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虚假新闻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社会危害性极大。结合2014年的几件涉及假新闻事件归纳假新闻中存在的共性和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剖析假新闻发布背后的原因,以提出初步探索出应对策略,实现虚假新闻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会出现假新闻?为什么没有及时杜绝假新闻?它既有社会的大背景,又有新闻系统在结构上的缺失。现就假新闻出笼的新闻生态背景、新闻系统结构面临的问题、新闻系统与新闻的社会属性等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传播的理想状态就新闻真实。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由于利益原因而造成的新闻造假问题开始日益突出。加上我国新闻媒体众多,彼此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部分媒体为吸引人的眼球,利用假新闻达到其目的。本文从假新闻存在的原因及对策等方面,对假新闻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慧 《焦作大学学报》2007,21(4):131-132
假新闻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个别新闻媒体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沆瀣一气;新闻写作者不熟悉新闻的采写规律或对工作责任心不强,以致于失真虚假。对待假新闻就像对待假冒产品一样,加大打击力度,那么,假新闻的顽症就必将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5.
假新闻是新闻业的顽症,在具体的新闻传播实践中,假新闻、不实报道屡禁不绝,愈演愈烈.假新闻是由综合因素造成的,迎合受众的"期待视野"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主导概念由受众的"期待视野"角度可从假新闻的种类和受众心理两方面来解读假新闻的出现.受众和媒体始终处在矛盾的统一体中,所以,要坚持受众的"期待视野"和新闻价值并重的二元论.  相似文献   

6.
2002年第1期《新闻记》杂志刊发了“2001年十大假新闻”的评选结果,综观其造假手段,不外乎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等方式。但由于互联网这一新的媒体形式的介入,假新闻的传播呈现出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更大的新特点,新闻界同仁应从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完善相关立法,提高技术水平入手,净化媒介环境,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2007年7月8日播出的《纸做的包子》被查实为虚假报道后,中国记协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分别发出通报。"纸做的包子"这一假新闻,是对新闻真实性、新闻媒体公信力、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工作制度的挑战,被永远钉在中国新闻史的耻辱柱上,并引发了全国新闻从业者一场如何杜绝假新闻,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大学习、大讨论。  相似文献   

8.
一 新闻真实性,是世界新闻业界的共识,也是一个铁律.真实地报道事实,真实地反映实际,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新闻事业的规律之一.新闻事业为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然而,假新闻的不断出现,着实让一贯对媒体深信不疑的受众对媒体的信誉产生了疑问.假新闻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力,无怪有人感慨说,假新闻已成了宣传报道领域里的一种"鼠疫",正慢慢吞噬着人们对媒体的信任.  相似文献   

9.
桂贤 《华章》2011,(27)
虚假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在为了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在当下激烈的媒体竞争下,新闻工作者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以假新闻来吸引受众的目光,同时虚假新闻已经对社会造成了诸多危害.  相似文献   

10.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新闻报道中,作者常常会引入模糊性语言。模糊性语言与假新闻有着本质区别,并不会使新闻失去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从新闻传播者和受众两个角度对软性假新闻的成因进行心理学的分析。要防止软新闻造假失实,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是自律的前提,而严厉的事后追惩措施能有效遏制各种造假的心理。同时,媒体要担当起新闻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责任,使虚假新闻失去市场。  相似文献   

12.
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有市场竞争激烈化、白热化的大背景,直接导致了假新闻和炒作新闻现象的出现。应对道德缺失,要确实确立和把握新闻的"生命线",注重专业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建立惩处和约束机制,在建设过硬的新闻队伍上下真功夫。  相似文献   

13.
洋葱新闻     
"洋葱"是美国一家提供讽刺新闻的组织,以报道讽刺性文章为特色,文章内容涉及国内外以及当地的消息。洋葱新闻是对时事的评论,以真实新闻事件为蓝本,加工杜撰假新闻。虽然故事都是假的,却绝非胡编瞎造,而是另类的社会评论。  相似文献   

14.
季君 《考试周刊》2010,(48):237-238
新闻必须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近年来,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屡禁不止,严重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已成为新闻界的一大公害,不仅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而且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如何打击杜绝假新闻,一直是新闻界在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但近年来假新闻仍不时在媒体上出现,新闻纠纷及诉讼不断,有偿新闻屡禁不止,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以及新闻炒作、媒体越位等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被冠以“新闻公害”的现象对媒体公信力构成了挑战,屡受社会各界诟病.  相似文献   

1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近些年来,我国报刊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假新闻,且种类繁多,深入到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严重地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传媒竞争的激烈、记者采访的不深入、编者的疏忽大意、撰稿人为谋取私利而胡编乱造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影像传播业在飞跃式进步的同时,侵犯隐私权、制造假新闻、灾难、血腥、暴力等问题也频频出现。从影像新闻伦理困境的深层原因入手,加强我国的影像新闻伦理建设应从道德自律意识、伦理抉择能力、新闻他律、监督机制四个方面来加强。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一词,在《红楼梦》中出现达十多次。在曹雪芹的字典里,"新闻"既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又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曹雪芹笔下的新闻,多为有趣味的市井新闻和奇闻逸事,它们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在曹雪芹的观念里,一反常态的、新颖奇特的、不同寻常的事物,就是新闻。对待制造假新闻的人,曹雪芹坚决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19.
[惊诧] 教育新闻也“愚人”前不久“沪上某高校学生当众拥抱亲吻被喊停”的新闻刚一出炉就成了国内多家媒体的热点,在“爆炒”了几周后,又被揭发出纯属断章取义加以讹传讹的“假新闻”。如此“妙笔生花”,热闹的是媒体,困扰的是该校,  相似文献   

20.
基于算法逻辑的个性化新闻生产与推送,大大提高了信息生产率、传播率,改变了用户体验。但同时,媒体算法背后多元的价值标准、平台逐利、流量至上和技术黑箱问题,也影响着人们接收信息的质量和价值观;标题党、假新闻、民意伪造现象频发,算法偏见、信息茧房、社群区隔等问题影响着网络信息传播生态。基于系统论引入熵定律研究网络信息传播治理,聚焦媒体算法带给信息系统“熵增”风险及其原因,通过价值负熵、技术负熵、用户负熵建立信息系统的“耗散结构”以实现“熵控”,以人为本、将法律伦理植入算法、让用户参与算法优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以保护新闻舆论环境的有序、准确、正能量,并以此提供一种信息生态治理的新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