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旖旎 《辅导员》2014,(8):43-44
正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它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指导思想。习主席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习主席用"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形成世世代代的信念。这个信念就是: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也就是说,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成功,走向幸福。而我们每个人的梦与中国梦是紧密相连的。我的梦是当一名作家,我要写许多优美的文章,用中国的文字给人们带来精神的食粮,用我真挚的情感唤醒人们内心的渴望。儿时的我,好奇心强,特别爱想象。有一次,老师问我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像小船!"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阐述了“中国梦”。他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梦”,显然离不开教育的助力。没有众多人才的理想教育,“中国梦”的实现就会失去智力资源的强力支撑。如何将“中国梦”融人到中小学理想教育,是一项紧迫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4.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中将“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内在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独特民族文化的自然生成.从文化传统中探寻“中国梦”的历史根源,是深层次理解“中国梦”含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鲜明地阐述了“中国梦”的含义。“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当代大学生承担历史的重任,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大学生。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大学生是青年的主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微热议 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在担任国家主席后的第一次讲话中,习近平概述了他眼中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主席充满自信、掷地有声的表述,引起了13亿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中国梦已成为驱动中华民族腾飞的不竭动力。只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奋力追逐,中国梦,必成真!“中国梦”引出了每个人心中的那个梦。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的"两会"闭幕式上,习主席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文以载道,语文反映着人类社会的人情事理,表现着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学负有教书育人的重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     
陈大中 《留学生》2013,(4):58-59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一定梦想成真。” 习总书记四次重要讲话谈到“中国梦”2013年元月,习总书记首次提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国家职业人才的使命,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素养教育。以医学院校学生教育为视角,以“中国梦”的实现为目标,分析了医学生职业素养与“中国梦”之间的联系,阐述了“中国梦”背景下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现实的梦,也有长远的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当前我国最现实的梦。“中国梦”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面临诸多的现实挑战。当前,最关键的是要破解保增长、促稳定:求发展三大难题,以扩大内需保增长、以和谐发展促稳定、以深化改革求发展,从而确保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一经提出便引起热议,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阐明了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在我国的构建,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是每个现实的个人的梦,是为了实现“现实的个人”的生存和全面自由的发展,它包含丰富的人学意蕴。  相似文献   

12.
《青海教育》2013,(6):1-1
中华民族有过灿烂的辉煌历史,也有过近代以来的深重苦难,更有从贫穷落后向繁荣富强迈进的奋斗历程,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实现中国梦必须明确的三个历史坐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这是实现中国梦必须把握的三个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有色彩吗? 当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时,“中国梦”以其宏大的构想、深邃的内涵、斑斓的色彩,令世界瞩目,令13亿中国人振奋.放眼望去,一个多彩而厚重、斑斓而和谐的华美“中国梦”,正在向我们每一个人招手. “中国梦”是多彩的,绚烂多姿.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这是改革航程上的新航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知识才能照亮民族的思想,只有教育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而奠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上的所有民族和海外华侨同胞的统称,它包括人数最多的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它的文化极为丰富和多样,是由各个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经过互相交流、有机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如果各个民族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就可以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可见,民族团结问题是“中国梦”实现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所以,一定要搞好民族关系,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争取尽早实现“中国梦”。文章对“中国梦”的含义及如何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中国梦”的实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少年月刊》2013,(Z3):6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伯伯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阐述了"中国梦"话题。他坚定地告诉我们,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梦,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梦什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l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2013年,“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心渴望和高涨热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个亟待阐释的重大课题。加强“中国梦”的研究与实践,逐渐成为当前理论研究与从事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热点问题之一。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高校在投身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责任。笔者认为,当前,高校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探索投身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的思路与方法,保证实效,形成氛围,引导高校师生员工准确理解“中国梦”并为之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如何具体投身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王春艳 《下一代》2013,(10):26-26
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身为人民教师的我们的中国梦是什么呢?而我们又敢不敢梦呢?我们不仅要勇敢地梦,还要狠狠地梦。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因人而异,但我们的梦想都是建立在中国这块热土之上,我们可以统称为我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共同的梦想,与高校党员个人理想信念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内在一致性.理想信念关系到高校党员的社会价值判断和社会认识,它是决定“中国梦”伟大构想实现的精神核心.用“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把实现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实现个人理想,以个人理想的实现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常委在北京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总书记系统论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道出了中华儿女的心声.习总书记的讲话在社会各界产生巨大反响,教育界人士更是倍感鼓舞.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必选的根本路径.在党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有委员提问“教育复兴的中国梦是什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教育中国梦第一句是有教无类.不分男女,不分民族,不分地域,都应当平等接受教育.第二句是因材施教.因为不同的人,兴趣、爱好、特长不一样,他可以选这个路,也可以选那个路,这是老百姓的选择权.第三句是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要一辈子学习.最后一句话是,每个人都应当成为有用之才.这对教育“中国梦”作了具体描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有梦理就有追求,有追求就要奋力拼搏.作为教育人,要有“教育梦”,并要为实现“教育梦”作不懈的努力,以“教育梦”助力“中国梦”.在基础教育领域,应该有什么样的梦想,如何实现基础教育“中国梦”?这是每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本刊推出《我的基础教育“中国梦”》专栏,约请福州市教育局局长郑勇、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吴飞、厦门海沧实验中学校长肖学平等教育界人士撰写专文,他们从不同的站位、不同的视角分别描绘了他们心中的基础教育“中国梦”.期望广大读者共同关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