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处在全球化的信息浪潮中,深圳的科技产业如何杀出一条血路,对于每一个深圳的科技产业从业者,都是有责任去思考和实践的课题。“亢龙有悔”,从“特区”政策神坛、“地缘优势”走下来的深圳。其高新技术产业愿景如何?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技产业技术政策的若干问题初探童光庆当前,辅以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科技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与实施工作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改革的深化,在完善“转换企业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开放、搞活的动力政策、经济政策和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技产业实施“两制”动力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光庆 《软科学》1995,9(3):65-66,70
高校科技产业实施“两制”动力政策初探西南工学院童光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教育改革纲要》(简称"纲要")关于"继续大力发展校办产业"的指导,输以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科技产业政策研究、制定与实成工作,。也出现了新局面,并日益为人们所享理、...  相似文献   

4.
一月1月18日,国家教委以教技[1992]2号文,就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发展科技产业的问题发出通知,对发展科技产业的目的意义;校办科技产业应当遵循的方针原则;建立适合校办科技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以及发展校办科技产业的支撑条件等作了规定,要求高校认真做好“八五”规划。1月22日,国家教委科技司以教技[1992]19号,转发国家科委《关于发布“<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生物技术领域(1992)补充项目指南”的通知》,要求有关高校认真组织申报。  相似文献   

5.
1988年5月,在我们重庆大学倡议下,以我校的41家科技产业为基础,重庆市政府在我校所在的沙坪坝区建立了“重庆市沙坪坝科技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据1988年11月统计,“试验区”的科技产业已有147家,其中高校开办的有78家;总注册资金1071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021万元,其中技术性收入539.3万元,产品收入402.9万元,技术贸易收入77.8万元;正在推广应用的高、新技术和产品共236项,其中,高校系统114项。据1988年12月统计,我校的科技产业签订合同114项,总金额800多万元,研制新产品80项。“试验区”和科技产业的初步实践,开阔了我们深化教育改革的思路,推动了我校的整体配套改革,促进了教学、科研的发展,改善了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6.
张伟 《科研管理》1996,17(3):59-63
本文论述了制定高校科技产业投融资政策的必要性,并对当前理论界流行的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得不偿失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高校科技产业应当大力发展.同时,笔者提出了制定高校科技产业投融资政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正处在由产业主导中期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过渡。本文就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发展提出管理体制创新战略、创新体系构建战略和技术产业集群战略三个主要战略。同时,提出了构建科技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两个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技产业二元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高校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决策者和经营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探索高律。本文在“一校两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运用“二元机制”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思想,并根据高校转换科技产业经营机制的实践,进一步提出实现高校科技产业二元机制凸性组合的措施,以求共同探讨适合高校科技产业的运行机制,促进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处在全球化的信息浪潮中,深圳的科技产业如何杀出一条血路,对于每一个深圳的科技产业从业者,都是有责任去思考和实践的课题.“亢龙有悔“,从“特区“政策神坛、“地缘优势“走下来的深圳,其高新技术产业愿景如何?……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高校兴办科技产业现状的几点分析1.在高校内部和外部首先需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高校兴办科技产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创收”,对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不能狭隘的理解。高校兴办科技产业主要是促进社会进步;促进教育与社会结合;促进先进技术向社会产业部门扩散,用高技  相似文献   

11.
科技资源配置的新问题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丁厚德 《科学学研究》2005,23(4):474-480
国家科技资源配置存在急点、难点、热点、疼点,创新成效差,统筹乏力,资金投入不足,存在科技体制障碍。科技资金投入要建立制度保障,国家财政科技经费拨款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要达到5.5%左右,要建立对企业R&D投入冲抵所得税的税收制度。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有统筹管理部门,国家科技计划要统筹管理,突出重点,釆用基金制度管理国家科技计划,政府职能部门应从项目的直接管理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2.
技术成果评价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 ,同行评议在技术成果领域受到强有力的挑战 ,因此 ,我们是否应该寻求更为客观、公正与有效的评价模式 ?本文以社会学的视角 ,深入分析了同行评议内在的缺陷与不足、技术成果评价的原则和标准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学意涵。文章认为 ,同行评议已不适用于技术成果的评价 ,我们应当建立市场和社会相互结合的评价机制。评价不仅要考察技术成果的经济效益 ,还要评估其人文效应。  相似文献   

