不仅影响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还会导致不同地区和人群间“知识沟”的扩大化,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失衡的重要原因是教育资源配制的不合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需要健全教育投资体系,特别是完善政府的各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疏离态势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疏离态势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教育与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高职院校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它加剧了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均衡,甚至会造成诸多社会隐患:高职教育的运行机制与市场运行机制之间的矛盾,导致高职院校未找到有高职特色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发展的经济支撑能力不够,正在遭受到市场经济的挑战与挤压;培养模式的稳定性与人才需求的可变性之间的矛盾,致使专业建设粗放不适应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教育质量偏低未契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办学层次低不适应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的文化影响与经济影响不同步之问的矛盾,精英教育的传统思想占主导地位,造成人们对高职教育的鄙视,使得高职教育成为市场调控失灵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成绩、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入学机会均等、缩小区域间人力资源存量差距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投入水平和校企合作条件等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域不均衡现象。区域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依赖于资源要素的支撑,更依赖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件的优化。鉴于当前我国校企合作条件正处于U型曲线开始回升的关键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实施分类指导、分区域推进;加大经费投入和保障力度,实施标准化建设;加强东、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优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实现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5.
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限制,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也不均衡。区域经济特点决定了人才需求规格和数量。作为提供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人力资源库,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用人质量。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特点,形成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采用Mantel相关分析法和空间计量分析法,对我国1995-2008年间地区教育投入差距与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近年来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在急剧扩大,而地区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则经历了先急剧扩大后大幅缩小的过程;(2)地区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差距与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缩小教育投入差距有助于阻止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3)财政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各地居民收入的提高;(4)各地在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投入上不均等,是造成我国当前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和扩大的重要原因。最后,从教育投入实践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我国地区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益是主体、客体和中介的有机构成,它具有时空特性。各利益主体中,当一方长期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处于弱势地位的状态,则形成了它们之间的利益失衡。当前职教集团由于利益表达主体不均衡和客体缺陷及中介局限,造成学校、企业等利益主体之间利益的失衡,影响职教集团深入、长远发展。如何处理好成员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达成职教集团成员利益均衡,是当前职教集团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史学前沿,社会史完成了从边缘到主流的转变,代表着史学的发展趋向。然而国内社会史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研究对象的区域失衡现象,即"优势区域"与"弱势区域"的存在与巨大落差所造成的研究重心的极不平衡,这制约了社会史研究的全局性发展和实质性突破,也影响到社会史研究整体史目标的实现。针对失衡现象,改变与调适十分重要,务使区域社会史的研究能够建立在区域之间的相互观照和互为整体的基础之上。其中,建构区域社会史的研究范式,建立"优势区域"与"弱势区域"的对话机制,建立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资料系统等皆不失为有效而具体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等教育大幅度扩招以来,急剧快速发展使得高等教育规模超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而破坏了系统原有的生态平衡,在宏观上出现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失衡、规模扩张与教育质量的失衡、东西部高等教育生态区域发展失衡和高等教育发展结构性失衡等问题,本文以生态学的视角分析这四个失衡问题,并提出以生态观来引领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内涵式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严重不足,教育系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失衡问题。本文应用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在揭示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效率失衡与公平失衡现象的基础上,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高等教育系统回归平衡的路径选择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