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现实技术(VR)是指通过计算机将现实场景进行三维仿真,使用户身临其境地沉浸在模拟环境中。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逐渐成熟,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新闻报道中,简称为VR新闻,可定义为"沉浸式新闻",VR新闻能够给受众带来全新立体的新闻体验,能够重构新闻叙事方式、直观还原新闻场景,建构受众全知视角,对推动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前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新闻报道中还存在一定不足,譬如新闻形式较为固定、缺乏专业人才、生产成本高等,需要分析现状,思考并探究出解决对策,可提升技术、培养专业队伍,降低技术成本。本文将对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宋亮 《青年记者》2017,(2):13-14
虚拟技术(Virtual Reality,以下简称“VR”)以其强大的场景复现和新颖、独特的沉浸式体验被国内外媒体竞相应用于新闻报道之中,VR新闻已逐渐成为主流报道模式.VR新闻是技术革新的产物,可又远不止于技术,它改变了新闻产品的呈现形式、新闻叙事的方式,也引发了人们对新闻传播理念的重新考量,尤其是对VR新闻虚拟性和真实性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姚静 《传媒》2016,(15)
新媒体环境下,娱乐化、沉浸式传播开始流行,并逐渐构成了新闻传播的新样态,新闻游戏应运而生。新闻游戏的互动性叙事和沉浸式传播开拓了新闻叙事的新模式,应加强品牌建设、引进VR等先进传媒技术,使新闻游戏在传播效果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4.
沉浸式传播是建立在VR技术基础之上的、使受众能以第一人称亲历事件发生过程的一种新型新闻报道方式;其强烈的包围感、高度的真实性等特点,使沉浸式传播可能存在新闻伦理风险。我们应当关注技术的负面效应,规避风险,使新型传播方式得以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粉英  李志强 《传媒》2021,(8):52-54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增强受众体验感的VR即虚拟现实技术开始被应用到新闻报道领域,沉浸式新闻应运而生并取得显著的传播效果.但处于发展初期的沉浸式新闻,仍存在报道类型有限、娱乐化倾向明显、技术应用成本较高等现实问题,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沉浸式新闻报道的发展与普及.因此,为进一步拓展其发展空间,探寻媒体融合转型的更多突破口,有必要对沉浸式新闻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贺岭  谢雨 《出版广角》2018,(10):66-68
全景化新闻在VR技术的支持下,可以让受众自由选择观看的视角和内容,使沉浸式信息的获取和消费成为可能.VR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全景化新闻发展的进程,两者相辅相成,但目前VR头显设备的普及有限,对全景化新闻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VR技术正处于加速发展期,它的运用将提升整个新闻传播模式的转型,强调"感知新闻"和提供多样性互动的全景化新闻,也必将成为新闻的主流业态.  相似文献   

7.
武威 《东南传播》2010,(6):105-106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受众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新闻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传播只有在新形势下准确把握受众心理,运用适时手段,发挥自身舆论引导功能,才能够进一步贴近受众认知和情感,提高传播时效。  相似文献   

8.
网络传播中舆论引导的特点分析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一次传播技术的革命,不仅使新闻传播的地理区域极大地扩展,使新闻传播覆盖的受众数量剧增,而且在传播的内容、传播的功能、传播的效果上都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改变。而这一系列革命性的改变使得传统新闻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面临许多新的课题,这些课题的解决则需要在尊重网络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把握网络舆论的特点,借鉴传统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后方能实现。网络传播引发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新变化在网络新闻媒体出现以前,所有的大众传媒都遵循着一种由点到面的单向的线性的传播方式,即由传播者主导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有组织、大规模…  相似文献   

