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认为,学生生来就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他们会想办法弄清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及为什么会发生,教学就应该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和养成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事实上,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充分发挥,不是靠教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所能达到的,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2.
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认为,学生生来就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他们会想办法弄清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及为什么会发生,教学就应该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和养成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事实上,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充分发挥,不是靠教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所能达到的,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探究”一词,但以往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探究”.学生在学习中缺少主动的参与和积极的思考,更缺少依靠自己的实践去积极获得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只能靠一根拐杖指引着,离开了拐杖就会失去方向.学生要的是亲身经历、自己感受、独立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积  相似文献   

4.
在索质教育和创新思维观念下,要求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全新的“研究性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要求选择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但目前处在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最初阶段,很多学生无所适从,不能一下子解放出来,因此“研究性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要求学生通过研究性来学习.那么教师就必须学会研究性的教学,在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开展。才能使学生不会因研究性学习而增加额外的负担,叉能让学生真正对学习探索产生兴趣。教学质量才会因此而提高。笔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谈一些想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探究的基础是“问题”,离开“问题”则无所谓探究。传统教学强调提问,探究式教学更讲究提问。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兴趣和刨根究底的热情总是与其期望心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一旦产生了某种期望.就会对与之相关的问题发生兴趣。表现出强烈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从属于、服务于师生教与学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改变那种“教课本”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变“依纲靠本”为“尊重大纲、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现结合几年来的学习与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掌握教材,用活教材新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凭借教材这一资源优势,加大深入探究力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探究教学的重心和出发点在于学生方面,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教只是为学服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当然,探究教学并联是也不可能完全任凭学生去自学或盲目探索,而不要教师的指导,否则也不叫“探究教学”。在探究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创造一种交往  相似文献   

8.
陈红 《教育现代化》2006,(6):114-114
作为学习的主体者学生,如果自身不能觉悟、感悟、醒悟,一天到晚糊里糊涂,如浮萍那样随波逐流,是难有长进的。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为了学生的茁壮成长,就得千方百计地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主动接受教育,自觉地感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悟”是一种积极性思维,“悟”是一种智慧升华,“悟”还是一种主动性行为的表现。我们常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这个主体,常常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靠教师的启迪感召,尤其是靠班主任老师善于创设各种情景,使学生能不断地觉悟、感悟、醒悟。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然而受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学习过程不可能全部由学生的发现来完成,因此教师的点拨、启发、诱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的,而“相机提问”是一种很有效的诱导方式。“相,发现”,“机.教与学的时机”。善于发现和捕捉最佳时机进行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体现。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好“相机提问”,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马斯诺的“需求层次文化”告诉我们: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是指个人自我发挥、自我完善、发挥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倾向。作家必须写书,画家必须画画,诗人必须写诗,那么,语文教师就必须探索语文教学的最优化,教学生学会,让学生会学。真正成功的语文教师,靠的是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的真正理解和整体把握,靠的是其自身的文化品格和学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全方位的辐射和渗透。所以,语文教师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教学生学会求知、教学生学会生存、教学生学会健体,就必须做到能“闻道”、“精业”、“解惑”,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1.
探究教学的重心和出发点在于学生方面,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教只是为学服务的,以学生为中心是探究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当然,探究教学并不是也不可能完全任凭学生去自学或盲目探索,而不要教师的指导,否则也不叫“探究教学”。在探究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创造一种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达种探索的学科内容和认知策略,可采用多种方法,其中包括启发和引诱学生思维,把“扶”与“放”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从模仿到主动,逐步进行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一位伟人曾说过,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要亲口尝一尝。这就是体验。亲口尝一尝所得到的感觉,比从书本上得到的结论,要深刻得多,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所谓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潜能的发挥等等,其实都不是靠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所能达到的,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学习也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行为才会发生。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是新时期教师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方式。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学生在生活中碰…  相似文献   

13.
施忠良 《陕西教育》2002,(11):24-24
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认为,学生生来就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他们会想办法弄清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教学就应该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和养成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因此,指导学生学会"探究",是新时期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在“商不变的规律”的教学中,学生的探索与体验往往缺乏实质性的内在需求和理性思考,大部分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或帮助下完成的,“教”的目的掩盖了“学”的需要。本文为此进行了探究,变“直接呈现探索素材”为“主动寻找探究路径”,变“教师授意探究规律”为“学生自主摸索发现”,变“技能训练的单一练习”为“完善认知的思维训练”。变一变,让学习真正发生,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5.
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捕捉。它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本板块呈现的案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当“意外”出现时,教师没有置之不理,也没有简单化处理。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以此为契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或让学生再次读书,在读中寻找答案,加深感悟:或动手操作,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或组织讨论,在思维碰撞中修正和丰富认识……教学因意外而精彩,因真实而成为不可替代的一段师生生命发展的“历程”。这。看起来是一种教育机智,它的背后,其实是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在支撑。教学细节藏得很深,要靠教师去发掘。细节犹如竹笋,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教师若能一层一层“剥”下去。课堂就会精彩不断。能“剥”到什么程度,全看教师的功力。本板块中,教师在细节的处理上都没有浅尝辄止,或巧妙转折。于“惯常”处拓开一片新天地;或深度发掘,引发“认知冲突”,在讨论中步步深入;或将细节做大,由单纯的“知识教学”提升到“三维目标”的整合,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睁大发现的眼睛。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我们的教学就会因之而充满生命的律动。课堂就会因之而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6.
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自主探究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然而当下有些教师对探究过程的理解表现为“出示问题一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究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操作,“自主探究”变成按图索骥,其价值大打折扣。怎样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让探究彰显创新的火花?开启学生的“猜想”,让猜想成为自主探究的序曲,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把科学定义为“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重在体现把科学作为探究过程来传授。也就是说 ,自然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两点浅显的看法。a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兴趣是在一种好奇的情景和需要的基础上萌发的 ,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在平时的自然教学中 ,我们发现一个小实验、一个小游戏 ,甚至是一句鼓励的话 ,就能把学生引入探索的情景。如教学《大气压力》时 ,教师拿出一只空杯子 ,装满水 ,然后盖上一张硬纸片 ,问学生 :“我把杯子倒过来会怎样 ?”学生回答 :“水会流出来。…  相似文献   

19.
《教育情报参考》2007,(5):55-55
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学习为载体的教学方式。它具有如下三个特征: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改变,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为自主地通过体验、探究和实践去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是教师的角色转变,从“教书匠”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凸显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课堂”外延的拓展,变小课堂为大“课堂”,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45分钟内的教学,还包括课堂外的教学活动。本课题的主要实验内容为:探索出了引导探究、合作探究、自主探究这三种常见探究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和教师在不同探究教学中的作用;同时还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总结出了自主探究的三种常见形式: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活动——发展”式自主探究、实验驱动式自主探究,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专业素质的提高,在培养了学生主体意识、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田径教学中,教学效果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直接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田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运用兴趣引导使学生趋于和谐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如学生自身没有积极性,教师的作用就会降低。所以,只有运用好兴趣手段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才能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热情洋溢,兴致勃勃地上课。情绪是极有感染力的,教师自己不感兴趣就不可能使学生发生兴趣。其次,兴趣产生于“知”、“谜”,只有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才能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追求;兴趣来源于“知”、“谜”,在“知”、“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