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动向主要表现为:课程目标越来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和弹性化,课程评价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和课程的完善.研究表明:体育课程目标的改革应首先明确课程目标特点及定位;体育课程教材改革应以增进健康为目的,并对课程实践内容重新分类.  相似文献   

2.
从长株潭8所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体育课程存在文化品格缺失的问题,急需从文化的角度探究大学体育课程文化品格缺失的成因及其消解策略。大学体育课程文化品格缺失的成因包括师资力量薄弱,场地设施匮乏,学生体育课程认知偏颇,课程目标虚设,课程内容“术、德”分离化,等等。其消解策略有:优化大学体育课程目标与内容,营造良好的大学体育文化氛围,加强大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学生体育课程文化的实践意识。  相似文献   

3.
课程目标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预期结果,体育课程目标是各个时期教育思想、价值观念和对体育教育功能认识的反映。本文在对我国体育课程目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课程理论,探讨了构建初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并提出了构建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4.
课程目标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预期结果,体育课程目标是各个时期教育思想,价值观念和对体育功能认识的反映,本文从现代体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结合高校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普通高校体育目标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5.
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体育课程目标已从单纯的体育观点,向促进学生个体人格健全发展方向转化。也就是说,体育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就必须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它包括观念的转变,拓宽新的课程内涵以及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造等。  相似文献   

6.
陈静 《成才之路》2013,(29):11-11
体育与健康课程已超越学科的概念,它已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在学校操场上,局限于45分钟内,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机械模仿练习的体育课,而是一门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的,具有很大延伸性与持续发展意义的课程。仅凭课内教学已不能够圆满地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还要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开发社区体育资源和绿色体育资源,更好地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针对高职体育教育的特点,对公共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几个方面,提出开发思路,使其更好地发挥体育课程育人的功能和作用,使体育课程为学生成才服务。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改变了将人生划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的概念,产生了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对中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1)转变观念,使学生形成以终身教育思想为主的课程目标;(2)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角度,把体育课程目标定位于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上;(3)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要重构课程内容;(4)重视发挥体育课程评价的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9.
体育游戏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其对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体育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体育与  相似文献   

10.
在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传统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亟待重构。当前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存在课程目标结构不清、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不合理、课程实施保障体系不力、课程评价体系不合理等问题。依据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规律、高职学生的特点,构建起课程目标结构"精准化"、课程内容"深度化"、课程实施保障体系"整合化"、课程评价体系"重过程"的新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更好地培育高职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新的体育课程目标下,体育教师需要重新定位,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培养学生从物化向人化发展,着重培养其创造力.本文通过文献归纳法,对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模式状况进行分析。作者认为,体育课程模式是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应该区别于体育教学模式;社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演变;构建多元化的体育课程模式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一、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向。 1、课程目标越来越强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从“增强体质”到“增进健康”,体育课程目标实现了由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到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的转变。这也意味着体育课程将在“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4.
阐述我国体育课程目标的概念,包括体育课程的总目标、学习方面目标、水平目标、体育教学目标。论述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关系;体育课程目标的纵向层次;现阶段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与研究现状,分析了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发展趋势,概述新课改下体育教学目标制订的依据、原则、要求、步骤与方法。体育教学目标的制订是新课改的热门研究课题,也是体育教学设计实践应用中的热门话题,此研究为我国体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袁秀华 《天津教育》2013,(15):52-52
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能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既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影响到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了使体育新课程在我区的体育教学中更深入人心,更能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笔者在平时的体育教研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积极探索引导体育教师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方式、方法,经过试验,逐渐总结出了“无中生有.变废为宝;充分发动,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16.
刘畅 《宜宾学院学报》2007,7(6):110-111
采用文献资料、归纳综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日本和美国中小学现行的体育课程目标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吸收和借鉴日美体育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为我国推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明确体育课程目标,以及体育课程目标的实施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巴桑次仁 《中国教师》2013,(Z1):176-176
课程的实施是我区新一轮课改的核心一环。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是其学习领域,强调课程目标的具体、操作性。为了要切实落实新体育课程理念,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具备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体育工作者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教材的贯彻实施已经多年了,通过实施过程使教育者更加明确体育课程目标,必须坚定地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自觉地锻炼身体,并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使之终生受益。为了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化强国的接班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已正式启动,采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统一大纲,必须实施创新学习,探究课程目标和课程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体育隐蔽性课程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论 体育隐蔽课程的内容构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要素,主要由学校内部的各种体育物质、物理因素构成,如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一类是精神文化要素,包括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学校中所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的体育文化、教师人格等。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提高体育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介入到体育显性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对显性课程的顺利吸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思想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体育课程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实用性,致使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要摆脱这一现状,我们应当考虑将学生的整体生活纳入课程,在体育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体育教学的实施等方面,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其未来生活,以拓展课程的教学时空和价值,充分体现出体育课程实用性和新课标下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