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领悟数学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芳 《考试周刊》2011,(56):76-77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展现数学美,以及挖掘数学美,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举例介绍了数学的"对称之美"、"简洁之美"、"统一之美"和"奇异之美",目的在于落实中学数学教学的数学美育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抽象的数学中处处存在着美,数学之美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数学本身内在的美;数学表现的形式美;数学运用的功能美。数学教育的人文之美在于,数学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数学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思想品质;数学教育有功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诗性教育下的数学课堂,应引领学生探寻数学美,感悟诗性真谛.具体来说,应做到:课堂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内容之美;新知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形态之美;习题训练,让学生领略数学思维之美.从而打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4.
数学的美是多方面的.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学习、研究数学的激情;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之美感能使人们达到以美启智,进而提高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探究数学审美教育的相关理论出发,阐述数学美的特征:以新课标为指导,从多媒体与教学素材相结合,让学生从感官上感受数学之美;充分发掘数学教材中的审美教育资源,使学生伴随数学知识的学习,感悟、欣赏数学之美;抓住数学语言特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语言美;发掘当前中学数学教材中美的要素.  相似文献   

6.
用美的观点审视数学.数学美分类:思维之美,形式之美.数学美的表现形式:一、简洁之美:数学丰富的内涵与简洁的表达;二、思维递进之美:例1、习题拓展中的层次递进,例2、习题求解中的层次递进.教师应作美的使者,使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是我们的义务.  相似文献   

7.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以美为契机,把教学结构的外在美与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有机联系.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下接受数学中美的知识.让学生亲自体验美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习数学成为一种有趣的活动.并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观点.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美的,是一种理性的美,体现在数字的匀称、图形的对称、逻辑的秩序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数学中的各种美,努力探寻情境图之美、深挖理性化之美、寻觅趣味化之美,从而让数学课堂洋溢着美的芬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数学学习活力四射。  相似文献   

9.
数学美无处不在,解析几何是数学美的完美体现。解析几何教学中教师必须揭示数学之美,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数学美具有在语言、体系、结构、模式、形式、思维、方法等各方面的丰富表现形式。数学审美教育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美,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要以审美的眼光和激情去充分发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科学美,并把它同典型的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之熏陶,感染学生。要锤炼富有感染力的美的教学用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威力和魅力;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和剖析问题,用美的数学方法论进行审美教育;要主动进行数学审美资源的开发,别让美丽悄悄溜走。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美是一种极其严肃、雅致和含蓄的美,其含义也是丰富多彩的,它具有简洁美、统一美、对称美、整齐美、抽象美、奇异美等。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枯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不懂得欣赏数学美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  相似文献   

12.
周伟 《教师》2014,(16):39-40
数学理性之美就是抽象数理的感性表达。当理性的认知过程产生时,抽象的数理总能表现出符合人们心理预期的,诸如对称、次序、韵律、间隔、统一等各种优美、和谐的比例关系。数学学习中,这种关系能创造出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美之和、美之蕴、美之智的境界,理性之美便如期而至。让数学充盈理性之美,当是对学生生命丰盈成长的一种成全。  相似文献   

13.
数学自身是理性思维和想象力的结合体,数学美是集科学与艺术美为一体,主要包括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在数学史中,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数学之美,学会在欣赏美中获得知识。其中对称美是数学美中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在中学数学中这一性质是非常常见的。欣赏对称美,体会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描述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严谨美、统一关等,系统阐述了数学之美,从而揭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教学之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文化教育是可行,通过数学文化课程--数学之美教学,来揭示数学文化内涵,使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让人赏心悦目的.通过数学文化课程让学生们在对美的欣赏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16.
数学本身是美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精美痞言,简约形式,达到潜移默化欣赏数学之美的目的,通过有趣故事,蕴涵内容,激发学生欣赏数学之美的兴趣;还可以通过电脑技术运用,刺激感官,诱导学生欣赏数学之美的意识;还要进一步追求创新,产生灵气,更上一层楼,进入欣赏数学之美的境界;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那么学生就会不断深入其中,欣赏和创造数学美.  相似文献   

17.
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现"数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职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揭示数学之美,使学生能用美的眼光去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创造“数学美”。本文按照张奠宙与木振武两位先生提出的数学美的4个层次:“美观”、“美好”、“美妙”“完美”,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现“数学美”。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美能启迪学生的心灵,也能提高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把数学课创设成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地去揭示数学之美、感受数学之美,进而表现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19.
学习本身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一项活动,教师应综合运用诸多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让学生达到将知识进行有效实现的建构目标.数学审美教学其含义就是以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作为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感知美、发现美、鉴赏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之“美”的魅力,将审美与求真二者完美统一起来,使审美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都能获得提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揭示、展现数学之美,有力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数学美无处不在,只要师生能充分挖掘其美的内涵——“简单、对称、和谐和奇异”之美,并将数学美和数学教学融为一体,对于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又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求美意识,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