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文学的流浪主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浪是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流浪学”的出现与现代人的生命体验息息相关。1980年代中国大陆,人类潜在的流浪情结逐渐被唤起。作家开始关注流浪怀着希望和惆怅的路上状态,追逐他们精神演变踪迹,以及他们的人生观和生命形态。知青群体的城乡徘徊、青春流浪的都市表达和为寻找精神家园的化流浪构成了新时期学中的三种流浪类型,共同表达了被释放的人性状态。  相似文献   

2.
流浪的河流     
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中寂灭。  相似文献   

3.
流浪的河流     
正作家在求学时期遇到了普通而安静的冷水河。一条河的流动是有目的地的,而喜欢流浪的人们最后归宿是哪里呢?这条河流启发了作家,他感悟到生命的奥妙: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的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作家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流浪形象向来为文学艺术所青睐,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众多流浪形象的经历,使人们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了社会,加深了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经久不衰的“流浪”的文学样式,注定要成为人类文学基本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流浪的河流     
正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八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汉中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我先上电大,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作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的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小舟自横,它那么安静,从不弄出一点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但却是清  相似文献   

6.
正流浪,本来就是一场心灵的旅行。流浪街头,是诗人的理想生活状态,浪漫,唯美,心酸,困苦,是避免不了的,只有勇者敢于尝试这种生活。流浪是一种肆意的漂泊,过程和结果都难以预测,唯有经历过那种生活状态的人才知道人间的苦乐欢笑。在笼子里桎梏久了就想出去走一走,释放一下内心的压力,那时候便向往流浪,内心彷徨,想跳出固定的生活圈子。  相似文献   

7.
流浪     
在时间的沙漠里每个人都是流浪者持剑的武士手捧玫瑰的诗人醉眼朦胧的过客用虬发扎成皮带用思想串连脚步疲惫地寻找生命的印迹连同遗落的记忆流浪的旅途中没有死亡,只有新生等到我的躯体化为永恒的尘土我会沿河歌唱流浪$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高一@杨思佳~~  相似文献   

8.
违法流浪少年儿童的矫治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浪儿童违法是因为他们没有完成社会化过程或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出现问题所致。它既有一般青少年违法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特点。家庭、学校、社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少年群体内部的相互影响都会导致儿童外出流浪、违法。违法流浪儿童的矫治与回归是一个再社会化或继续社会化的过程,这一工作应由矫治社会工作人员在社区中进行。  相似文献   

9.
今夜让心流浪踏着大街的空荡在如水的月下赤裸着灵魂暴露在每一个角落踏着大山的骨骼体触岩石和生命让灵魂进入到层层的历史之被踏上高原的脊梁体味它的凄凉清冷的月光淋着赤裸发出清醒的辉光钻进雪山的臂膀融雪在血液中流淌圣洁在前方莫把灵魂遗忘今夜让心流浪拥抱沙漠的金黄夕阳下沙漠胴体的流畅漫步干涸的古河床寻找三毛的流浪  (作者为山东省莱阳九中学生 指导老师:姚红梅)今夜让心流浪@乔瑜$山东省莱阳九中!学生  相似文献   

10.
流浪未成年人所具有的独特心理特征在认知发展、行为表现及社会交往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有着明显不同。流浪未成年人受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自控能力弱、经常性地自我否定、不信任他人等情况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及社会发展。流浪未成年人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政府加快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倡导社会工作机构从专业的角度介入该群体问题的解决,不断化解其中的社会矛盾。结合流浪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现状、特征及形成原因,从外展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总结梳理解决方案,为社会工作介入流浪未成年人服务的研究提供方向与思路,加强社会大众对该群体的重视,帮助流浪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1.
庞云芳 《现代语文》2009,(7):128-130
流浪是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行为之一。这种行为在文学中备受青睐,成为文学史上重要的母题。在流浪者跋涉的脚步中,不仅背负着时代的烙印,而且最为令人惊叹的是那一步一步中丈量出来的强烈的追寻精神。穆旦的诗歌中始终饱含着一种对精神流浪的执着。这种执着使人震撼,在现实生存与个人精神的双重困惑下,又受“哈姆雷特情结”东移的影响,穆旦选择了精神流浪,以追寻生命继续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流浪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救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浪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心理与行为均表现出一定的异常.在调查和深入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尝试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EPQ)和儿童行为量表(CBCL)了解流浪儿童的心理状况;并进行生命历程的访谈,探讨流浪未成年人流浪的社会性因素;同时尝试运用支持疗法、强化与惩罚、认知重建、同伴教育等心理学方法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心理救助.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所以有关他们的任何问题都值得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流浪未成年人问题是一个国际性问题,据预测,我国流浪儿童的数量有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我国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预防和救助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及民间组织的协同共进。应该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4.
喜欢流浪,带着方向流浪。不喜欢没有感受的流浪,也不喜欢永远在流浪的路上。带着方向,我流浪在路上。流浪过后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代蒙古族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以鲜明的草原文化立场描写内蒙古草原与黑龙江兴安岭近几十年的社会变迁,通过儿童、动物等叙事视角进行文化阐释与民族历史的书写。作者创作儿童文学、动物文学和乡土文学等题材时以流浪者的形象和符号对作品整体加以建构。流浪叙事既有对人性美的精神期待,也有对草原游牧游猎文化的追问与思考,以及对自然、城市和草原等空间维度不断交互的探寻。流浪叙事在乡土题材作品的运用表现出黑鹤与汉族作家不同的民族性格与生命体验,具有鲜明的审美意蕴和生态整体主义的思想指向。  相似文献   

16.
流浪     
无奈碱风湮界了盛开的今只剩下落叶在泥土中挣今那生着青草的岩缝蒙是大地心头最完美的疮疤石这里是谁的土地?这里是谁的家?荒漠里狂风卷起漫天的飞沙。流浪的脚步啊,何时才能停下?满载着希望的包袱,奔向天涯。流浪@雍吟!200000 上海市淮海中路593弄5号~~  相似文献   

17.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的佳作,该小说以地球末日灾难为背景,讲述了人类为了生存而“流浪地球”的故事。虽说是一部科幻小说,但该作品中人与人、人与生态之间的矛盾问题引人深思。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小说《流浪地球》进行分析,进而剖析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人类社会精神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三毛的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种渴望去远方的流浪情结,这种流浪情结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少年时的酝酿期,青少年时的萌芽期,青年的薄发期和中年时的回旋期,流浪对于三毛来说可以算作是她生命的价值体现,一种自我完善的修行。  相似文献   

19.
所以要通过文艺作品的审美进行美育,是因为文学艺术能直接地培育生命意识的自觉;是因为文学艺术中有着一个人类的共同的审美标准;是因为文学艺术能直接地培育人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心的流浪     
浮于尘世,我来到世间也将 近20载,却一直没有停止心的流 浪。 青山静水,心的流浪凌驾于 一切之上。它是不懈的追求,对美 的向往。 早晨,我打开心门,开始心灵 的旅途。我走过门前小路,思考人 生之路,是否也像它一样平坦呢? 或许坎坷、崎岖还在等待着我的到 来。于是我鼓起勇气,左手携着实 践,右手握着信心。走过那条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