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陈灿 《语文知识》2008,(4):91-94
李运富先生的《汉字汉语论稿》体现出著者从摸索与研究字用学到提出字用学学科理论的过程;从不自觉地运用“字样、字构、字用”三个平面去分析汉字学基本理论问题,到自觉运用这个理论方法去分析相关问题的过程。该论著对于更全面地认识汉字学的本体、更清晰地认识汉字学中相关基础理论问题,都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字学,确切地说,应当叫汉字学,是中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按照汉字字形发展的不同阶段,研究小篆以前(包括小篆)的汉字叫古汉字学.广义的古汉字学包括传统的汉字学在内.传统汉字学以篆为主要研究对象。用传统方法研究汉字结构,形音义关系及其流变等.传统汉字学发展史上,东汉时期的许慎是一位继往开来的杰出人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花费半生心血撰写的《说文解字》(以下省称《说文》),是传统汉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汉字学史的一块丰碑。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县冷河南邵县)人.生于东汉明帝初年,卒于桓帝…  相似文献   

3.
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渤海大学主办,渤海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现代汉字学学科建设高级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5~26日在渤海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现代汉字学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本次研讨会。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李宇明到会并作了题为《语言规划与现代汉字学》的重要学术报告。报告从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高度分析了现代汉字研究的相关重要课题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与会专家就现代汉字学的学科建设、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汉字字符集国际标准与汉语汉字信息化、汉字认知研究、对外汉字教学与研究、汉字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我们在此刊登了部分与会专家的学术报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渤海大学主办,渤海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现代汉字学学科建设高级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5~26日在渤海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现代汉字学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本次研讨会。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李宇明到会并作了题为《语言规划与现代汉字学》的重要学术报告。报告从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高度分析了现代汉字研究的相关重要课题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与会专家就现代汉字学的学科建设、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汉字字符集国际标准与汉语汉字信息化、汉字认知研究、对外汉字教学与研究、汉字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我们在此刊登了部分与会专家的学术报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渤海大学主办,渤海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现代汉字学学科建设高级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5~26日在渤海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现代汉字学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本次研讨会。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李宇明到会并作了题为《语言规划与现代汉字学》的重要学术报告。报告从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高度分析了现代汉字研究的相关重要课题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与会专家就现代汉字学的学科建设、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汉字字符集国际标准与汉语汉字信息化、汉字认知研究、对外汉字教学与研究、汉字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我们在此刊登了部分与会专家的学术报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由教育部语信司和渤海大学主办、渤海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现代汉字学学科建设高级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5-26日在渤海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现代汉字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本次研讨会。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李宇明到会并作了题为《语言规划与现代汉字学》的重要学术报告。报告从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高度分析了现代汉字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述了传统汉字和现代汉字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现代汉字研究的相关重要课题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与会专家顾小凤、苏培成、张轴材、乐竟泓、李大遂、沈克成、费锦昌等作学术报告,就现代汉字学的学科建设、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汉字字符集国际标准与汉语汉字信息化、汉字认知研究、对外汉字教学与研究、汉字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渤海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夏中华向与会专家、代表汇报了渤海大学建设现代汉字学研究中心的整体规划。专家、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在许多问题上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著名汉字学研究学者、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专家委员萧启宏教授的力作《汉字世界》在今年上半年问世了。《汉字世界》是“汉字全息工程”集大成著作,萧启宏教授研究了二十多年,翻烂了五本《新华字典》,翻烂了《辞海》,《辞源》,翻烂三套《汉语大字热》;他对《说文解字》以来历代出版的字典进行丁认真的普查,特别对《汉语大字典》二百字部首分别用在五万三千七百四十七个汉字上的频率、次序,作了精密的统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际中文教学的现状与需要,依据汉字学“元点理论”,梳理以《说文解字》为代表的汉字学经典成果,考察常用汉字的生成表意全程,发现:汉字表意是基于词义理解、生活经验和行文条例的“据义表意”,“以意表词”是基于生活经验和行文条例的“意向义迁”、构意居间关联象(字形)和义(义核)、行文条例对应着思维认知规律、会意字与意音字由自语素物化而来的字素拼合而成并通过字素连读表达构意。这些发现,揭举了汉族生活经验和汉语行文条例对汉字研究和中文教学的意义与作用,有望推进科学汉字观的建立、促进汉语语言学和汉语文字学研究及其成果在中文教学领域“求得对立的统一”,利于促成当下通过“形”“义”开展的汉字教学,因为“意”的补足而实现“形音义象融合”并有效提升字词一体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也是今天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文字。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文字语言的信息处理,使汉字受到严重的挑战;但是,汉字以它特殊的结构方式和优点,接受了挑战,经受住了考验。汉字信息处理的新成就证明了这一点。随着科学技术的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文字学”或“汉字学”著作,已很难适应新时期人们对汉字研究和使用的要求。因而迫切需要一本具有新体系、反映研究新成果、指导新时期使用汉字的新“汉字学”。黄建中和胡培俊先生合著的《汉字学通论》(华中师大出版社1990年出版)一书,就是适应这种形  相似文献   