13.
孙文浩  张杰 《科研管理》2021,42(4):92-102
研究科技人才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对优化高级劳动力要素的配置效率并推动地区高质量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8—2014年国家统计局《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运用修改后的静态面板门限模型进行计量检验,研究发现:①企业科技人才规模的创新绩效存在一个约为341人的“规模阈值”,超过“规模阈值”则不利于企业创新;②相对于国有、外资产权的企业,民营企业与“NN”型企业科技人才的“规模阈值”特征更加突出;③国家级高新区或者政府减税均有利于缓解科技人才“规模阈值”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建议“抢人大战”城市出台相应的人才政策鼓励科技人才向具有小规模科技人才的“LL”企业流动,并加快省级高新区升级进程,以避免企业过度集聚科技人才引发系统性的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14.
高校科技发展中的权力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高校与其科技工作相关部门的联系系统,指出高校科技发展权力的维度分布及基相互联系,以及按一定规则赋予科研人员或科研组织一定权力,是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当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技评价政策引导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作用日益突显。本文通过搜集2006—2018年各省市的科技评价政策文件,在优化科技评价政策量化量表的基础上,分别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三个层次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技评价政策总体上呈现“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政策目标主题向创新人才培育、区域创新扶持与知识产权保护转变,同时,科技评价政策的作用机理呈现“非线性”特征,政策目标的作用方向正由“数量制胜”向“质量取胜”转变。从科技评价政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看,科技评价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其直接政策效力明显薄弱;科技评价政策的多重目标导致政策的协同效应不足,同时,政策目标与政策实施之间的不协调也削弱了政策效力,导致其“指挥棒”作用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16.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政策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归纳了我国目前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政策现状,介绍了美国政府有关开发合同产生的专利管理规定,根据我国面临的经济体制的变化和法律观念的更新,提出了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岩  吴芳 《科研管理》2022,43(3):72-78
   供给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引发了国内多个大中城市对人才的激烈争夺。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国14个城市出台的“抢人”政策对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抢人”政策有助于提升当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价值;上述效应在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和城市宜居程度较高的地区均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上看,“抢人”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提升是通过人才红利而非人口红利机制实现的。本文的结论从理论上丰富了政府人才政策与当地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在实践上为地方政府制定或优化人才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清华大学科技转化工作的调开与分析,对高校科技转化工作进行再思考,提出实践中需重视的几个问题,增强历史使命命题,加强科技转化,为经济发展服务是高校一项根本任务和基本社会功能,增强创新观念,发挥高校综合优化,大力鼓励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推动高校科技转化工作持续发展,增强知识产权观念: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提高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以人为本观,采取激励措施,大力调动科技人员开展科技转化积极性,增强国际竞争意识,发挥高校国际联系密切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高校科技转化进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9.
加强高校科技统计,促进科研管理创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论述了科技统计的内容与任务,分析了科技统计信息化对促进科研管理创新的主要作用,认为加强高校科技统计能更好地为科研管理服务,并为制定科技政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AMO理论为基础探讨违命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模式,采用回归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491份科技型企业新生代员工问卷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对其违命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员工自恋主义倾向对其违命创新行为不存在显著影响,员工工作自主性对其违命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触发员工违命创新行为的前因构型有两类,即"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工作自主性"和"工作自主性×自恋主义倾向",其中机会要素是关键因素,工作自主性在能力要素、动机要素和机会要素三者的协同效应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得到的主要管理启示包括:给予员工更多的工作自主权;重视培养和提升员工的创造力自我效能;正确认识员工的自恋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