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模糊传播时期的电视广告费是以"隐性转移支付"方式进行的,精确传播时期的电视广告费将以"显性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观众观看电视广告将获得收益,收看电视节目将付出成本.广告费将由频道租赁费和收视费两部分组成.电视接收机的技术突破是实现这种理念转换的基础."显性转移支付"是实现平等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西方电视体育解说中的种族偏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欧美国家主流社会中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偏见已经逐渐从显性转向隐性,但在这些国家的主流电视媒体中,体育解说中显性种族偏见依然比比皆是。根据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期间进行的一系列实证研究表明,电视体育解说员的话语对于受众对赛事的认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电视体育解说中存在的种族偏见很可能对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在种族志和价值观等层面上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电视媒体影响力的本质是对受众的“吸引注意”、“引起认同的变化”过程。本文从电视播出机构的社会属性和受众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电视媒体影响力的发挥状态和作用的优劣,是直接影响电视媒体产业经济发展中最本质的问题。电视媒体产业经济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电视媒体节目对受众的“吸引注意”、“引起认同的变化”过程中所产生和形成的“影响力经济”。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媒体中流砥柱的今天.面对新兴的网络媒体、虎视眈眈的境外卫星媒体对境内电视媒体产生的巨大冲击.电视新闻节目如何“亮”起来.是电视媒体巩固阵地,争取更多受众无法回避的课题。在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基础上.电视新闻节目要强化“电视特征”.追求电视新闻节目电视化的完美表达。[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张曼玲 《新闻界》2008,(6):57-59
本文从涉农电视媒体和农村电视受众的角度出发,针对“京郊五区农村电视受众媒介参与方式与信息反馈状况”和“涉农电视媒体对农村受众需求和反馈信息的收集状况”两大主题分别展开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初步探索建立农村电视受众反馈机制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式,以期能够对我国涉农电视媒介的信息传播提供些许参考,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农村信息传播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媒体时代,大众媒体依靠传播信息产生影响力,吸引受众,广告商看中媒体的影响力向其支付广告费用,这也是媒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2016年6月公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媒体发展报告》显示,在2015年的中国传媒业市场,电视、报纸、广告和杂志四家传统媒体广告收入之和不及互联网媒体的广告收入.四大传统媒体当年广告收入下降12.59%,其中,报纸下降 35.4%.实际上,受众的注意力在单一媒体上停留的时间正在逐渐缩短,受众对单一形式广告内容的接受程度正在降低.媒体和商家都在寻求更高效的获利方式.  相似文献   

7.
电视媒体活动是电视媒体为了赢得受众的注意力,抓住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潜在社会影响的人物和事件,通过媒体的策划、组织和报道,鼓励受众主动参与、积极互动, 以实现媒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一种方式。依据这一界定,香港回归大型电视直播、“神六”升空直播是媒介事件,而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等则是电视媒体活动。加强对电视媒体活动的探讨,对当前处于超常规发展中的电视媒体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所谓绿色收视率的含义就是讲收视率,但不惟收视率,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同时,强调电视节目以倡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这一概念的提出表现出电视人对当前电视市场发展方向的一种理性思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电视媒介“,绿色收视率”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努力的方向,从而实现“叫好”与“叫座”的双赢。绿色的内涵:重建受众精神生态有学者认为“人类心灵的空间本也像一片原野,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意味着人的心灵生态的改变。”因此,面对大众传播所造成的“荒漠”,媒体应该以富有建设性的内容承担起心灵的绿化。“绿色收…  相似文献   

9.
南言  王钢 《视听界》2008,(2):81-82
电视业的经营模式和普通商业经营模式有着一定的差别,表现为电视产品的销售不是普通商品的一次性销售,而是通过电视节目“免费赠送”给受众消费,换取受众的注意力,再拿受众的注意力来和广告主交换货币,即通常所说的“二次售卖”。因此,目前电视业的典型CRM(客户关系管理)存在两个层面的客户关系:第一层面的客户关系是电视媒介和电视受众的关系,电视受众构成了电视媒体的“直接客户”;  相似文献   

