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卓厚宝 《新高考》2005,(4):10-10
东方有士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铺之。爰旌目三(食甫)之然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喜!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一)爰旌目死于义东方有士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铺之。爰旌目三铺之然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譆!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吕氏春秋》)  相似文献   

3.
荆宣王①问群臣曰:"吾闻北方②之畏昭奚恤③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④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⑤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⑥,  相似文献   

4.
【原文】荆宣王①问群臣曰:"吾闻北方②之畏昭奚恤③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④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⑤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  相似文献   

5.
古代寓言     
(一)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①,今子食我,是逆②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走也,以为畏狐也。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08,(6):52-53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参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相似文献   

7.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 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 虞、…  相似文献   

8.
狐假虎威     
<正>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释义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抓到了一只狐狸。  相似文献   

9.
阅读下文及其注释 ,按要求逐一答题。晏子之晋 ,至中牟① ,睹敝冠反裘负刍② ,息于途侧者 ,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 ,曰 :“子何为者也 ?”对曰 :“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 :“何为至此 ?”曰 :“吾为人臣③ ,仆于中牟 ,见使将归。”晏子曰 :“何为为仆 ?”对曰 :“不免冰饿之切吾身 ,是以为仆也。”晏子曰 :“为仆几何 ?”对曰 :“三年矣。”晏子曰 :“可得赎乎 ?”对曰 :“可。”遂解左骖以赎之 ,因载而与之俱归。至舍 ,不辞而入 ,越石父怒而请绝 ,晏子使人应之曰 :“吾未尝得交夫子也 ,子为仆三年 ,吾乃今日睹而赎之 ,吾于子尚未可乎 ?子何…  相似文献   

10.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②忽焉没…  相似文献   

11.
本月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许由 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饍不食,后隐于沛泽之中.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不受而逃去.啮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曰:“将逃尧.”曰:“奚谓邪?”曰:“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贼天下也,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矣.”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  相似文献   

12.
狐假虎威     
原文虎求(1)百兽而食(2)之(3),得(4)狐。狐曰:“子(5)无敢食我也。天帝使(6)我长(7)百兽,今子(8)食我,是逆(9)天帝命也。子以(10)我为不信(11),吾为子先行,子随(12)我后,观百兽之(13)见而(14)敢不走乎?”虎以为然(15),故(16)遂(17)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18)畏狐也。  相似文献   

13.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道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简介本文节选自《战国策·楚策》。《战国策》,战国时期各国史料的汇编。一般认为是由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定并定名的。注释假:借助。求:寻找。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长百兽:为百兽之长。长,zhǎn,为首领,做动词用。逆:违背。信:实在,可靠。然:这样,对。遂:于是,就。故:所以。皆走:都跑了。以为:以,动词,和为连用,意思是…  相似文献   

14.
本月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许由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饍不食,后隐于沛泽之中。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训练题.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报君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龟鳖,亡非盗也.夫禾嫁、土地、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尝盗之而无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列子·天瑞》1.下列两句中的加点字意思及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一年而给 ②遂逾垣凿室A.①丰足 j(?) ②墙 yu(?)nB.①丰足 g(?)i ②官署的代称hu(?)n  相似文献   

16.
狐假虎威     
【原文】荆①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②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③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④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⑤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战国策·楚一》)【注释】①荆:楚国的别称。②昭奚恤:人名,楚国大将。③子:第二人称代词,“你”…  相似文献   

17.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①,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②,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③,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④. 狄人伐廧咎如⑤,获其二女,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⑥,以叔隗妻赵衰⑦,生盾.将适齐⑧,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⑨.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⑩.  相似文献   

18.
狐假虎威     
<正>虎求2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3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4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5,故遂6与之行。兽见之皆走7。虎不知兽畏8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相似文献   

19.
我在讲授庄子《秋水》(节选)时,发现两个有趣的问题。选文中当洋洋自得的河伯见到北海,说了这样一段话:……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0.
正郑子产有疾1,谓子大叔曰2:"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3。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