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谈话引入课题同学们 ,你们知道我们用什么买东西吗?(钱)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世界上的钱有好多种 ,如美国使用的钱是美元 ,日本使用的钱是日元 ,我国使用的钱是人民币。你能说出一些我们常用的人民币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说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认识人民币)〔评 :教师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引入“钱”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触及新知 ,过度自然、贴切。〕二、讲授新课师 :人民币分硬币和纸币 ,我们先来认识硬币。1 认识分。教学例1。师 :你们手中的硬币都有哪些?(学生说出后 ,教师用投影…  相似文献   

2.
一、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   教师让学生回忆:平常我们到商店购物时需要付出什么?当学生指出“需要付出一定数量的钱“后,教师指出:我们通常所说的钱叫做人民币,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盛赟 《四川教育》2001,(10):21-21
一、联系生活实例,复习有关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认识单位名称。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依次出现一把直尺、三只羊、两支铅笔、五朵花。 让学生边观察边表述,引导他们认识“把”、“只”、“支”、“朵”等都叫“单位名称”。然后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物体的单位名称。 2复习表格式应用题。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8只羊,又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羊”的表格式应用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应用题?你能分析这道应用题的结构吗? 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操作计算机,依次闪烁屏幕上…  相似文献   

4.
王军 《四川教育》2001,(2):49-49
一、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 教师让学生回忆:平常我们到商店购物时需要付出什么?当学生指出"需要付出一定数量的钱"后,教师指出:我们通常所说的钱叫做人民币,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人民币.  相似文献   

5.
文芳 《四川教育》2001,(9):23-23
一、复习引入。 师:还记得什么叫面积,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吗? 多媒体演示:出示一个长方形,分别闪烁它的长、宽和面。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长方形的相关部分出现“长”、“宽”、“面积”。 教师指出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让学生数出屏幕显示的各种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多媒体演示:出示校园情境图,重点突出操场是长方形。 师: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它的操场是什么形状?要知道它的面积,采用面积单位去量合适吗? 在学生指出不合适后,教师指出:我们需要知道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那就是今天要学习的长方…  相似文献   

6.
一、揭示课题师 :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钱 ,比如日本的钱叫日元 ,美国的叫美元 ,英国的叫英镑 ,我们中国的叫人民币。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后 ,教师拿出一些硬币和纸币 ,让学生辨认)。师 :硬币和纸币是我国的两个币种 ,(出示1分、2分、5分的硬币及1角、2角、5角、1元的纸币)它们各表示多少钱呢?比一比 ,看谁认得又快又好。点评 :开门见山 ,直入课题 ,免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复习环节 ,有利于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率。讲点外币知识 ,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能否将外币知识放到课尾再介绍?哪种方法效果好 ,值得研究。二、认识…  相似文献   

7.
一、探究新知师:(出示存钱罐)这是某同学的存钱罐,他把爸爸、妈妈平时给的零用钱都攒起来,从不乱花一分钱,我们要向他学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我们把带来的钱分一分,想一想,该怎样分?学生把带来的人民币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并请部分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分类情况:有的分为硬币和纸币,有的分为分币、角币、元币。引导学生思考:由金属制成的钱叫什么,由纸制成的钱叫什么?请一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分币、角币和元币的分法,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分?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按照人民币的单位分的。师:今天…  相似文献   

8.
刘宗敏 《教育文汇》2014,(21):47-47
一、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这一课时,我首先叫学生看书本的插图,认识纸币、硬币上的数字,使学生们能认识到钱币,从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出1分、2分、5分的硬币各一枚,让学生在自己书本的插图中找出和屏幕上一样的1分、2分、5分的硬币,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并告诉学生“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硬币上的数字是几就是几分。  相似文献   

9.
王岚 《四川教育》2006,(6):27-27
[案例]“人民币的认识”的导入 (一上课,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小明购物的情境,然后定格在付钱的画面上。) 小明:阿姨,我买一支自动铅笔需要多少钱?  相似文献   

10.
一、谜语引入 [CAI显示动画并配录音: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按时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师:现在是 8时20分,每个孩子都坐在教室里上课。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样安排时间的,请同学们说出小明什么时候在干什么。 [CAI显示出教材第20页的三幅图。]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小明的时间安排得很好成们也要合理安排时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钟面。 〔CAI显示出钟面。〕 学生观察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1.钟面上有哪几个数?(根据…  相似文献   

