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民族自治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贵州少数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整个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滞后,也给少数民族的教育带来了一定障碍,使得少数民族的教育从人口本身、师资力量、法律保护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我们要结合民族自身的特点,解决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实现民族自治地区的教育战略优化。  相似文献   

2.
一贵州是一个有916万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0%以上,少数民族居住地,占全省总面积的55%以上。大量的地上和地下资源也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培养民族人才,发展民族教育,乃是开发贵州,振兴贵州经济,使贵州腾飞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教育。20世纪初,塞缪尔·柏格理(Samuel. Pollard,1864~1915)对贵州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他在贵州省威宁石门坎地区创办学校,实行双语教学,男女同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曾为贵州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通过对伯格理教育思想的再认识,旨在为我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获得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浅谈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民族文字的推广激发了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它使多年来刻木、结绳记事的苗、布依、侗等各族人民结束了吃尽无文字苦头的历史,纷纷涌向学校和扫盲夜校学民族文字,尤其是大批的少数民族妇女和儿童(特别是...  相似文献   

5.
清代义学是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针对贫寒子弟设立的带有蒙学性质的学校。仅就清代贵州义学的创立过程、办学性质及功效进行探讨,认为清朝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兴办义学教育,其功效在于完善贵州民族地区教育体系、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质,并为清末民初新式学校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最近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陈涛同志撰写的研究贵州少数民族教育与经济、文化等的关系的论著——《文化背景与民族教育》。该书主要收集了作者三十多年来在探讨如何发展和改革贵州少数民族教育、民族教育与民族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贵州双语文教学的效益等方面问题而作的论文和关于贵州民族教育的调查报告共22篇文章,全书18万字。陈涛同志1958年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即从事贵州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从此他同贵州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贵州各民族居住的村村寨寨,收集民族教育资料盈箱累箧,  相似文献   

7.
明初,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贵州,民族林立,土司割据一方,明王朝还不能控制土司割据的地盘。虽然土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央统治,但是在明朝建立初期,贵州少数民族土司动乱不断,严重阻碍了明朝中央集权的推行。因此,中央政府在贵州镇压少数民族土司动乱的同时,对贵州民族地区实施"改土归流",以此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相似文献   

8.
民族教育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发展民族教育,对于加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振兴相应滞后的民族经济,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推动贵州的现代化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宋时期,书院开始进入今黔东北地区。元朝时,书院逐渐向黔中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进。书院的兴起,为中原文化在贵州民族地区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给贵州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民族教育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发展民族教育,对于加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振兴相应滞后的民族经济,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推动贵州的现代化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战军兴,国民党的统治重心由东南沿海逐渐向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西北地区转移,如何发展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如何处理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凝聚各民族的力量支持抗战,成为当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贵州处于西南地区中部,地理位置重要,而苗族在贵州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发展贵州苗族地区社会经济问题,在西南地区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教育的作用在战时更为突出,发展苗族特种教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就抗战时期贵州苗族特种初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特点、成效作一探讨,以期对今天的少数民族教育有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贵州是一个有着17个世居民族的多民族省份,民族教育问题一直为社会所关注.民国时期吴泽霖、陈国钧等著名学者在对贵州民族社会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一直关注贵州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汇于《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一书中上述学者的相关论述,代表了一代爱国忧民学者对贵州民族教育发展的关注、认识与期待,其中显现出的大力发展苗夷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以化愚昧为文明;重视民族妇女的教育和培养民族地区基层干部,以促进民族社会进步;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以教育促进经济发展;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救国教育,以提高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在教育中加强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传播,以抵御外来文化侵袭,掌握教育的主动权等等观点,对于当代贵州民族教育的发展、贵州民族人口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仍然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如何把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应用于幼儿教育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鉴于新疆具有多民族文化并存的特点,本研究一是根据地区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民族文化内容;二是根据各民族幼儿所生活的环境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各民族幼儿的个体差异;三是引导少数民族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采,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园本课程.研究促进了教师、幼儿及幼儿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族教育课程改革及其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鉴 《西北师大学报》2002,39(6):102-105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民族地区会遇到特殊的教育体系与内容设计等因素的影响,为此需要一系列特殊的民族教育的课程政策来保障,如民族教育的课程目标政策、课程设计的原则、三级课程的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边境民族地区多为贫困地区.但与一般贫困地区相比,其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问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民族教育专款种类众多与数量偏小的矛盾异常突出,民族“三免”政策设计欠合理、民族文化差异导致教育成本偏高等方面。考察国外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相关教育政策,其建立“教育特区”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对边境民族地区应建立以中央财政为主、适当实施“义务教育券”拨款方武,并进一步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超常规地促进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体现出了一系列特殊问题:教育经费缺口巨大;民族教育专款种类多与数量小的矛盾突出;“三免”政策背离民族教育实际情况;民族文化差异引起的教育成本太高等。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我国少数民族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应建立“以中央财政为主”的体制和“按生拨款制度”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黔西北是一块历史悠久、本土文化丰富多彩的土地,这里有古老的夜郎文化、丰富的汉民族文化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黔西北本土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多样性、民族性、地方性、原始性等特征。研究、传承,有助于保留本土文化的个性和多样性特征,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区文化生态,是提高黔西北的社会知名度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需要,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羌族是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贵州羌族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的江口和石阡两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贵州羌族人民创造了不同类型、功能多样、特点鲜明的羌族服饰。这些羌族服饰体现了贵州羌族厚重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女子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其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至今鲜有人研究,文章以汉族女子、全国女性及少数民族男子作为参照物,以教育机会均等为突破口,揭示少数民族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民族与地域差异,并进行原因探析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