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大多数建立了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国家一样,我国的《著作权法》于199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按《著作权法》规定,照片一经形成,不论是否发表,即受到《著作权法》保护,享有著作权。这些摄影作品(包括底片)配上注释和说明按一定程序归档就成为照片档案,照片档案依法享有著作权。一、照片档案著作权的权属保护照片档案的著作权可以属于国家、法人单位和其他机构(即作者只享有署名权,而发表权、修改权、保护作品的完整权等由法人单位和其他机构享有),也可以属于公民个人。根据各级国家档案馆照片档案的来源,大致有几种情况的权属问题:1.属于征集、…  相似文献   

2.
期刊著作权的归属问题探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无论是我国《著作权法》 ,还是国际公约 ,如《伯尔尼公约》等 ,出发点都是主要保护原作者。对于期刊等具备双重著作权主体的 ,很少涉及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对期刊的著作权问题作深入的探讨。1 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法》(2 0 0 1年修正案 )第 9条规定 ,著作权人包括 :(一 )作者 ;(二 )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期刊 ,无论其是否具备法人性质 ,都应是著作权的当然主体 ,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著作权法》第 14条规定 :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 ,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  相似文献   

3.
论期刊编辑的版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权又叫著作权,它是指作者对特定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作品享有的人格权和财产权。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共同构成知识产权的三大支柱。著作权法是国家为保护作者对所创作的作品享有专有权利,调整、规范作者、传播者、社会公众三者利益关系而制定的法律。我国颁布的《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实施国际著作权条例的规定》等法律、法规都属于著作权法的范畴。著作权法的主要内容涉及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的客体、著作权内容、著作权归属、著作权的保护期、著作权的期限、著作权的管理方式、侵权的追…  相似文献   

4.
著作权法(即版权法)是确认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某些特殊权利,规定因创作、传播和使用作品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制定著作权法,建立著作权保护制度,从法律上保证了作者对其作品享有人身权利和经济权利,也保护了为作品的发表与传播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传播者的合法权益。我国1990年制定的《著作权法》构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及主要法律渊源。  相似文献   

5.
张天定 《编辑之友》2010,(11):109-110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者为作者."[1]编辑人员以作者身份从事著述,与其他作者并无两样,他们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无疑也享有著作权.但在编辑加工中,编辑人员能否拥有个人的著作权呢?<著作权法>只规定了"编辑作品由编辑人员享有著作权".根据<著作权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说明,"编辑作品"是指那种选择若干作品或作品片段汇集编排而成的作品,如各种文选、诗选等.  相似文献   

6.
"主编"一词并非著作权法法律用语,也不是著作权法上明确规定的作品创作行为,但以主编身份署名的作品在我国却十分盛行,尤其是在专业出版领域,大部分参考书都采用主编和多个作者撰写的方式编著.由于著作权法并没有把以主编身份署名的作品作为一个单独的作品种类进行相应的规定,因此人们在"主编是否享有著作权"、"享有什么著作权"等问题的认识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产生各种纠纷,如著作权归属纠纷、署名纠纷、报酬分配纠纷等等.  相似文献   

7.
自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开始施行,这里介绍一下著作权法涉及编辑工作的几个问题。一孔之见,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要重视作品的署名权新闻作品的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署名权是著作权人身权利中最重要的权利。其法律意义在于确认和尊重作者是作品的创作人这一事实。很多国家的版权法规定,在无相反证明的情况下,依作品的署名来推定作者,就是只有作者才有权决定用真名、笔名来向社会公开自己的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1条第3款作了这样的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为作者。”据此,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侵犯作者署名权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
教材职务作品,是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意志进行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依据著作权法第十一条,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换言之,教材职务作品的作者,除了从事创作性劳动的作者外,还有视同作者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按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教材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教材职务作品上署作者名,这是法律许可的、合理合法的事,但在具体操作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新闻传播实践中,有一些问题虽然在法律上有明确的是非判定,但很多媒体人仍不甚明了,笔者在此就几个常见的“似是而非”的问题作一解析. 1.新闻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属于谁? 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第16条以及《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2条的规定,职务作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一般职务作品”,著作权归作者享有,但单位享有“业务范围内的优先使用权”“自作品完成两年内第三方以相同方式使用的同意权”以及“所获报酬分成权”.另一种是“特殊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归单位享有.后者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主要是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单位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二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  相似文献   