11.
[课例](小学语文第二册)《好孩子》2、3、4段教学 师:小玲是不是淋湿了呢?学过后我们就知道了。 [演示 CAI动画:奶奶迎小玲回家。画外音:朗读2、3、4 自然段] 1.师:用“──”标出描写奶奶和小玲动作的句子。 2.学生自读、勾画后交流。 3.观察图回答问题,并填空。 请同学们看屏幕,奶奶在做什么?小玲在做什么? [演示 CAI课件]:课文图1的画面下出现两个句子。 ①奶奶(  )拉开门。 ②小玲(  )进来了。 (抽生填空,填正确了, 屏幕上出现鲜花的同时响起掌 声。) 4.“急忙” 表明了奶 奶心情怎…  相似文献   

12.
肖凯 《四川教育》2000,(10):32-32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国庆节是哪一天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0和1)教师指出:国庆节的晚上,全国各地都要放焰火庆祝。你想去看一看吗?[多媒体演示:屏幕显现放焰火的情景。]引导学生边看边数:1、2……10。教师指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10”。(板书:的认识”)二、引导探究,教学新课。1.数数。[多媒体演示:庆祝会上,小朋友10人围成一组  相似文献   

13.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屏幕出现祖冲之头像。 师:在1000多年前,世界数学界出现了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祖冲之对人类的贡献就是对圆的周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圆周长的计算。(板书:圆的周长) 二、教学新课 (一)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周长。 1,复习周长的概念后让学生思考:你认为圆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请大家拿出一个圆,用手摸一摸,感知一下圆的周长。 2,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圆的周长? 学生讨论后,教师抽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多媒体演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片段)活动(一):猜一猜。师:同学们,你喜欢放风筝吗?多媒体演示:屏幕出现天空中放飞的风筝,尔后出现金鱼、蜻蜓、蝴蝶、脸谱风筝的一半画面。师:这些风筝只能看到一部分,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风筝?在学生猜出分别是什么风筝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像这样只有一部分的风筝能飞上天吗?为什么?你能不能想象一下它们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学生猜说后,教师多媒体演示以上风筝另一部分的画面,让学生初步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功。教师出示“金鱼风筝”的纸片,接着把风筝对折,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发现…  相似文献   

15.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今天我们继续认识三角形。通过学习,我们将掌握以下知识。(出示教学目标)二、认识三角形的意义。1.感知。教师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多媒体演示学生所说实物,并闪烁实物中的三角形部分。)2  相似文献   

16.
一、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教师指出:第五册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同学们想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请一名学生上台用米尺度量黑板的长度,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能得到整米数的结果吗? 请一名学生上台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让学生思考:每个小朋友分多少? 教师指出:从同学们量黑板的长度和分苹果可以看出,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在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 二、演示引探.获取新知。 1.引导学生认识单位“l”。 教师出示一块饼的实物图(贴在黑板上),然后把它平均分成2…  相似文献   

17.
正一、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这一课时,我首先叫学生看书本的插图,认识纸币、硬币上的数字,使学生们能认识到钱币,从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出1分、2分、5分的硬币各一枚,让学生在自己书本的插图中找出和屏幕上一样的1分、2分、5分的硬币,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并告诉学生"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硬币上的数字是几就是几分。接着采取同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乘法,会列乘法算式,并能正确地读写。2.在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3.沟通加法与乘法的关系,初步感受知识的产生是源于实践需要的观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正确地列出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多媒体显示古人打猎记数的故事)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是以打猎为生的。如果这位猎人每天打两只猎物,两天能打几只?看谁最快列出算式。3天能打几只呢?5天呢?10天、100天…  相似文献   

19.
游琼英 《四川教育》2001,(11):22-22
一、提问引出复习 1.据题质疑,回忆旧知。 师:关于“列方程解应用题”,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铺垫练习,抓住关键。 师:请大家看图说出等量关系。单价 数量 买东西的钱 找回的钱 师:关于“列方程解应用题” 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情境导发探究 1.创设情境,自主构造学习材料。 多媒体演示:学校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车模比赛了,小青已经装好了赛车模型,他到商店买电池,这时出示字幕,小青买2节五号电池,每节电池2.8元,付出6元,找回了0.4元。 师:你能选择合适的条件,提出一个问题,构造一道应用题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是教师行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这里笔者试图通过具体的案例,并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案例作深入、细致和贴切的分析,探索新课程改革中常遇到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让读者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去体验、领悟,在丰富的情景中去思考和研究,使读者对“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这一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理念的认识得到提升。[案例]教“长方体的认识”时,我先后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来处理“认识长方体的特征”这一环节。第一种方案:在借助长方体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认识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