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国强 《华夏星火》2014,(11):10-10
对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部署,从政策要求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去年中央三中全会文件全面深化整个部署里面对农业农村的改革特别是对农业政策的改革提出了重要的要求;二是现在所实施的一些政策的有效性也有一定的折扣,急需要在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这个过程中配套改革。所以下一步对农产品的补贴特别是对重点农产品的支持要坚持市场定价原则,对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并且提出一定的方向,就是要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形成机制,而今年重点是粮食。  相似文献   

2.
林笑 《华夏星火》2014,(12):48-49
棉花临时收储政策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开始粉墨登场。在这个由“市场”主导的新格局中,对期货市场等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也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3.
2002年火力发电用煤市场化改革以后,电煤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火电企业经营困难甚至亏损,并导致电力供应短缺的现象被形象地称为“煤电之争”,理顺煤电价格关系也因此成为近年来政府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从分析“煤电之争”的本质及其对发电企业和社会的影响入手,运用微观经济学市场均衡理论解释了“煤电之争”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分析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电煤市场失灵即电煤供求不能随着市场均衡价格变化而调整从而形成价格稳定机制是电煤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并导致“煤电之争”的根本原因;“煤电之争”表面上是煤炭和电力行业(企业)之争,实际上却是政府经济社会目标与电价政策选择的内在冲突.我国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考虑到火电企业经营困难对电力供应的消极影响,建议顺序采用以下三条对策解决“煤电之争”问题:首先尽可能完善电煤市场;其次对电煤市场采取必要的管制措施;仍然不能解决的燃料成本增加则需要启动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建平 《华夏星火》2014,(10):11-11
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起伏不定,农产品市场还时常有农民生产者“卖难”和消费者“买贵”同时存在的矛盾.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农产品流通不畅、流通过程中的成本过高,挤占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如果通过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创新对接模式和机制,减少流通环节、实现生产与消费的有效衔接,则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有利于生产者供给与消费者需求相匹配的产品,避免盲目生产,促进农产品市场供应均衡和价格平稳.  相似文献   

5.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研发投资“市场失灵”、政府补贴“退坡”问题,引入产业内补贴政策。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不同阶段不同补贴政策下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策略。研究表明:在有政府补贴无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对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在既有政府补贴又有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新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政府的补贴比例、产业内补贴比例和传统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均正相关,同时行业内补贴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在无政府补贴有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只有当补贴比例小于某一值时,产业内补贴才对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在无政府补贴无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是企业的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6.
《华夏星火》2016,(7):16-17
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改革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从财政部了解到,为完善大豆、棉花价格形成机制,我国从2014年起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启动了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并在新疆启动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背后的严重浪费现象,从经济学角度指出长期不合理的水价格机制是导致这一问题 的一个主要原因,并在分析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适度提高价格、逐步消减补贴等措施予以解决的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产品市场有两大矛盾现象:一方面部分农产品价格屡创新高,市民买贵;另一方面每年丰收季土豆、白菜、萝卜等蔬菜大量滞销,农民卖难。农产品的暴涨暴跌导致“买贵卖难”问题十分突出,很多人将矛头指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指向了农产品经销商,“流通暴利”、“最后一公里加价”等舆论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9.
朱翔 《华夏星火》2015,285(2):77-79
2014年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延续上年跌势,国内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跌多涨少、进口继续增长。预计2015年国际农产品市场供需仍然较为宽松,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国内粮食价格在托市政策支持下将继续保持稳定。2014年全球商品整体处于弱势之中,农产品跌幅普遍超过20%,美豆自1500美分附近跌至接近900美分,除了少数品种,玉米、小麦、棉花、白糖和油脂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政府补贴背景下企业的技术选择模型,分析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与对消费者的补贴如何影响市场上现存企业和新进入者的技术选择决策。研究证明,政府补贴可以(1)增加新技术产品的需求量从而提高新技术市占率;(2)在消费者对新技术产品的偏好与成熟技术产品无显著差异时,使新技术产品需求量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3)通过价格传导机制使企业和消费者同时获益;(4)提高企业开发新技术时的风险承受能力及使用新技术的利润水平;(5)在不同情况下提升或降低社会总效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农业补贴制度的困惑与出路:六年实践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农业补贴制度在成为中国农业支持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也存在一定执行偏差.本文认为补贴目标难以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可阶段性侧重粮食安全;补贴方式有强调管理效率趋势,应瞄准于政策效应发挥;补贴范围局限于保障粮食数量增长,要放眼产业长远发展;补贴资金供给机制在产区间存在粮食安全责任与粮食安全成本脱钩现象,需整合各级财政补贴资金.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需求不确定情况下,考虑数字技术应用前后供应商生产成本和消费者绿色信任变化时政府部门如何确定绿色产品补贴策略。结果表明:政府对绿色产品所制定的预期目标越高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越大时,政府对绿色产品的固定补贴额度和折扣价格以及供应商绿色产品最优产量也越高;无论是否应用数字技术,从政府角度而言,提供固定额度补贴往往是最优选择。从消费者角度而言,政府价格折扣补贴有利提高消费者剩余;应用数字技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消费者绿色信任,政府最优补贴降低,进而提高整体社会福利;在政府选择价格折扣补贴策略下,随着消费者绿色信任提高,有利于供应商减小库存积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依赖市场调节的理论基础就是有效市场假说。该假说认为,所有相关信息都体现在价格之中,价格变化引导粮食供给与需求实现均衡。但是,目前补贴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欧盟为40%,美国为25%。欧盟每年的农业补贴高达320亿欧元,而且通过各类技术壁垒严格限制牛肉和家禽进口。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不同补贴政策下运营商的决策与不同充电设施建设水平下政策实施的策略问题,文章构建基准模式、投资补贴模式、运营补贴模式和复合补贴模式等四种政策情境,分析比较不同政策情境下运营商定价及补贴策略,结果表明:①充电价格随着运营补贴的强度提升而下降,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提升,充电运营商收益增加;②政策性因素、市场性因素、成本性因素和时间性因素对价格、需求和收益具有直接和交叉影响。③当充电设施建设水平小于0.5时,运营补贴更能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扩散。当充电设施建设水平大于0.5时,可适时退出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5.
工程建设领域实行招标投标制,是为了能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通过市场的作用,优化各种相关资源的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建设工程项目按程序办事克服混乱现象。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途径无疑是工程招标投标价格的逐渐市场化,最终形成市场价格机制,使工程招标投标价格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政府补贴效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的发展,本文针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引入产品回收、节能减排、市场竞争等因素,建立了消费补贴与技术补贴模型,研究供应链最优定价策略与最优补贴水平,分析了成本、单位减排率、回收价格等因素对最优批发价、最优零售价和最优补贴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消费补贴与技术补贴水平有利于降低制造商生产和研发成本,扩大国内外市场规模,提高新能源汽车回收价格;当制造商生产成本大于某门槛值时,政府可以控制技术补贴水平来提高新能源汽车单位减排率。  相似文献   