10.
汉字学是学习和研究汉字基础形义的重要学科。《汉字学教程》是唐生周教授三十年如一日教学和研究的积淀,该书以《说文》为基础,并适当地运用新材料,引入新方法,全面展现了汉字的深刻内涵和广阔视野,是汉字文科基础教材的一本力作,也为当下的汉字学发展和建设贡献了一份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六种通行的《诗经》注释版本中整理出四类误释通假字的情况:误将借字当作本字;误将异体字当作通假字;误将古今字当作通假字;误将词义引申当作假借。另外还须将通假字与假借字、异体字、古今字甚至词义引申严格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2.
"转注"新释     
"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假借"是解决语言与文字矛盾的办法;"转注"则是解决文字之间关系的办法,是古人用字造字的指导思想,是后人用字解字和用字编字的办法,是一个历史的复合概念.  相似文献   

13.
作为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自古以来汉字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鉴于汉字的美学功能,文章将汉字的字音美、汉字的字形美、以及汉字的字意美运用到外国留学生中汉字教学中,以此提高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培养外国留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目标,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推动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  相似文献   

14.
有些已识的古文字的本义尚未得到考释或尚未得到明确的、正确的考释,经研究,我们发现,这类古文字大都是在本义上被后起的今字代替了的古字,所以,只有找出这类古文字的今字。才能根据今字的本义来确定它们的本义。  相似文献   

15.
2009年,由政协委员的一份提案引发了简繁汉字的又一次争论,这次争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汉字简繁的第二次比较激烈的讨论。分析这次简繁之争的背景,梳理近年来“挺简”、“挺繁”主要观点,可以明确:目前,在中国大陆,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尊重文字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简化字为国家规范汉字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以中华书局1979年版《十三经注疏》影印本中的《论语》为底本,以其中的繁体字、异体字、古字、通假字为对象,第一次进行了古籍字现代规范化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马玉山同志在《“古音通假”商兑》一文中谈到:从时代上区分“借”与“别”,“盘桓”是后起字“徘徊”的借字。本文认为通假是得到社会公认的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与别字无关。并以此与马文商榷,同时也谈了连绵字的借字和别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日语中,由于大量地使用了汉字和汉语词汇,这给我们中国人学习日语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但是由于众多因素,这些汉字当中有许多在字形和意义方面与汉语当中的汉字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帮助学生避免既有的汉字、汉语知识对学习日语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干扰。  相似文献   

19.
在日语中对于日本汉字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中日两国较为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同处于汉字文化圈的缘故,两国语言中有许多同形语的存在。文章试通过对两国的同形汉字的研究来分析其产生原因以及相关时代背景,旨在能过通过对汉语与日语中的同形词的研究给日语教学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对假借字的分类进行梳理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假借现象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对借字与本字的关系有更准确的认识,这对汉语史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借字和本字的关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