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立完善校长管理制度 促进校长专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校长的专业化地位,必须有外部的一系列制度来加以支持与完善。这些制度与措施是校长资格制度、校长选拔制度、校长负责制度、校长任期制度、校长职级制度、校长培训制度、监督校长制度、校长年薪制度、校长退出制度。这些制度形成合力,能够共同促进校长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职业校长"机制予以保障,它所涉及的核心内容是校长的遴选与使用。一方面,要构建"校长遴选"机制,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取消校长任命和任期制、公开遴选高水平校长。另一方面,要建立"校长治校"机制,保障校长应有的治校权力、明确校长的治校职责、发挥校长的治校作用。只有科学遴选校长并切实发挥校长的治校作用,高等学校才可能确立健康的内部领导机制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现实工作场景,阐释了校长经营行为的内涵,提出了校长经营行为的5种类型,即校长知识行为、校长财务行为、校长人本行为、校长沟通行为和校长拓展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关于教育集团中校长经营行为的类型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4.
一个成功的校长,应该是学习型的校长、创新型的校长、服务型的校长、专家型的校长、奋斗型的校长。这是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熊晓武同志在《认清责任和使命努力成为“五型”校长》一文中,对我市广大中小学校长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五型”校长的内涵非常丰富、与时俱进,体现了新时期校长角色转变的正确取向。我们要在全市基础教育战线,努力建设一支“五型”校长队伍。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问题主要包括校长选拔制度、校长任用制度、校长培训制度、校长资格证书制度以及校长评价制度等。我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很突出。国外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具有参考价值。加强我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要明确校长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完善校长资格证书制度和聘任制,建立务实有效的培训机制,强化考核监督机制,推广校长职级制,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应法制化。  相似文献   

6.
诸多的校长都有同感:做校长忙、做校长苦、做校长累、做校长烦.诚然,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如果凡事都由校长亲手干,凡事都要校长亲自过问,那么纵然校长有三头六臂也难于招架,不苦不累反倒奇怪.事实上,作为学校的"统帅",校长如果能培养好"三支队伍",那么校长就可以"坐享其成".  相似文献   

7.
正学校管理很大程度上依靠语言的艺术,校长的言谈举止直接反映了校长的教育理念,折射了校长的管理思路。透过校长的言论,我们可以看出校长的素质,揣摩校长的管理水平,优秀的校长用言语激励教师,凝聚力量,引领方向,而平庸的校长却满嘴套话、官话、大话、空话。校会作为校长安排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要培育一大批业务素质高、履职能力强的校长队伍,除需要校长个人努力外,还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实用的校长管理制度来激励、促进和保障素质高、能力强的校长队伍的形成。(一)规范的校长任用制度是前提。规范校长选聘制度的操作程序,构建公平择优的选聘机制;严格规定校长竞聘条件,建立校长资格准入制度;取消校长行政级别,探索并建立校长职级制度;  相似文献   

9.
一、何谓“失败型”校长自学校产生、发展、演进到当今时代,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负责人、学校的法人代表、学校集体的组织者、学校发展的决策者等多重角色的合一,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进而加以认识。根据学校的类型可将校长分为小学校长、中学校长、大学校长;根据学校的举办情况可将校长分为公立学校校长、私立或民办学校校长;根据校长之年龄可将校长分为老年校长、中年校长、青年校长;根据校长之性别可将校长分为男校长、女校长;根据校长党派身分可将校长分为有党派校长、无党派校长,等等。但是,这种分类与校长之成功还是失败没有必然联…  相似文献   

10.
校长交流是指校长在一所学校任职满一定届别或年限后,被交流到另一所学校或另一岗位任职。与校长交流意涵相近的主要形式有:校长支教、校长挂职、校长轮岗、校长流动等。校长交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度性不强,操作性不强,开放性不够。校长交流的政策建议:在制度保障上,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校长交流制度;在物质保障上,设立中小学校长交流专项基金,将其纳入财政预算。  相似文献   

11.
校长评价的提出源自校长自身的需要,增进校长行为可信赖性的需要,也是校长专业化的本质要求。校长评价制度是保障校长评价活动的制度安排,而国内现有的校长评价制度成熟度不高,缺乏系统理性思考,因此,构建理性的、系统的校长评价制度成为现实需要。校长评价制度的目的在于用规则保障校长评价活动的进行,促进校长的发展。校长评价制度由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四个要素构成,运用自下而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2.
校长道德评价是校长道德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道德失范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校长道德评价问题认识不清或不够重视,致使校长道德评价未能深入有效地开展。为此,通过对校长道德评价的含义及其作用、校长道德评价的主体、校长道德评价的形式以及校长道德评价的原则的阐述,使有关校长道德评价的问题得以明确,以促进校长道德评价全面深入地展开,促进校长队伍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既要把校长当作校长,又要不把校长当校长"的观点让校长的管理智慧得到辩证演绎。"把校长当作校长"需要突显校长作为管理者的行政决策力和落实力;"不把校长当校长"则旨在强调校长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的人格魅力,其角色定位是沟通者、服务者与激励者。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13—14目,“一流大学建设研讨会——2008”在杭州举行。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首批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的九所高校的领导——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许武、校长侯建国,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科技司以及国务院学位办的负责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5.
王清 《培训与研究》2006,23(7):112-114
通过调查部分中学校长对“名校长工程”的认知,深入了解普通校长对“名校长”评价标准的认识、对成为“名校长”前景的认识、对“名校长”培养途径及培训方式的期望,从而为进一步搞好校长培训,落实“名校长工程”,造就优秀的校长群体提供一点借鉴和支撑。  相似文献   

16.
校长评价是对校长综合素质、工作表现、工作业绩进行判断和决定的过程。实施中小学校长评价,是构建督导评估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使校长专业化发展、提高校长素质与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是对校长进行有效监督的有效途径。几年来,我们按照上级教育督导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认真组织并实施中小学校长评价,建立健全了校长评价机制,校长的综合素质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校长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荣 《湖南教育》2013,(12):25-27
10月17日,由株洲市教育学会和上海市“双名”培养工程联合组织、株洲市荷塘区教育局承办的湘沪两地名校长工作室学术论坛,在株洲市八达小学举行。本次论坛以“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参加论坛的有“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小学校长主持人、上海市实验小学杨荣校长带领的杨荣名校长工作室的10位校长,株洲市刘影名校长工作室、龙洁名校长工作室、周亚娟名校长工作室的所有成员以及株洲市部分中小学校校长。论坛分主题发言、访谈、对话、专家点评等环节。校长们放言论道,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研究》2010,(6):83-83
日前,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成立十周年庆典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该中心成立10年来,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96期,累计培训小学优秀校长、小学骨干校长、中西部农村校长、特教学校校长、港澳校长、幼儿圆圆长和校长培训管理者1.07万人次。  相似文献   

19.
校长职级制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把校长分为不同的级别,对具有任职条件的校长进行考评,依据其能力、品德、实绩从而确定其相应职级的人事管理制度。职级既是体现校长职务、能力、素质、业绩等的综合指标,也是确定校长待遇的重要依据。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质是促进校长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立健全校长职级制,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界定校长职级层级;二是建构新的校长准入制度;三是完善校长评价制度;四是健全校长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20.
要想做一个聪明的副校长,就应学会如何面对人、面对事、面对自己。一、如何面对别人副校长要面对的人,包括校长、同级和下属三个层次上的人。1.怎样对待校长(1)要了解校长。怎样来了解校长?首先,要明确了解校长的目的。了解校长的目的,不是去抓校长的什么"把柄",而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配合校长搞好工作,利用校长的长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