17.
彭亮 《华夏星火》2011,(3):12-17
似乎是一种突然被人发现的规律,一旦在农产品上加上商品概念,如打造成品牌,装进精美的包装之后,以往价格低廉的农产品,就能以翻番的“商品”价格面目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并且获得市场认可。这一规律在各地都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8.
双积分政策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补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吉川  赵骅  李志国 《科研管理》2019,40(2):126-133
双积分政策意在以市场机制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但缺乏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需要与研发补贴政策组合使用。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带有研发补贴的双积分政策下新能源汽车供应商制造商决定研发投入水平、供应商产量竞争及制造商产量竞争的三阶段博弈模型,阐释了正积分价格、市场规模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研发补贴的作用机理与效果。研究表明:不考虑研发补贴时,当纵向研发溢出率超过阈值,企业研发投入将随正积分价格、市场规模增加而减少;其次,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激励效果,但应随纵向研发溢出率增加而减少,以规避“挤出效应”。为此提出,“逆溢出率变化”的研发补贴政策与双积分政策组合使用更能完善市场机制,推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考虑政府不同补贴模式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问题,构建政府实施再制造补贴和回收补贴两种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分析政府不同补贴模式对新产品定价及废旧产品回收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的再制造补贴及回收补贴均会促使制造商和零售商降低新产品价格、第三方提高废旧产品回收率,且有利于增加闭环供应链成员及系统整体的利润。较之再制造补贴,政府的回收补贴机制更有利于提高废旧产品回收率。当单位再制造收益大于单位回收收益时,回收补贴机制更有利于降低新产品零售价格、提高市场需求。无论政府实施何种补贴机制,制造商总能获得最多的渠道利润,而第三方的获利总是最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产品在产销间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世卫  李哲敏  董晓霞  李干琼 《资源科学》2010,32(11):2092-2099
本文选取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SCJG)和食品零售价格指数(SPLS)作为产销价格信号,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78年-2009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对中国产地市场SCJG和销地市场SPLS的价格传递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产地市场SCJG对销地市场VE的CMSP模LS型存的在结协果整也关表系明,S,C我JG国与产L销SJG间之农间产存品在价着格正传相导关的性长,S期CJ均G衡每关变系动制1%约,引着发短销期地价市格场波S动PL,S其变误动差1修.08正0%项;(vecm)的系数为0.58,符合正向修正机制,变量向均衡方向的调整速度较快,且这种制约作用能自动减弱价格之间的偏离,促使各种价格走向均衡。从短期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分析结果显示,LSJG的上涨对SCJG的传导路径顺畅,但SCJG对SPLS的价格传导存在1期滞后,且产地的农产品市场价格对销地市场的传递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而销地市场SPLS对产地市场SCJG的影响逐渐增加但效果却微乎其微。为此,我国要加强产地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形成机制的动态研究,不断健全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合理引导农民生产,推动国内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