10.
董斌  郑原 《新闻知识》2006,(9):63-64
一、新闻作品版权的定义与权利内容新闻作品版权,即新闻作品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所创作的新闻作品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这里所说的新闻作品,不包括纯粹的时事新闻,因为时事新闻多是对新闻事件是简略描述,其中作者所付出的独创性的智力活动较少,因此法律排除了作者对时事新闻版权的享有。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对此有比较明确的解释:“(一)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除时事新闻之外的其他新闻作  相似文献   

11.
依据我国《著作权法》,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整理人享有.有的法院认为,古籍整理成果凝聚了整理人员的创造性劳动,享有著作权保护;而有的法院则认为,古籍整理成果不能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古籍整理的目的在于还原古籍原意,整理人不是作者,整理成果未产生新作品,不应享有作者权保护.但为使古籍整理成果的利益得到必要的维护,《著作权法》可在邻接权框架下为古籍整理者增设一项新权利——古籍整理者权.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著作权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技期刊著作权问题初探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陈进元1.科技期刊著作权人的双重身分作品的著作权应属于著作权人。《中华人民国和国著作权法》,(下简称《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著作权人包括作者(即自然人)和其他依照《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相似文献   

13.
自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开始施行,这里介绍一下著作权法涉及编辑工作的几个问题。一孔之见,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要重视作品的署名权新闻作品的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署名权是著作权人身权利中最重要的权利。其法律意义在于确认和尊重作者是作品的创作人这一事实。很多国家  相似文献   

14.
版权版权(Copyright)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这是对版权的狭义理解。版权在大陆法系国家被称为作者权(Author’sright)。在日本等国,被称为著作权。版权是英美法系国家的提法,现在已被有关国际公约和许多国家采用。我国《著作权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本法所称的著作权即版权”。版权从广义上理解,不仅包括作品的作者依法享有的权利,还包括作品的传播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后者又被称为版权的邻接权(Neighboring right)。我国《著作权法》中将这种权利称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在欧洲大陆法…  相似文献   

15.
李学勇 《军事记者》2009,(10):33-35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阅兵报道的著作权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对事实过程进行简单记录的“单纯事实消息”,不享有著作权;二是社论、编辑部文章等“法人作品”,著作权归法人所有;三是从业人员为完成媒体工作任务所创作的“职务作品”,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作者所在媒体有优先使用权,未经所在媒体同意,作者不可向其他媒体投稿;作品完成两年内,作者不得自行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16.
试论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期刊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也肩负着著作权保护的双重职能。一方面,期刊必须尊重和维护作者的著作权;另一方面,期刊也要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期刊编辑人员如何正确地做到这两方面呢?对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同仁。  一、正确区分期刊作者和期刊自身的著作权  期刊作者对其作品享有著作权,对于这一点大家应毫无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十条的规定,期刊作者应享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17项权利。《著作权…  相似文献   

17.
周园 《中国编辑》2007,(5):66-68
著作权,是作者依法对自己任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领域创作的作品所享有的权利。这种权利是通过国家法律予以强制保护的专有权利。根据《著作权法》,著作权人对自已的作品享何著作权,期刊编辑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应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作者著作权。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期刊编辑著作权意识淡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陈传夫 《图书馆》1993,(4):60-65
五、著作权的社会意义与学习方法1、著作权的社会意义(1)有利于调动作者的创作积极性。著作权制度是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著作权法确认作者对自己创作作品享有的权益有利于调动作者创作作品的积极性,从而造成著述的繁荣,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如何从著作权法的角度审查期刊来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 1 991年 6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实施以来 ,期刊著作权工作即有法可依。从著作权法的角度看 ,编辑工作既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也受到著作权法的限制 ,人们称之为编辑工作的法律规范。期刊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 ,一方面必须维护作者的著作权 ,另一方面不能侵犯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著作权纠纷 ,维护期刊作者的合法权益和期刊的良好声誉 ,期刊必须从著作权法的角度对来稿作认真的审查。具体来说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审查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期刊有义务支持优秀…  相似文献   

20.
严肃对待论文作者的署名权———从署名、挂名和借名谈起●林春拓一作品署名权是著作权的内容之一。《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法人单位为作者”。这就是说,创作作品并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是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