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观赏中国画时,常常感到一些作品不够完美或美中不足,即画幅上的题字与印章不加考究。如有的画与题不符或题文不雅缺诗意;有的题字书法水平低下;有的则是印文不当或钤盖部位不妥,这一切都以宾损主,有损于画面的总体效果,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近日喜读河南美术出版社编印的《书画题跋必备》一书,颇感对当下研习书画的读者,很有学习和参考之用。该书论述了书画题跋方面的多项知识,包括作品标题引首、画家自题和观者题跋格式、题跋的书体与印章,书画纪时方法、书画常用称谓、室名斋号、题画诗精选、常用画题等,从中窥见前人对一幅作品诗、书、画、印的完美追求。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画,它自成体系,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表现形式及手法,由此而形成独特的风貌。作为中国画,它的显著艺术特征是画、诗、书、印四者的结合,既有形象又有意境的综合性艺术,犹如一部无声的四重奏。除画之外,题跋与印章缺之不可、不美亦不妥。题跋和印章两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补充的,我们的先辈前贤在这些方面积累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值得令人学习继承。题跋,写在画面上首的文字称“题”,书于后者曰“跋”。书画作品上的署名题款也称“款识”或称“题记”、“题面”、“题字”,题跋是画面重要的组成...  相似文献   

2.
诗与漫画     
诗同漫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联系最密切的一种形式要算“诗画配”了。一首诗,配上一幅漫画,给人一种新的感受。 漫画、“诗画配”的形式的产生可能是受了国画或绘图小说的影响。从中国画的发展看,最先成熟起来的是人物画,唐代达到了高峰。唐、五代至宋,花鸟画日趋兴盛。到了明、清时代,打破了单一的绘画形式,形成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我们现在看到,在画上题上一首诗或一句诗,已经是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3.
说长道短     
解放日报今年5月18日第7版《海外博览》中刊登的《我看到的胡志明市》一文,作者是美国人波拉克先生。文中试图客观地反映如今胡志明市的人情风貌。文章一开头,就点明了时间:“这几年……”。可遗憾的是,编辑同志为该文配了一张照片“衣不遮体的越南少女”,居然是50年代的照片。这张照片是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先生于1957年摄于越南的,原题为“战后”。据《海外星云》旬刊今年第8期封二对这张照片的介绍云:“这是一幅难得的写实作品,表现法国退出越南后,饱经战乱的越南人民又面临分裂的局面……,这幅作品比较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一张好的报纸,应该是文图并茂;而一幅好的新闻照片或艺术照片,则应当是图文俱佳。好的照片配上好的说明文,就如同锦上添花,甚至能起“画龙点睛”之效,使整个画“活”了起来。相反,一张好的照片配上不好的说明文,也会使照片显得平庸。因此,对于照片说明文的写作,有必要加以认真研究。研究照片说明文的写作,首先看到它的共性,即要求准确、鲜明、生动,以及文从字顺等等;但是,  相似文献   

5.
10年前,参加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角逐的系列组照凤毛麟角,而今,参加第15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的系列照片,铺天盖地,几乎占参评作品总数的一半以上。在41幅获最佳和金、银、铜奖作品中,系列照片占22幅(其中三组系列,定评评委只认可其中一幅);重大新闻与突发新闻类的金、银、铜4个奖,系列照片占3个;环境与大自然类金、银、铜4个奖,全都是系列照片(其中金牌奖作者提供的是系列照片,定评评委只认可其中一幅)。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照片是一幅画、一首诗,供人们回忆和欣赏。园林科技档案是园林科研人员研究园林植物积累的第一手资料,而照片档案是它的精髓。在科研中,照片是每一个研究课题的美丽画卷,同时又是一部最完整的简……  相似文献   

7.
光明 《新闻三昧》2006,(4):27-27
春联称“副”不称“幅”2月3日《新民晚报》B6版《会走的春联》一文中,作者多次把“一副春联”说成“一幅春联”,这是不对的。“副”作为量词的第一义项通常用于成双成对或成套的东西,如一副眼镜、一副象棋等;“幅”作量词时通常用于单张的书画作品等。春联是春节时贴的对联,对联是由上下两联组成的对偶句子,因此春联或对联应该称作“副”而不是“幅”。是“福”不是“祸”1月26日《新民晚报》B6版《再读言志诗》中:“曹操的言志诗脍炙人口,令人百读不厌。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养怡之祸,可得永年’等句子已成为千…  相似文献   

8.
一幅完美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要求它的内容充实,而且要求构图的形式也能达到完美的统一。照片的构图形式越优美,就越感人,起到的传递内容效果就越好。所以,新闻摄影作品要求思想内容深刻,意境深邃,并要画面简洁,主体突出,最忌浮浅、庸俗. “此处无声胜有声”是对一幅好摄影作品的概括。一幅构图形式完美的新闻摄影作品应含不尽之意于画外,使人觉得有无穷的画外之音不绝于耳,有无尽的画外之情萦绕脑际。匈牙利著名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拍摄的《西班牙战士》、《阵亡的一瞬间》等  相似文献   

9.
精品图书与编辑创意──浅议《配画注音唐诗三百首》唐宋元图书出版的“精品意识”,越来越成为中国出版人的普遍追求。精品图书与编辑创意的关系,当是值得出版人深思的问题之一。近读四川人民出版社《配画注音唐诗三百首》,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尤为深切,一言以蔽之,就是...  相似文献   