9.
胡钰 《新闻知识》2001,(5):20-21
美国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在制造一致的舆论时,非常讲求技巧,能够使受众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其报道所影响,这种强大的引导效果依赖于议程设置、沉默螺旋等理论所揭示的新闻传播活动的普遍原理,依赖于传播精心设计的技术性的支持。为了认清其所定型扬的新闻自由的虚伪性,我们必须了解美国电视新闻进行舆论引导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对广大受众的思想有着直接的影响。能否让广大的受众接受新闻传播对本身的影响,主要在于信息传播能否开展积极正确的舆论引导,以正确、适当、客观。科学的宣传形式来进行事物的宣传,积极的引导广大受众的主流思想,来促进新闻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本文认为,充分认识新闻传播中"传与受"的关系,善于与受众建立良好的传播关系尤为重要,即必须树立和增强传播关系意识。缺乏对传播关系的正确认知,忽视良好传播关系的建立,是影响"四力"提升的思维障碍,是传播效果不好、引导力弱、影响力小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善于亲近受众、善于尊重受众、善于了解受众和善于适应受众,懂得与受众相处之道,密切与受众的联系,建立起良好的传播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闻策划的过程就是对新闻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并以受众为立场,使传播的新闻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并塑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新闻要遵循真实性和典型性,在进行策划的时候,要考虑到新闻内容要独具特色,且传播上具有可操作性。本论文针对加强新闻策划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新闻策划对营造良好宣传舆论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融媒体时代,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等都发生巨大变化,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赢得更大话语权,就应遵循新闻传播内在规律,顺应形势发展,强化融合意识,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导向,集聚传播合力,延伸传播链条,运用全媒体多元化传播形式,以"快读"、"悦读"致胜,让受众喜欢听、乐意看、好参与、愿意转,提升阅读率、收视率、点赞率、转发率,更好地提升新闻传播力,进而不断增强媒体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要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当今新媒体时代,短、平、快的新闻报道拓宽的是受众的传播力,而深度报道就是提升新闻舆论对受众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媒介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融媒体,使信息传播渠道与媒介更加多元化,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做好做精深度报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深度报道的选题和策划、深度报道的采访、深度报道的写作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当前媒体工作者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5.
VR新闻以360度全景画面与第一人称视角的沉浸体验突破传统报道模式,大大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2015年起,国内媒体开始对"VR+新闻"模式进行尝试,其中专题报道作为我国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逐渐与VR技术紧密结合.本文以央视网"VR浸新闻"栏目专题报道为例,从呈现方式、传播特点、内容特色、受众...  相似文献   

16.
<正>无论信息传播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党报都应当履行舆论引导职能,通过提升自身在信息传播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捍卫在舆论引导中的主导地位,引导社会大众对新闻事件做出客观认知并进行理性表达,实现党报应有的社会价值。一、调整舆论引导工作理念在新时代,信息传播环境和新闻传受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党报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潜移默化中对新闻受众产生影响,进而实现舆论引导目的。在舆论引导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从受众的异同心理解读新闻传播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受众的求异心理和求同心理越发凸显,为满足受众的这两种心理需求,新闻传播要不断改革创新并始终关注民生、体现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增强新闻传播效果。当然,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也应该把握好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8.
1时至今日,没有人会相信西方早期传播理论中的“魔弹论”了,即认为新闻传播威力无比,传媒发表的新闻和文章犹如“子弹”,受众犹如“靶子”,“子弹”击向“靶子”,受众就会应声而倒,传播效果直接明显。在今天信息传播高度现代化、全球化的环境中,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面对新闻媒介众多信息的“轰炸”,依然可以从容地进行选择,或重视、或忽视、或接受、或放弃。因此,对传播者来说,了解、重视和满足受众的要求,使新闻传播与受众需求更好地相吻合,就是舆论引导的非常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郑家鑫 《传媒》2021,(1):37-38,40
移动视频直播打破了虚拟场景和现实场景的传播界限,为受众创造了一个具有双向互动、动态开放的沉浸式场景,受众在其中可自由表达自我,充分满足了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与情感需求.本文以媒介场景理论为指导,从场景构成的空间与环境要素、受众状态要素、社交关系要素三个维度入手,对移动视频直播场景进行解构分析,希望能够全面认识移动视频直播的本质规律,为后期传播策略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和受众接受习惯的变化,电视新闻也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是报道时政新闻,除了真实、准确、客观,还要生动、好看、吸引人.河南电视台近两年在重大时政新闻报道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在技术应用、叙事模式、报道形式方面都取得了极大进步,大大提高了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和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