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古代十圣     
文圣孔丘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提倡德冶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恩”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恩则罔,恩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孔子被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与人才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科学技术与人才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非常深刻而广泛的意义。而科学技术与人才教育的发展,又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科教体制与之相适应。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在决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研究和宣传,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即只注目于自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对社会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则注意不够。我们以为对此应加以纠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科学技术涵义“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的论断,首先是与马克思关于“精神生产”以及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精神生产力”概念整合在一起的。由于人类的任何有别于感性实践的理性实践活动,都包含着人的精神动因的过程”.因此,人类的生产可从这一角度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作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实践能力的展示,人类的社会生产力也分为…  相似文献   

4.
孔子有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就是说,一味地死读书而不独立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只是空想而不学习,反而使人精神困顿。可见,学和思是构成求知活动的两个必要的前提,而且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又应以思为本。今天,人类已进入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家之间科学技术激烈竞争的全新时代。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要在二十一世纪站在人类科学的最高端,就必须十分重视提高全民的思维素质,造就一代又一代既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又善于科学思维的创造型人才。我们必须把对学生的思维培育(即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头脑)作为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确实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本主要从剖析传统科学通过隔离方法揭示事物的单一规律,并通过技术应用于工业化。单一规律借助人为条件过分发挥其作用,是打破自然界综合规律的制衡体系而导致人类目前危机的原则,提出建立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范式体系,从克服科学技术本身的缺陷着手,达到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逻辑作为人类思维的形式。要求恩维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律.作为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之一的排中律,则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相矛盾的判断,必须作出选择.而不能陷于两不可的境地。这对于保证思维的明确、清晰和单一,从而使我们的思维更具严密性和逻辑性,无疑是有巨大作用的。因而我们在对世界进行认识或表述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动用着这一思想武器.然而,当我们把它拿到文学创作领域,在文学性格塑造面前,它却似乎极其贫乏与无力,显示出极大的非适用性。为何人类普遍遵循的思维准则在这儿失却了它的国利锋芒.不再所向披靡?如何正…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在他提出的现代科学体系中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摆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顶尖地位,认为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是哲学的核心,实际上成了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的核心,由此可以引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及其部门哲学,是科学技术体系的成员,他们都具有真理性,即科学性。第二,辩证唯物主义是最高层次的世界观,认识论和唯物史观是部门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相联系的桥梁。第三,辩证唯物主义通过部门哲学而从科学技术中汲取丰富的发展营养,而各门科学技术则通过部门哲学从辩证唯物主义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即哲学的指导思想。第四,哲学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而与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以及外部客观实践相联系,决不能脱离实践。钱学森的上述思想对于正确评价辩证唯物主义有发人深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万事万物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有些则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地球的内部圈层与鸡蛋(蛋类)就是其中的一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即“上天”,早已由梦想成为现实。而迄今为止,还没有那么一种装置能载着人类,进入地球内部...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所面临的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造成现代科学技术负效应。在综合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本提出了辩证的科学技术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 ,战争则始终被视作生长在人类文明肌体之上的一个毒瘤 ,但是它们却有着特殊的、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与战争运动的历史轨迹表明 ,从古至今 ,人类的很多先进技术和科学发明 ,一开始都是用于战争这个目的。战争是刺激技术发明的一个强有力的历史动因 ,技术往往最初用于武器的发明和改造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军事上的运用 ,不仅使战争的规模更大、程度更烈 ,人类付出的代价更为惨重 ,而且也促使战争的形态不断发生改变。在科学技术发展最快的 2 0世纪 ,这种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一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最革命、最积极的变革因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推动力量和永不停息的发展动力,而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与政治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学技术需要政治的稳定和支持,而科学技术对政治文明进步的推动是全面而深刻的。科学技术不断渗透进人们的政治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上,生产力水平的每一次质变,总是和科学技术的划时代发展相联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力的质的飞跃,引起了社会的发展。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最活跃的因素,始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不同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受着科学技术的推动与制约,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不同时代是存在着巨大差别的。  相似文献   

13.
有多种方式可能引起社会的变化,有些采取血腥的暴力行动,另外一些则通过令人信服的理由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克拉克·恩古耶恩同样乐于看到我们生活的变化,但他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达到目的的——其实现甚至不引起人们丝毫的注意。他说:“使一种产品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法是使它低廉、小巧,不打乱人们的正常生活、”恩古耶恩是密根大学电气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的教授,他希望通过改变现有通信方式来彻底变革人们的生活,尤其希望缩小移动电话和无线电装置的体积。他设想把它们缩得很小,甚至可以装进手表里,或像近期电影中虚构的在星际间艰苦…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把人类的物质文明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境地;而物质文明的进步又在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资源付出沉重的代价。“地球正在变得越来越小”,一方面,电子、通信和信息科学技术的“魔力”可以使远隔重洋的亲...  相似文献   

15.
由现代美术的发展看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姚波整个二十世纪以来的人类文化发展,已进入了一个科学技术高速进步、哲学思潮与艺术流派面目纷呈的时代。在科学技术占统领地位的现代人类文化活动中,艺术及其创造手段不可能不纳入科技发展的因素和人们在科技进步中所发展起来的技...  相似文献   

16.
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这里包含一切生命体生存、发展、繁殖所必需的种种优越条件:新鲜而洁净的空气、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气候以及其他各种自然资源。环境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空问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而人类则在发展活动中不断地改变环境的供应能力。当人类处于原始社会时,由于生产力极其落后,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只能处于被动的适应状态,对自然界的改造力量很微弱。人类对自然环境真正产生影响,主要是有文明史以来的几千年时间,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工业发展的速度大大超越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人类从开垦荒地、采伐森林、兴修水利,到开采矿藏、兴建城市、发展工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文化。现在人类的足迹上及太空,下至海洋,可以说是无处不有。然而,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7.
执著与固执     
廖红 《科技文萃》2004,(6):108-111
如果说科学家有时候也会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概不会有人相信.科学家总是站在探索大自然的第一线,哪能出这样的毛病.然而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认识过程中,正确和错误的认识都会出现,在某个条件下认为是正确的,在另一些条件下可能就不正确了,从某一个侧面看是正确的,从另外一个则面看就不正确了.一个科学家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会因固执而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是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而工具的改进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一定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的结合体;劳动是一定体力和智力的支出。因此,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历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说,当人类还不知道什么是科学技术时,就在创造和应用科学技术。正因为如此,以研究人类社会一般规律和特点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就不能不去研究科学技术的一般特点和一般规律。事实上,科学技术虽然是属于生产力范畴,但它的发展迫使人们不得不去思索社会生活中的新问题,而历史唯物主义又是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谈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科学技术日益显示不出它的巨大威力和潜在力。而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则呈现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交叉和溶合的趋势。面对21世纪的时代特点,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高师理科教学中,使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学物理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生活在不寻常的时代。新世纪科学技术革命正在迅速而又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存方式。这是一个发展的时代,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的基础教育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一富有挑战性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