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会学生解分数应用题的一些策略和技巧,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现举例如下,仅供同行参考。一、换个角度例:光华小学六年级原有学生240名,其中男生占712,后来转进几名男生。这样,男生占总人数的35,问转进几名男生?这道题,从“男生人数”这个方面想,很难解答。如果换个角度,从“女生人数”思考,问题却能化难为易。从题目可以看出,男生人数在变化,而女生人数没有变。根据女生原来占总人数的1-712=152,后来转进几名男生,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1-35=25,可求出后来的总人数为240×512÷52=250(名),进而可求出转来的男生人…  相似文献   

2.
刘德宏 《青海教育》2002,(11):38-39
某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目中有多个数量,而且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解答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能掌握一些巧解方法,解题速度就快了。现举例予以说明。一、巧转条件例:五年级原有学生240人,其中女生占715,后来转进几名女生,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531。后来转进几名女生?解题思路分析:这道题女生人数在变化,总人数也在变化,只有男生人数没有变。可以把原来“女生占715”转化为“男生占全年级人数的(1-715)”,把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531”转化为这时“男生占总人数的(1-1531)”。列式为:240×(1…  相似文献   

3.
某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题目中有多个数量 ,而且数量关系比较复杂 ,解答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能掌握一些巧解方法 ,解题速度就加快了 ,现举例说明。一、巧转条件例 1 五年级原有学生 2 4 0人 ,其中女生占 71 5 ,后来转进几名女生 ,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 531 ,后来转进几名女生 ?解题思路分析 :这道题女生人数在变化 ,总人数也在变化 ,只有男生人数没有变 ,可以把原来“女生占 71 5 ”转化为“男生占全年级人数的 ( 1 -71 5 )” ,把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 531 ”转化为这时“男生占总人数的 ( 1 -1 531 )”。这样先求出后来全年级的人数 ,再…  相似文献   

4.
某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目中有多个数量,而且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解答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能掌握一些巧解方法,解题就容易了。一、巧转条件例1五年级原有学生240人,其中女生占715,后来转进几名女生,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531,后转进几名女生?分析与解:这道题女生人数在变化,总人数也在变化,只有男生人数没有变,可以把原来“女生占715”转化为“男生占全年级人数的(1-715)”,把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531”转化为“这时男生占总人数的(1-1531)”。这样先求出后来全年级的人数,再求出后来又转进的女生人数。列式为240×(1-715)÷(1-1531)-240=8(…  相似文献   

5.
[题目]某班的女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3/7,后来又转来1名女生,这时的女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4/9,该班原来有学生多少人?  相似文献   

6.
引申变化,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如:育英小学六一班男生人数的??和女生人数的??是13人,女生人数的??和男生人数的??是12人。育英小学六一班的男女生各多少人?习惯性思维是设男生(或女生)为单位“1”,求出男生(女)生后,再求出女生(男生),但是题中没给出男女生之间的关系。如果换一种思路,据题意:男生人数的??和女生人数的??是13人,男生人数的??和女生人数的??是12人。合并计算,可知男生人数的??和女生人数的??是25人。这样可设男女生总数为单位“1”,求出全班总人数是:25÷??=30人,再假设男生人数的??和女…  相似文献   

7.
林巧赟 《广东教育》2002,(10):46-46
O教材中有部分题目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教师要做个“细心人”,尽量让题目生活化,减少平白枯燥的叙述。比如,笔者在教学《分数应用题》(第十册)时,提问:“班上有几位同学?三好学生有多少人?”并出题“五里小学五(1)班有学生44人,三好学生9人,占全班人数的(9/44)”。学生一听是本班的情况,来劲了,纷纷报出数字,快捷、准确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接着笔者鼓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出题,列出了类似的问题:“五里小学五(1)班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1人,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男生占女生人数…  相似文献   

