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有关“大学生达标能力推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研究目的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每年都要进行达标率的评比工作。因此,如何用科学方法,推测学生达标能力、提高达标率,促进其体质增强,有效地落实“全民健身”计划,这是笔者研究问题的出发点。 2 推测方法研究的步骤  相似文献   

2.
<正> 湖北大学中文系人称“夫子系”。所谓“夫子系”,就是只读书,不想动。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群体活动开展不起来,竞赛名次后列,“达标率”处于下游水平。新的系主任上任以后,针对系里体育活动落后和学生体质下降的状况,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仅用三年时间就改变了系里的面貌。跨入了学校体育先进系的行列。全系“达标率”由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和健康,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确保提高青少年体质和健康水平。2002年8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文件要求“自2003年新学年开始,所有高等院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2004年第7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要求,高校主要负责人要作为学生体质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学生的体质健康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指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也强调,《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另外,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将高校大学生体育健康达标率列为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由此可见,《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实施在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兵乓微广场     
《乒乓世界》2013,(4):16-16
微博名人:两会代表对话微博代表#第九期开始啰!热烈欢迎两位阳光灿烂的正能量代表@李晓霞和@陈一冰。首先请问@李晓霞第一次参与两会,心情如何?有报道称,您呼吁大家关注体育“无名英雄”,您的无名英雄是指哪些人?为什么想到关注他们?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测试进行追踪分析,结果表明:学院学生达标率为85%以上,优秀率过低,总体上女生体质健康状况优于男生,学生4年来体质变化先提高后降低,最近3年来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整体上有所提高;同时发现当前测试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扬州会议”的精神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校达标率由1978年的46%,上升到1981年的67%;1980年,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3-69岁居民体质达标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3年颁布的国民体质评价标准,对本省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再处理。以达标率对各年龄段、各人群组的体质总体状况的综合评价,比较直观、简明、概括地反映了江苏人体质现状和总体规律。对构成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评分及其对总评分的贡献排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本省不同人群体的特点,使评价结果更具体。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成年人体质的区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江苏南、中、北3个区域39193名成年人体质调研和测试,苏中总达标率大于苏北,苏北大于苏南,各区域各项指标有较大差异,把各地区的体质达标率与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结合,没有发现明显的规律。该研究建议应该制定区域性评价标准,把国民体质状况纳入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强调科学锻炼以提高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56名男大学生进行体质状况调查,并与我国军队士兵体质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身体素质方面,大学生弹跳、爆发力优于士兵,速度、力量与士兵没有明显差异,而身体机能指标明显低于士兵。笔者还发现大学生与某部士兵在以上指标的达标率也不尽相同。这些结论对学生军训及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面临的重要难题反映在当下学校体育改革的5组“热词”之中:①“立德树人”“四位一体”代表了学校体育的时代价值和定位问题,提示学校体育应完成“人才之育”的重任,并通过创新方法论和教材体系落实“以体树人”;②“健康中国2030”“体质提升‘三精准’”代表了当前大幅度、大面积提升学生体质的现实需要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钢尺子”和全新的“学生体质提升‘三精准’”的方法论为解决学生体质问题提供了机遇;③“教会、勤练、常赛”“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体育走班制教学”代表了体育课程的价值体现和科学性问题,“体育走班制教学”是“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模式”,是解决“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等难题的有效方法;④“体教融合”“校园足球”代表了解决历史形成的“体教分离”“举国体制”制度困局的问题,“体教融合”是瞄准“新举国体制”建立的体育制度重大改革,“校园足球”则是“体教融合”的“首战”;⑤“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代表了如何在应试教育条件下利用考试制度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有着30年历史的“中考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成功再次让“高考体育”成为可期待的新的体育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对国民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把国民体质评价总分和国民经济发展指标相结合分析两者间的关系。江苏省幼儿体质与地区经济差异无关;儿童青少年体质与家庭收入有关;成年人和老年人体质与人口增长率及恩格尔系数相关;城市人体质与恩格尔系数负相关而农村相反,反映江苏省经济快速发展与居民体质整体改善尚不协调,特别是农村人群较突出。  相似文献   

12.
苏北农村居民健康体适能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苏北农村体力劳动者、城市体力劳动者和城市非体力劳动者随机抽样并进行健康体适能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苏北农村男性居民的台阶指数和坐位体前屈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肺活量、握力和体指数低于城市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苏北农村女性体力劳动者台阶指数和握力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肺活量低于城市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坐位体前屈和体指数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影响苏北农村居民健康体适能的因素为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缺乏体育锻炼、吸烟和饮酒率高。指出:增加农民收入,重视体育锻炼,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是苏北农村经济和体育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3-69岁居民体质现状综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合报告2000年江苏省国民体质和江苏省学生体质监测3-69岁各年龄段各人群组的体质基本概况,分析了幼儿、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特征,并与全国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大样本测试结果精确反映了我省居民体质现状。  相似文献   

14.
生活环境因素对江苏省城市脑力劳动者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参加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的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和补充调查的城市脑力劳动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我省脑力劳动者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因素,包括是否锻炼、胖瘦状况、血压状态、是否吸烟等诸因素以及其它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性等,并探讨这些因素对脑力劳动者体质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苏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就当前江苏省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进行探索与研究,从江苏省2002级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全国水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部分评价指标、项目设置及评分标准尚存在某些亟待改进之处。按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身高/标准体重的评价指标,测试样本在总体上呈现明显的偏态分布,严重偏向于较低体重和营养不良的学生一侧。在进行二选一测试和评定成绩时,不同项目及男、女生同一项目评分标准之间的相关度不高,造成项目评分标准之间差别较大,导致评定等级不一致。建议加强不同测试项目评价标准之间的相关度研究,加强男、女生相同项目评价标准之间的相关度研究,同时,对体重的评分标准及比重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充分体现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据2007年江苏省全民健身运动会龙狮比赛的相关数据和资料,重点分析江苏省龙狮运动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需要改革和提高的几点建议,希望以此促进江苏省舞龙舞狮运动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陆建明 《体育科研》2009,30(3):93-96
根据2008年江苏省大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体质测试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全面了解当前江苏省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情况,进一步分析锻炼态度与体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围绕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对南京晓庄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与江苏省测试数据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对各个测试指标与测试总成绩的相关程度、南京晓庄学院学生分年级、性别的平均成绩、综合评定等级情况分析,通过指标分析找出我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高校学生体质监测是2000年我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整体的一部分,其中20-22岁大学生与普通成年人年龄重合,但高校生源的非本地化以及高校学生特有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决定了大学生必有其自身的体质特点,本文将同龄大学生和普通成年人之间的共有体质指标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为了解和改善大学生体质状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