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夫琅禾费衍射与傅立叶变换的关系,数值计算了由宽度相同而长度不同双缝组成衍射平面的夫琅禾费衍射光强分布,结果表明双缝长度之比是影响干涉条纹的可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观测的干涉条纹实际上是位于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区域内。实际工作中可以将这两个实验综合起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清楚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之间的不可分离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活学活用,促进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应用MATLAB软件编程,作出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光强分布图形,通过改变光的波长、缝宽,观察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图象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利用激光笔改进了杨氏双缝干涉实验,通过课堂的定性探究和分组实验的定量探究,研究了光的双缝干涉中光源到屏幕的距离、相邻亮条纹的间距、缝宽和波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利用激光衍射法测量细丝直径的实验中,根据夫琅禾费衍射理论和巴比涅互补原理,提出利用图像重合法求出单缝衍射的正负一级波谷的间距,由单缝衍射公式求出细丝的直径,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直接采用光场叠加方法运用数值计算模拟了杨氏双缝实验,研究了光源宽度、双缝缝宽、双缝间距、光源离双缝距离等因素对干涉条纹的影响.模拟的结果表明,光源宽度的增大、光源到双缝的距离的减小均会使得整个视场中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均匀下降;双缝间距的增大会导致条纹可见度的不均匀下降和条纹密集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最基本的干涉现象是双缝干涉.通过一个缝的光和另一个缝的光迭加,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我们说这是干涉条纹.最基本的衍射现象是单缝衍射.通过单缝的光在屏上也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我们说这是衍射条纹.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都是光波的迭加形成的,都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为什么不统一叫做干涉条纹呢?  相似文献   

8.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光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简便的运算,大部分教材皆对实验做了理想化处理,认为光源和狭缝的宽度为0,在这个假设下,干涉条纹一定是等间隔均匀分布的而且整个视场中条纹可见度恒为1.双缝距屏的距离、光源距双缝距离还有实验装置中光源及双缝的宽度均为有限宽度,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实验结果的差异.本文针对缝宽、间距、光源等因素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杨氏双缝干涉测量光波波长实验是采用钠灯作为光源.光通过单缝衍射后照射到双缝上,并通过测微目镜测量条纹宽度,双缝间距则直接采用读数显微镜进行测量.但这种方法观察干涉现象需在较暗环境中进行,且测量结果和理论值差别较大.因此改用激光光源,直接在光屏上观察读数,并且改进测量双缝宽度的方法,测量误差就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4(2010年4月第3版)第十三章第7节《光的颜色色散》中第69页“衍射时的色散”有一幅图,图下注明“白光的单缝衍射条纹”,如图1所示.通过实验观察白光的双缝干涉条纹和单缝衍射条纹,会发现这幅图不是白光的单缝衍射条纹,而是白光的双缝干涉条纹.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的夫琅禾费衍射实验装置的观察屏上所显示的条纹,仅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才比较严格地符合夫琅禾费衍射规律。而大多数只是理想的夫琅禾费衍射的一种近似。本文通过一个实验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与衍射实验的拓宽。正交双缝的干涉与衍射图样.应用波动光学原理推导出正交双缝夫琅和费干涉与衍射规律公式。得到正交双缝的干涉与衍射实验的主要结论:1.正交双缝是分波阵面实验,可看成正交双孔实验。它比杨氏双缝多产生一倍──四个相于光源。2.正交双缝图样是干涉与衍射的迭加效应,干涉与衍射同时存在且综合的效应。3.正交双缝干涉与衍射的图样是由亮、暗条纹相同分布而组成十字形的条纹图。4.由实验结果作出正交双缝干涉与衍射光强分布曲线。5.正交双缝夫琅和费干涉与衍射规律公式。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利用MATLAB GUI设计了杨氏双缝、劈尖、牛顿环、迈克尔逊干涉和夫琅禾费单缝、圆孔、矩孔、多缝衍射等实验的交互式仿真界面,不仅能显示相关物理参量对干涉或衍射图样的影响,而且能展示图样的动态效果。该平台的运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光学现象及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夫琅禾费衍射的光强分布公式,结合Origin软件的矩阵和绘图功能,对夫琅禾费衍射现象进行计算机仿真,得到夫琅禾费圆孔、单缝、矩孔衍射的光强分布以及衍射图样.  相似文献   

15.
杨氏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到底是不是相等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梁吉峰 《物理教师》2008,29(11):27-28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在现行的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得出相邻的明纹(或者暗纹)中心间距为:△x=L/dλ,其中L为双缝与屏的间距,d为双缝间距,对单色光而言,其波长λ为定值,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干涉图样为等间距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但是在现行的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所给的干涉条纹的照片却并非如此,如图1.我们可以看到只是在照片中央部分的干涉条件是等间距的,但是在其边缘部分的条纹的间距明显与中央部分的条纹间距不同.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6.
光波波长连续分布与不连续分布对干涉条纹的影响不同,应区别分析;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由于光源的非单色性而引起的干涉条纹位移极小,肉眼不可分辨,因此以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为例去谈光源的非单色性对干涉条纹的影响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7.
提供一种利用光的衍射原理测量杨氏模量的新方法.利用2个刀片构成一狭缝,在激光照射下,形成夫琅禾费衍射.通过测量衍射条纹间距的变化,测出金属丝的伸长量.  相似文献   

18.
光栅衍射花样是由夫琅禾费衍射对多光束干涉调制的结果,本文讨论了光栅长度不变,随着光栅常数d的减少,通过缝数N的增加,保持Nd为常数时衍射光栅的光强分布,并得出,当d→0时,衍射光栅的光强分布与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光强分布形式一致。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光的相干条件,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暗条纹公式的不统一以及与实际干涉图样不吻合等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光的衍射现象和漫反射效应是必备的知识点。在理想条件下,夫琅禾费单缝衍射中会有衍射光芒并带有明暗相间条纹的出现,有色粉末的研磨程度越高,漫反射越强,颜色越深。把光的衍射现象和漫反射效应的演示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对影响现象的因素进行探讨,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