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梦龙代表作“三言”中大量男女情欲纠葛的艳遇故事,一面展示着肉体与灵魂的出轨,一面又试图用合乎伦理规范的方式对越位的个体行为进行救赎:偷尝禁果的婚礼式救赎,隐藏着维护封建礼教的动机;青楼卖笑的货币化救赎,潜伏着女方与男方间金钱和爱情的交易;风月陷阱的补偿性救赎,蕴涵着对已婚男性婚外恋的强烈反感和对女性救赎的双重标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世俗哲学和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2.
伦理规范的存在及本质与人类的意向相关,它所具有的规范性特征和权威力量,是由于人类意向性地将其作为规范,集体意向性地赋予其"地位功能".集体意向性使"我们"之间具有了相互针对的一定权利、责任,形成某种相互的要求,这是理解伦理规范及其规范性特征的基础.伦理规范与意向之间的相关性对伦理规范的基础与合理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三言"艳遇故事的考察,集中探讨明人的婚恋观念.揭示了在偷尝禁果的婚礼式救赎背后隐藏着维护封建礼教的动机,论证了在青楼卖笑的货币化救赎背后潜伏着女方与男方间金钱和爱情的交易,说明了在风月陷阱的补偿性救赎背后蕴涵着明人对已婚男性婚外恋的强烈反感和对受害女性的双重标准.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网络行为之所以会对社会伦理产生负面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网络社会缺乏体系完善的网络伦理加以规范与引导.而要完善我国的网络伦理规范,追求一个结构严谨的网络伦理价值体系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这一网络伦理价值体系由目的价值、基本价值和工具价值有机构成,其中目的价值处于核心地位,工具价值处于辅助地位,基本价值既是目的价值又是工具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代伦理学研究面临着“规范伦理学”和“德性伦理学”之争;也有把前两者等同于“德性”、“规范”伦理范畴的误解。产生误解的根源在于没有对人的伦理行为的一体两面的特征进行辩证的把握。伦理学的当代使命应该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德性为目的,规范为必要形式的意义追寻。  相似文献   

6.
李晓娜 《文教资料》2013,(14):17-18
美国现代小说在整体上表现出关注灵魂"救赎"的特质,在意识本质上具有对人类生存困境和人类生存苦恼的疑问与反思。美国文学和文化传统中最重要的价值观是基督教伦理精神,揭示人类的普遍罪性及对这罪性的悲悯与救赎。美国现代小说折射的"救赎"渴望与努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失败者"的焦虑、"反荒诞"英雄的塑造、对"酒神"的寻找和内心膜拜。  相似文献   

7.
赵亚婷 《教育探索》2021,(10):11-14
教师权威具备伦理的属性,应然的教师权威是"合伦理性"的,即具有道德感召性、情感建构性和实践生成性;在实然状态下,教师权威则彰显出"去伦理化"的一面,体现为过度崇奉师道尊严而理性公正不足、过于依赖规范压制而情感关怀疏离、过度依靠外在评价而教育勇气丢失.面对教师权威"去伦理化"的现状,教师应信奉承认与尊重的力量、依赖关心和爱的行为、依靠直面自我与恐惧的勇气,以实现对"合伦理性"教师权威的合理追寻.  相似文献   

8.
"雅化"是传统翻译理论"忠实"观的体现和发展,是翻译伦理约束下的必然选择.其中,居于规范的伦理模式要求译者"忠实"于读者的期待,而服务的伦理规范要求译者忠实于翻译的发起者.  相似文献   

9.
从小说到电视剧,沙复明的形象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散点透视群像之一转变为核心聚焦人物,从意志坚韧的硬汉转变为正义、无私、奉献的英雄。他救赎着推拿中心的每一个盲人,帮助他们获得生存的尊严,甚至救赎着主流社会的健全人,帮助他们找回健全的人性,重回生活的轨道。同时,在爱情困境和事业困境中挣扎着的沙复明也得到了崔云的声音救赎和牛三勇的物质救赎。在救赎与被救赎中,沙复明与众人营造着和谐、互助、真诚、友爱的社会氛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审美心理中的伦理之美和亲和之美。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伦理观念的冲突导致郁达夫感性生命敞开与囚禁的紧张;价值择取的失范和对当下生存的超越性关切使其深陷沉沦与忏悔的困境;对文明的绝望和隐在宗教情怀,又使其散发着“黑色光辉”的作品透溢出救赎的渴望与期待,从而达成有信的写作文学样态。在如今价值失据的时代,吁求审美与伦理相统一的文学在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