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等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但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存在着诸多制约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成效的因素,造成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容乐观的现实.要切实提高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必须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基于行动的学习"的创新教育模式下,变革教育观念、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成绩评价制度、优化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制度,从而促进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创新能力,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切入点和关键环节。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探讨了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就转变教学观念、拓宽和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考核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改革、正确处理教学与论文的关系、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健全适应创新教育的管理机制,是改善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四务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科研究生科研方法教育与训练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我国文科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要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设文科科研方法课程、加强科研实践环节三个方面对文科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的教育与训练,以提高其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科研能力为导向:研究生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在目前以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在我国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机会有限的客观现实前,依托课程体系所涉及的选课制度、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及教学氛围等因素强化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实现研究生教育“学术探究”本质的回归,是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突出问题。本文对我国目前农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从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式改革、创新型导师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方面,对农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培养和提高农学类研究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的研究生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已经引起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它要求教育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通过将大工程观思想引入到研究生教育中进行分析,找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在知识系统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性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从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丰富培养模式和提高创新能力等角度,探讨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生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提高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我国文科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要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设文科科研方法课程、加强科研实践环节三个方面对文科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的教育与训练,以提高其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是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所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从改革招生制度、优化培养模式和提高导师素质三方面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
创新驱动背景下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评估研究生创新质量、检测研究生创新水平、激发研究生创新热情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造就和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需要;对于全面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及其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对创新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培养模式不够科学、相关经费投入不足、培养机制有待完善等。为此,有必要从政策、环境、平台、组织、经费、考评等六个方面重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并从改革培养模式、完善体制机制、开展校企合作、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进一步优化相关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使得艺术设计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文章通过对调整艺术设计研究生培养方案--对研究生课程进行改革;改革导师队伍建设--实行主、副导师制的新型导师队伍建设制度;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二是以实践教学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三是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的研究生个人学习规划,四是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推行联合培养方案--建立"培齐机构--用人单位"联合培养模式;转变研究生就业观念--以创业促就业等方面着手,构建出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创新性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创新能力就是一个人(或群体)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开设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营造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术环境;抬高导师的门槛,强化导师责任制;重视研究生社会实践,探索"产、学、研"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应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日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差异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岩  和庆斌  冯放 《教书育人》2013,(21):37-39
对中日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招生与录取、学生培养和导师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和分析,为我国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在高校教育中倡导创新由来已久,尤其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作为教育的高端,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而在农业工程领域,更是面临生源质量差、培养模式落后、毕业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而在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构筑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借鉴以往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观点及建议进行梳理整合,结合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笔者认为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主要欠缺在培养机制和研究生自身素质方面,因此应该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和研究生教育两大方面入手,从政府、社会、学校、导师和研究生多方面讨论进而完善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5.
我国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综合素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作者根据河南理工大学资环学院的实际情况,以地质专业硕士研究生为试验单位,旨在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全面改革研究生培养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水平与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调整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理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培养模式固化、支撑体系不力等几大问题.这种现状亟待变革.根据我国教育现状,借鉴传统的因材施教与西方的群类教育思想,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划分为专业精深型、应用转化型、产学研一体型三大类,据此设计不同的招考方式、课程设置、科研训练、实践教育等环节,建构差异化的培养模式.三类模式异同交错、合作互助,共同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对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的价值旨归、目标愿景、培养方式以及评价体系的分析,发现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中还存在招生未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培养主体单一、课程体系封闭、实践环节薄弱以及考核评价未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等问题。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追求卓越的新阶段,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应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生源选拔机制;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构建“校—企—校”协同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复合型课程结构;强化实践培养环节,发挥双导师在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构建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当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与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进程推进相伴相生,诸多问题浮现在研究生教育与培养面前,因此,加强研究生创新体系改革对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尤为重要。文章在充分调研国内部分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充分分析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做法,在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提出构建培养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认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建设创新国家战略的时代诉求下自我封闭的局限日益明显,学科壁垒成为研究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障碍。对研究生开放思维、创造人格、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我国高校与科研院所必须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打破学科壁垒,突破机制限制,释放创新要素活力,实现培养模式的转换。指出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培养过程,搭建培养平台,探索培养机制,强化质量保障是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转换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利于繁荣与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有利于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目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社会认知偏见导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缺乏创新动力,培养机制单一导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缺乏创新活力,自身发展不全面导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缺乏创新素养等问题。应明确培养目标,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学术使命感,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加强自身能力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创新素养,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