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尔诺夫把教育同时看作非连续性活动,它注重危机、遭遇、挫折等事件的教育价值,对教育改革有启示作用。现代教育中要把生活中的危机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建立"共享"与"依赖"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重新开始,用"唤醒"激发学生的道德良知。  相似文献   

2.
试论非连续性教育视野中人的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连续性教育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从人的生存处境出发来理解人、理解教育。学生生活中的危机、挫折、遭遇等非连续性事件是其重要的研究课题,这一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由德国哲学家、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Otto Friedrich Bollnow)发展而形成体系。以往的教育学派通常把教育视为一种连续性的活动,认为教育只需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人的身心进行塑造即可,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种种困难和干扰给教育活动带来障碍,它们令人不快。博尔诺夫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则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非连续性事件,如"较大的、威胁生命的危机,对全新的更高级的生活向往的突然唤醒、号召,使人摆脱无所事事状态的告诫和对今后生活举足轻重的遭遇等等",[1]对个体的自我生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是人的生命发展的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一 人的发展不仅有连续的、不断积淀起来的因素,而且有许多偶然的因素.用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的话说,就是"非连续性"--偶然的经历、突发的事件、他人的告诫与号召、遭遇的危机等,彻底改变原来平静的生活,一个人面对新的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一被"唤醒"的感觉,将彻底改变一个人.  相似文献   

5.
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事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从非连续性教育理论视角看,常见的幼儿发展过程中"危机事件"具体呈现为分离焦虑、交往冲突、竞争失利等类型,其中:分离焦虑是生命早期环境转换引发的适应性危机,交往冲突是社会性发展初期统一关系的形成危机,竞争失利是自我意识发展初期积极自我的形成危机.这些"危机事件"具有增加有益经验、培育乐观态度、开启成长新起点、增强生命韧性等独特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存在着"关键事件"。"关键事件"为转变"问题学生"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基于"非连续性教育"的微关怀就是指教师在"危机"性质的"问题学生"教育"关键事件"中,通过唤醒、激励、告诫和召唤等方式触动学生的内心,从而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7.
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从人的生存处境出发来理解人与人的发展,理解教育,注重非连续性事件如危机、遭遇、挫折对人自我生成的积极意义,认为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的生存处境,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将人生的苦难变成发展的动力,该理论对地震灾区的学生的心理重建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非连续性教育强调人的发展是顿悟的、非连续的,“遭遇”是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遭遇”给学生并非总是消极影响,也会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使学生在对“遭遇”的体验过程中不断唤醒自己的灵魂,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及时抓住对学生产生转折性意义的“关节点”,善于创造具有影响力的“事件”,并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高校中危机事件频发,一方面与外界环境、学生心理素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高校中生存领域的教育缺失息息相关。非连续性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存境遇,将危机视为教育的契机而非干扰加以排除,作为与学生距离最近的学生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非连续性教育的重要性,还要探究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才能转危为机,促进大学生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博尔诺夫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来源。分析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连续性与大学生发展的非连续性的基础上,从利用"遭遇"和"危机"扩充教育内容、关注"际遇"和个性差异的教育过程、"唤醒"大学生人格心灵的教育目的和善于利用"告诫"、"召唤"的教育方法四个方面阐述了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中详细论述了遭遇、危机的本质及其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所提出的告诫、激发、唤醒、批判与分析等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对当前高职挫折教育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教育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博尔诺夫从存在主义哲学出发详尽论述了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所包含的危机、遭遇的概念和本质及其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所提出的告诫、激发、唤醒等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博尔诺夫危机教育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危机是人生的组成部分,只要人生存于世,危机便不可避免。博尔诺夫把危机看作是造成教育非连续性的一种因素,并指出危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什么是危机教育“人们通常把突然出现的较大的且令人忧虑的中断了连续生活进程的事件称为危机”。博氏认为危机是一种非连续性现象。只要人们生存于世,就不可避免会遇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视角审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反省线性发展和静态思维模式的弊端,可以发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危机'遭遇'唤醒'和'告诫'都能中断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使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进入到非连续性阶段从而开启发展的新篇章。为促进幼儿园教师在震荡中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15.
德国教育学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危机"、"遭遇"、"唤醒"、"告诫和号召"等非连续性教育形式能克服当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性、功利性、计划性的不足之处,体现出自然性、非功利性和时刻准备性的特征。在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创新以非正式学习为主的教师学习方式,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和创设教师外部支持系统,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中危机事件频发,一方面与外界环境、学生心理素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高校中生存领域的教育缺失息息相关.非连续性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存境遇,将危机视为教育的契机而非干扰加以排除,作为与学生距离最近的学生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非连续性教育的重要性,还要探究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才能转危为机,促进大学生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敏 《教书育人》2012,(18):22-23
人们习惯于过有常规可循、有习俗可依的生活。对于干扰正常生活的那些"遭遇",人们总是竭力避免或者是怨天尤人。但是存在主义哲学从这些"遭遇"中看到了隐藏于背后的巨大教育价值。人并不是简单地屈从和企图躲避恐惧与失落感,而是正视它,从精神上坚持到底,正因此"遭遇"中蕴含着惊人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18.
《跨越生命的断层:村落视野下的教育遭遇》通过对大金村的田野调查,运用教育叙事的方式,呈现了中国乡村教育中的非连续性教育的普遍存在性。通过对危机、苦难、告诫和激发等非连续性教育的理解,了解中国乡村教育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连续性教育囿于追求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有序性和因果性上,而忽视了生活世界中各种偶然因素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非连续性教育是完整教育的重要补充,它赋予了危机、遭遇等以新的意义,启示我们不再回避它们的挑战,把它们视为儿童心智发展的一个重要机会和转折点。如何利用这种教育资源,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形象对明星而言尤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明星易遭遇危机事件,如何回应与维护形象则是明星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郭德纲与曹云金师徒"互撕"事件入手,使用"回应沟通理论"与"形象修复理论"检视二人在危机事件中使用的回应策略与形象修复手法,研究发现,郭曹二人倾向使用否认策略修复形象,但两人在策略使用中都存在问题。最后文章指出,羞愧认错策略才是形象修复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