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近代的洋务运动.本文探讨了洋务运动的椎动力量与历史地位,提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是它失败了,其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本文着重从民族社会心理的“讲传统,重经验,喜保守”方面,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另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关于洋务运动的性质和作用的评价是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讨论比较热烈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对洋务运动本身的评价,也涉及如何解释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的问题,因此具有重要意义。对洋务运动性质和作用的评价。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分歧较大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目前,洋务运动史的研究已全面展开,个别领域的探索还相当深入。然而,就其经济史领域的研究来看,商品价格史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是60年代及单种商品价格的研究几近于空白。本文试图对进口棉毛纱织品价格的波动作初步探索,揭示其变化趋势,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洋务运动史的研究。 一 洋务运动时期,进口商品品种繁多,但如把可恶的鸦片划出正常贸易之外,再按商品区分,则主要是棉毛纱织品,其它商品所占比例极小。故在探讨进口商品价格变化时,讨论棉毛纱织品价格变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价格变动能左右其它商品价格的波动。 那么,洋务运动时期进口棉毛纱品价格的波动趋势如何呢? 首先,我们对洋务运动时期进口棉毛纱织品价格  相似文献   

5.
聂晶 《职大学报》2003,(1):98-99
洋务运动在兴办军事工业和进行军队建设中认识上的狭隘、目的的保守、管理的落后及生产的低效、引进的盲目和技术的依赖、军事装备、兵役制度、军训的落后等弊端和缺陷,造成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自强.  相似文献   

6.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工业现代化的早期尝试,作为对近代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经济结构的严重阻碍,政治制度的衰朽没落,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排斥,西方列强的百般破坏,以及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属性。今天,我们以史为鉴,反思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得失成败,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洋务运动是中国在19世纪发生的早期现代化历程.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学术界对他的评价到今天仍莫衷一是.海外学者牟复礼从军队现代化等角度,严厉指责李鸿章的洋务活动.通过史实资料等,从19世纪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困境、近代中国军队现代化两个问题可以看出牟复礼对李鸿章的评价有失偏颇,李鸿章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应得到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前的中国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财政状况相似,都遇到了财政危机。由于两国在变革前政治、经济的差异以及两国改革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的不同,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并未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财政体制也仍然是封建制度下的管理方式,只是把中央政府的财权下移,最终没有带来财政状况的改善,反而加剧了财政危机;而日本政府的明治维新改革是全方位的,进行了相对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改革俸禄制度以减少财政支出,改革地税以增加财政收入,扶持民间资本以开拓新税源,最终化解了财政危机,并建立了新的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9.
在洋务运动以前,中国人对西方科学知识还缺乏一个专门词语来对应。洋务运动中"格致"被用来指代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对科学的认识尚停留在器物的水平上。维新派对科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即把科学看作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并逐渐用"科学"一词取代"格致"。新文化运动,特别是五四后,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进一步把"科学"引申到社会和思潮领域,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讲,探讨"科学"一词含义变化与传播的过程,可以更好的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体育史学界,一般认为: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大约开始于洋务运动,成形于戊戍变法,推广于“自强新政”。这个估价应该说是基本正确的。但是,在作这个估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洋务运动所引进的近代体育主要是兵式体操一类,而正规的田径、球类等活动则首先是在基督教青年会和教会学校中开展起来的。当然,这两者之间也稍有区别:基督教青年会侧重于社会体育方面,教会学校则开了近代学校体育的先河。可见,  相似文献   

11.
东至周氏家族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学术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学界对周馥治理河工、协助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对周学熙创办实业、进行财政改革等活动及其思想进行了探讨,对周一良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下半叶,地主阶级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虽然许多措施没能奏效,但选送幼童赴美留学之事影响深远,成为中国留学史上的创举。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史学界对慈禧的研究有所增强,在慈禧与辛酉政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方面出现了一批较有价值的成果及论著.慈禧研究在史料搜集整理、跨学科方法采用等方面仍有较大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出于各方面的需要,先后在洋务运动时期和清末新政时期掀起两次留学高潮,这对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从19世纪末起步到20世纪初深入的两个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政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出现的,其广度和深度超过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它在客观上有一些积极作用,但消极因素也不能忽视。从总体性质上看,应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近代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献资料研究法,对我国近代体育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概述,雅片战争以前,我国当时受重轻武的思想影响,故没有型的体育思想。雅片战争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对我国当时社会的冲击,同时引进西方体育,逐步形成和发展了近代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教育从洋务运动时期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萌芽,经历了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深化,在民国时期形成制度化。山西大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三所具有近代意义的大学之一,在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探讨其科学教育开展状况与特点,对今天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洋务运动时期到20世纪40年代,以汉冶萍公司兴衰为中心的中国近代民族钢铁工业化探索的过程就是对外开放学习世界先进全球化与对内改造促进世界先进本土化以及结合本地特色努力推进中国重工业化的曲折发展过程。张之洞、盛宣怀及翁文灏等民族精英在汉冶萍公司的创建、发展以及国有化进程中,对近代中国钢铁工业逐步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与洋务运动及民国时期的高等工程教育发展与改革不同,20世纪50年代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是国家政治、经济变革背景下的一次全面、深刻的技术教育转移活动,表现出技术教育学习的取向单一,而且具有专门化、大众化、政治化等特征,符合后发外生型国家技术转移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创办于1877年的池州煤矿,是安徽省最早使用机器开采的近代煤矿,它的创办标志着安徽省的采矿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池州煤矿是在洋务运动时代背景下创办的,但因资金不足、选址不当、质量低劣、经营不善、用人失误、买办打压、土煤竞争、土煤走私等各种因素,导致池州煤矿的经营状况不甚理想,最后在上述诸多因素的干扰下逐渐衰弱直至倒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