10.
这分明是一幅画.处处显露出精心构思的布局。 这决不是一幅画,它是一幅纯粹的摄影作品,没有搞过任何彩排摆拍,也没有做过任何后期加工。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部集艺术性与史料性、欣赏性与学术性、历史性与现代性等诸位一体的佳作。《扬州八怪》多媒体光盘借助多媒体技术,向读者全方位地展示了“八怪”诗、书、画、印等方面的艺术,以独特的视角“再现”了“八怪”以扬州园林为中心的社交和各种艺术活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交互阅读欣赏功能,以高科技载体承继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光盘内容分为三大版块:一为“八怪与园林”,运用视频手段展现“八怪”与扬州园林密切相融的画卷;二为“八怪与艺术”,以人物为单元介绍“八怪”的生平及诗、书、画、印的艺术特征,并辟“精品赏析”栏目,将他们流传于世的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内蕴挖掘梳理;三为“拍卖  相似文献   

12.
魏明清 《新闻窗》2012,(3):112-112
在摄影创作中,精确地再现现实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酝酿到作品的艺术处理以及后期制作,无不体现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没有构思的艺术创作是不存在的。实践证明,一幅平庸的纪实照片和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的区别,恰恰在于是否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认识熔铸进去,并通过特定的艺术构思体现出来。正由于摄影往往是在极为短暂的瞬间完成,因此深入探讨摄影艺术构思的特点和规律,就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13.
卢兴 《大观周刊》2011,(21):96-97
通过对比柳宗元的《江雪》诗与范宽的山水画《雪景寒林图》得出诗画具有的同一性。一,中国诗与画中的形象都具有典型性。二,在表达意境时运用的虚实时比的手法具有相似性。三,无论诗还是画,对事物的关照绝不是”眼见为实”而是”神思”。中国人对于事物的观照是一种超脱肉体的精神上的洞悉。四,诗画作品都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反映。探讨诗画的同一性,有助于更好的继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一篇文章,一幅漫画,一首诗歌都要标出一个题目,表明文章或作品的内容。但也有些文章、漫画或诗词在本应标题目的地方不标题目,却标上"无题"二字。既然没有题目,又标出"无题",这不是画蛇添足么?其实不然,"无题"本身就是题。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无题"呢?我想大致有下面几种。 一种是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标明事题,故意用"无题"名篇。如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是不愿明言诗意的。中国文学史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曾说:"现在看来,他这些诗有的可能是悼亡之作,如《锦瑟》,更多是有本事背景的言情之作。这些本事作者既不肯明言,我们也无…  相似文献   

15.
张亚文 《大观周刊》2012,(24):260-260,262
中国画艺术是一种“有意味形式”创作,虽是一种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是我们知道,国画作品形式的目的在于内容的丰厚。精神内涵和意境创作是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作品的灵魂则是作品的外在形式。要想达到作品的表现目的就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理想、新颖的表现形式,而不是表现内容的丰富。也正因为如此,构图的独特美感成为中国山水画形式美的构成方式,早在唐代张彦远就明确指出为“画之总要”。  相似文献   

16.
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以战争与灾害作品称,在其50年的比赛史上,“年度最佳奖”作品有关反映战争与灾害的画面竟达41幅之多,在具体奖项中这两类得奖照片更是不计其数。一些爱好和平的人士难以接受一幅又一幅令人悲伤的图景,曾批评“荷赛”把世界看得过于灰暗。为此,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组织试图用“快乐事件”调节获奖作品的沉重气氛。然而,在其后的作品评选过程中,政治灾难和自然灾害的照片依然占据上风。  相似文献   

17.
我是很喜欢看《新闻晨报》记者丁志平的摄影作品的 ,因为“老丁的照片有思想”。可是今天 ,老丁的照片叫我有点犯难了。《新闻晨报》推出陈默的通讯《“课间禁令”催生“铅笔爸爸”》 ,报道上海有几所小学为了防止安全事故 ,向学生发出“课间不准擅自去操场活动”、“教室在三楼以上的学生 ,十分钟小休息不得下楼”的禁令。于是孩子们只能在教室内用铅笔、橡皮之类文具做游戏。报道配发了丁志平两幅“玩文具”的照片 ,一幅正面 ,一幅侧面。奇怪的是 ,男生女生的面庞上竟都洋溢着浅浅的、满足的笑。通讯的作者陈默本意在为孩子诉苦、请命 ,老…  相似文献   

18.
新闻漫画是一种简笔而注重意义的画.漫画这个“漫”字,同漫笔、漫谈等的漫字用意相同。漫笔、漫谈在文体中大都随意取材.篇幅短小,语句精炼.漫画在画法中也可以说是一种随笔或小品.是一种画幅小,内容精的绘画。随意取材,画幅小,故宜于“简笔”.内容精.故必“注重意义”,所以“简笔”和“注重意义”是新闻漫画创作的两个条件。有些漫画作者,为了讲清道理.往往在画中写了许多文字.反而让人看起来很费劲,这绝不是一幅合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徐斌 《新闻实践》2006,(3):F0003-F0003
今年2月10日,第4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路透社摄影记者芬巴尔·奥赖利拍摄的《尼日尔紧急供给中心的母亲与孩子》(见附图一),在122个国家和地区作者的8万多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成为本届“摄影奥斯卡”的最大赢家。“荷赛”评委会主席詹姆斯·科尔顿在点评这张照片时说, “这张照片包含了一切:  相似文献   

20.
本刊2008年第12期封三刊登了六幅李惠铭配诗的照片,谓之“奇石赏析”。对李惠铭我原来只知他是平谷区档案局(馆)长。后多有接触,才知他还是一个品位极高的奇石收藏家。平谷区档案馆的奇石展室,收藏了李惠铭和平谷众多奇石收藏者的奇石,遂成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