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忠”与“孝”在中日两国传统伦理观念中地位迥异: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孝”居于核心地位,“忠”则是日本传统社会固有且基本的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差异的产生,与中日两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组织、家族制度联系之异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忠""孝"在中日传统伦理观念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与"孝"在中日两国传统伦理观念中地位迥异: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孝"居于核心地位,"忠"则是日本传统社会固有且基本的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差异的产生,与中日两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组织、家族制度联系之异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印度传统文化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印度传统文化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烈鲜明的专制主义大一统文化特征;印度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宗教文化,主张在宗教中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具有极强的出世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入世有为,伦理本位特征十分明显;印度传统文化的思维特征是“梵我同一”,追求对现实矛盾的佛性超越,中国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上过分强调均衡调和“峭偏不椅”。  相似文献   

4.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是印度佛教伦理同儒家伦理相结合的一种宗教伦理,主要地倡导了平等观、克己观、慈悲利他观等观念,在现代生活中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求学印度,旅游从来都是题中之义。对于学习印度语占文化的人来说,四处旅游,体味印度多样的种族、民族、语言、宗教、文化,是一项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6.
在印度音乐文化自身的发展轨迹中,音乐与宗教、种族、民国文化等基础有密切联系,揭示其民族音乐发展的规律,对于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阎利华 《考试周刊》2013,(73):29-30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传入日本后,经过几代日本茶人的潜心研究和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了集宗教、伦理、美学等为一体,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体系。茶道作为日本民族文化的代表,不仅影响了日本国民的精神文化、建筑风格、陶艺制造和饮食文化,还在其生活习惯、服饰、绘画、插花甚至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没有茶道,就没有日本文化史。研究茶道,对于了解日本文化、日本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学诞生以前,各门科学并没有独立的文化地位,而是附庸在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机体上,佛教文化就是一个包合有一定教学与逻辑学知识的庞杂的宗教体系。借助于佛教传播,中国与印度、日本、朝鲜等国家的教学等科学交流曾盛极一时,但受制于佛教自身的宗教本性,数学等科学只能得到十分有限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中日两国文化的心理传统来看,日本是无我为中心型,中国则是以我为中心型。从两国文化的历史传统来看,日本外向型开放型,中国则是内向封闭型。从两国文化的基本形态来看,日本是并存型,中国则是单一型。从两国文化的摄取形态来看,日本是全面摄取型,中国则是部分摄取型。从两国社会的协作形态来看,日本是非亲族协作型(忠),中国则是亲族协作型(孝)。从两国社会的教育形态来看,日本是普及,提高能力型,中国则是选拔,达到目的型。由于中日两国各自独特文化形态的差异,决定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孝意识是中华伦理道德的原点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思想莫不发端于孝意识。在儒家思想学说中,孝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伦理及政治功能向来为人们所重视。综合考察孝的宗教、哲学意义及人文伦理意义,才能合理解释其对中国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印度佛教中国化,是释道安在襄阳依托智慧襄阳、文化襄阳的土壤实现的。他的成就也进一步丰富了智慧襄阳、文化襄阳的内涵。道安的创世之举与襄阳的文化底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创立的中国佛教也有襄阳名士的参与。所以,襄阳应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佛教界把道安在襄阳的寺院称之谓中国佛教的祖庭是名符其实的。襄阳应充分开发、利用道安佛学文化资源,发挥襄阳传统文化优势,强化"文化立市"理念,促进"文化襄阳"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入手,论述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发展成就,得出了中国佛教发展是人类文明融合的成功典范案例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3.
方广锠 《家教指南》2011,(3):92-105
"佛教发展中的文化汇流",指佛教的产生固然得益于印度文化的孕育,而佛教的发展则得益于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乃至亚洲其他地区文化的汇流。本文从佛典翻译入手,先后探讨了两种文化交流中的格义现象、佛典翻译中的文化反浸现象、佛典编译中的文化加工现象,从而加深了对文化汇流背景的研究。文章进而提出新的论据,论证了文化汇流的存在,亦即中国文化传入印度,影响印度佛教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东汉佛教传播特点明显,如以君王贵族为核心受众、以黄淮中下游地区为传播中心、以斋戒祠祀为主要。活动等。其特点形成,与国际商贸活动、中印文化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正确认识东汉佛教传播特点及其成因,亦是理解魏晋佛教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电影是再现政治的特殊形式。文化阅读方法考察电影深层文化结构与权力机制。文章通过对电影《刮痧》的文化阅读,超越文化差异的表层结构和文化冲突的传统理解,提供一种多元文化语境中文化选择与身份政治关系的全新诠释。多元文化语境中,文化身份成了漂浮的能指符号,等待主体介入才具有意义。移民受到多元文化冲击,主体意识被两种文化身份所分裂;美国文化本身的纯洁性也被“文化杂烩”形式所威胁,为“惧杂症”所困扰。刮痧冲突,在文化领域是美国东方主义意识与中国“汉化”思想的对抗,对于移民个体则更是文化记忆与认同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禅学思想对唐代文学有重要影响,传入日本后,对日本文学的俳句亦有影响。由于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禅学思想在二者中的体现又有所不同:中国文人把儒、释、道三者相结合,创作出中国化的禅诗;而日本对于禅学的吸收更为纯粹,在俳句创作中深深地体现出禅学思想,甚至禅学思想成为其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日本学者在当代世界比较文明文化研究中有较突出贡献,文章依据日本该学科的中心观念与历史阶段划分,对日本比较文明文化学的起源、周边文明论、生态文明论和文艺复兴论等中心观念进行阐释,同时对日本比较文明文化学会的组织活动进行了简要的陈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带领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在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内生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所谓内生性是指它的形成有着独特的历史逻辑,植根于中国国情的深厚土壤,有着独特的文化渊源;所谓开放性是指它的形成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汲取了"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参考了发展中国家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9.
自一万余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直至今天,龙在宗教、政治、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充当着重要角色。龙的形象在西周已经完成,神圣合一,汉代确立了龙为天子神威的系统。由于佛教的传入,印度的龙文化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龙文化,将龙的文化形象变得丰富多元,尔后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在东南亚华学中,泰国华学的本土性较强。泰国的华作家在融合了中国传统化与泰国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泰华学。泰华学与泰国的国教——佛教以及泰国的社会政治有很大的关系,泰华学既不同于中国化,又区别于泰国化,是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有着独特化内涵和化取向的学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