10.
当今,广播与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看得见的强势媒体比较,处于相对弱势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广播只能“听”不能“看”的先天性不足,显露的越来越充分,受众经常大面积地向视听合一的电视、网络转移,广播生存空间日益受到多方面的挤压,经营可谓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1.
媒体品牌是媒体所提供的精神产品在受众心目中的品质评价。对受众而言,品牌表达了电视媒体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承载着与受众之间有效沟遭的一整套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电视媒体市场正在经历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换,开始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在这种媒介过剩,供求失衡的背景下,各级电视机构都要为生存担忧,仅仅关注节目质量,关注受众应该知道什么是不能在市场上胜出的,因此必须逐步采取整合营销的战略,从频道定位、品牌建设、节目制作中充分考虑受众心理,考虑受众希望看到什么、希望知道什么。电视应该依靠自己的传播功能带给观众更多的娱乐和服务.这就需要新一代的电视人科学的分析市场,科学的策划和编排属于自己的“黄金时间段的黄金栏目”,更好地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13.
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飞速发展使得当今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电视媒体的受众正在流失.为了拉回流失的受众,电视媒体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突破,从前的硬性、填鸭式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正在被软性、体验式的开放观念所代替.  相似文献   

14.
从广告传播动机的表现显隐程度上分,广告可分为显性广告和隐性广告,这两种广告在当下电视媒体传播中都存在着严重的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15.
李薇 《新闻记者》2006,(3):35-36
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我国的受众研究正体现出从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趋势,以“受众为中心”传播观念的也被媒体大力倡导。但在具体的传播实践中,受众所真正享有的中心地位却有待质疑。由于业界把“受众参与式”节目作为体现“受众为中心”传播观念的主要方式,故笔者从“受众参与式”节目人手,对受众在节目中享有的实际地位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6.
营销时代带给电视媒体的是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各种变数的不断增加,注意力成为当代电视竞争的稀缺资源。在注意力稀缺时代,电视媒体不仅要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还要维持受众的注意力,越来越多的电视人认识到电视媒体不能再充当“说教者”的角色,应该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建立起与受众友好的关系。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已经意识到自身品牌打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电视媒体通过公关以塑造良好形象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一、公共关系及电视媒体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指导社会组织,通过信息的传播和…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播自身的分化与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其结果便是共同打造出一个“小众传播时代”。根据其特征,电视媒体的营销已由传统的面向“大众”一般性需求的粗放型销售,向满足不同阶层受众不同需要的“精细销售”方面演进。  相似文献   

18.
赵秋杰 《视听界》2014,(1):33-36
步纸媒过冬预言的后尘,唱衰者认为,电视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了。本文就“电视黄昏论”这一言论,采访了数名电视人。在他们看来,“电视黄昏论”略显夸张和偏激,电视媒体不乏优质内容,而优质内容亦是吸引年轻受众眼球的王牌。面对新媒体迅猛的发展态势,电视从业者从“互联网思维”、“内容集成商”、“客户观”等方面进行着电视转型发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电视公益节目以其“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形成扶危济困、形成良好社会风气”①的宗旨,逐渐成为各大电视媒体争夺受众注意力资源、提升媒体形象和公信力的“收视宠儿”,并获得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视角出发,以电视公益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电视公益节目的受众选择性心理,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媒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隐性采访,这种被人们称为“偷拍偷录”的新闻采访方式,眼下正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特别广播、电视媒体记者的偏爱。尽管有人对这种采访方式提出异议,但这并不妨碍它对热衷于挖掘“秘闻”的新闻记者的巨大吸引力。因为它毕竟能够让记者得到其他采访方式难以得到的真实情况,并且常常可以获得较高的“卖点”,受众较高的认可度。 然而,对隐性采访的争论依然存在。争议不仅来自社会也来自新闻界本身。由于这些争议涉及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