8.
游戏的妙用     
有人认为学数学是枯燥而艰苦的脑力劳动,实际上数学也蕴含着许多可激发兴趣的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因素,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它会将学数学的枯燥变得兴趣盎然,从而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我在教“分数的意义”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请7名学生上台,其中3名女生、4名男生,并且设有5个奖品,边提问边做游戏:男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2女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2要使男生是总人数的应该去掉几个女生?学生正确回答一个问题,就给他一个奖品,在他获得奖品之前,问他这样一些问题:刚才那位同学得到了奖品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9.
钟世文 《江西教育》2002,(18):29-29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班有男、女生各多少人?生: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师:根据这一信息,你们想到另外的什么信息?生1: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14。生2: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师:根据以上信息,你们能不能选取其中两条,提出一个问题?生3: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女生有多少人?生4:我们班有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14,男生有多少人?生5:我们班有女生2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男生有…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教学应用题教学中,我注意帮助学生抓住应用题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说法转换的训练,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所谓说法转换,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换一句话说,使隐含的内容明朗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例1、三年级一班有男生20人,男生比女生少10人,全班共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男生比女生少10人,因此这句话直接关系到“求女生人数的方法”问团,而求女生人数则是整个解题过程中关键的一步,也是令学生费解举棋不定的一步。我就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动脑思考,把这句话转换成如下几种说法:A女生比男生多10人。B、男生再加10…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里已习惯列算式解应用题,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不仅 不习惯,而且觉得既繁又难.其实,这是由习惯带来的误解. 对于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基本上不能显示列方程解法的优势, 而有一些复杂的应用题,就可以比较明显地显示出用列方程解答 的优越性. 如小学中常见的一类题目:S 例1 某班男生占全班总人数的35,又来了2个男生 后,男生占总人数的23,问:原来全班多少人?? 分析1 小学常用的算术方法思路:注意到整个过程中 女生人数未变.原来男生占总数的35,则女生占总数的25,因…  相似文献   

12.
星期一下午第二节课,数学思维方法课,我和学生共同探讨一道"聪明题"的解法。聪明题是:学校田径组原来女生人数占÷,后来又有6名女生参加进来,这样女生人数就占田径组总人数的丢。现在田径组有女生多少人?学生高俊逸首先到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他的方程解法:解:设田径组原有x人。1/3x+6=(x+6)×4/9x=30(30+6)×4/9=16(人)  相似文献   

13.
有些应用题,一个量的变化能引起与其相关联的量的变化。在解答这类题时,如果能找出题中的"不变量",以此作为解题的突破口,就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例1.上学期参加数学小组的男生的人数占小组总人数的5/9,这学期有:21名女生加入数学小组后,男生的人数占小组总人数的2/5,求参加数学小组的男生一共有多少名?  相似文献   

14.
有位教师在数学课上布置同学们做这样一道题:六年级男生占年级总人数的2/5,男生转出3人后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5。六年级原有男女生各多少人?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综合应用题,有许多同学是这样列式计算的: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有这样一道题;“新光小学六年级有128人,已经达到体育锻炼标准的占。而达标学生的:是女生,达标男生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以前学生接触到的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应用题,现在学生乍一接触分数应用题,总是觉得不好接受,解答起来难度较大,而这类题在教材中又占相当比重,如何提高学生对此类题的解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一题多解、由繁到简、由浅入深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答问题,拓展解题思路,增加学习兴趣。 一、教师提问,学生先分步解答,然后师…  相似文献   

16.
有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从份数入手分析,还能找到最佳解法。例:六年一班上学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8。本学期转入女生6人,这时女生占全班人数的49。上学期全班有学生多少人?眼一般解法演找不变量,转化单位“1”由于本学期转入女生6人,因而全班人数随之发生了变化,“38”和“49”的单位“1”不同,不能直接建立数量关系。但是,从题意中不难找出男生人数是个不变的量,因此应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由“上学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8”知,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8÷(1-38)=35;又由“本学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49”知,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9÷(1-49)=4…  相似文献   

17.
[题目1]五(1)班原来有学生若干人,其中3/5是女生,这学期转来男生7人,则男女生人数相等,五(1)班原有多少人? [一般解法]把五(1)班原有人数看作单位“1”,原有男生人数是(1-3/5),转来男生7人后,而女生人数不变,则现有男生人数等于女生人数即为3/5。所以五(1)班原有人数是:  相似文献   

18.
在给学生写任课教师寄语时,我常会挑选一些名言警句送给他们,其中引用频率较高的有:深挖自己立足的地方吧,在那里一定有泉水;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知识如同沙石下的泉水,你挖得越深,泉水就越清澈……在数学教学中,我也非常注重与学生一同“挖井”。以比的有关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出示一个关系句“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然后鼓励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看能想到哪些问题“。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2倍。“”男生占总人数的25。“”女生占总人数的53。“”女生人数×23=男生人数。…  相似文献   

19.
1.变换练习。主要有语言变换和图形变换两种。2.联想练习。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联想到“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几分之几?”等。通过这一联想,学生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个之几”的应用题有较深刻的认识。3.重点练习。教材中,大部分知识前后联系非常紧密,有很多新的知识可用旧知识来学习。练习设计时,教师抓住知识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作为重点让学生练习,可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4.对比练习。许多习题叙述、结构形式相似,学生由于概念不清而发生混淆。…  相似文献   

20.
申眼镜 《湖南教育》2006,(10):30-30
某市在招考教师时,出了这样一道题:某校九年级学生占全校学生的35%,任选一名学生作为省级三好学生是九年级男生的概率为0.18,问:九年级女生占全校学生的百分之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