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学生自由既是现代社会权利保障的根本要义,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学生自由具有三重含义:学生与教育内容作用时的学习自由,与教师互动时的交往自由,以及处理自我关系时的精神自由。充分享有自由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在学习、交往和精神活动中能够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试、自我建构,发挥完善自身的积极主动作用。因此,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己任的教育,必须以学生自由为核心,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诱导启发学生公民权利意识的觉悟,建立适合学生精神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实现最大可能的学生自由。  相似文献   

2.
自由既是人类发展的最高追求,也是教育进步的理想目标.而处于现代性情境之中的学生却常常面临不自由、伪自由、逃避自由三重自由困境.依据弗洛姆对现代性的分析,当前学生的自由困境与现代性带来的社会异化和精神异化息息相关,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横行也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自我身份认知,而对孤独的恐惧和意义感枯竭则使学生无力享有应有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消极自由有别于积极自由的核心在于,它具有确保个人享有不受外力侵犯而免于奴役地位的防御性功能.这对于市民社会中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和个人幸福的实现意义重大.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学生消极自由遭遇贬损而积极自由过度张扬的现实.学校教育必须从消极自由的路向出发,使其制度建设和职能运转符合权利本位原则、普遍主义原则以及程序正义原则,通过学生消极自由观的形塑以涵养其公民品性.  相似文献   

4.
学生自由发问何以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年龄及年级的递增,我国学生的自由发问却与日递减。据罗素自由教育思想来审视,教育者的"武断"可谓学生自由发问的一大克星;教育对学生"礼貌"的崇拜乃是自由发问之另一隐蔽而巧妙的樊篱。由"武断"与"礼貌"而表征的社会权力及学生的服从在教育中无需、也无以避免,但应限制在对学生自由精神尊敬的范围之内,"服从"只因"尊敬"而称义;否则,教育便在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两种角色之间失衡及失谐。臻于和谐教育之境,需要树立友谊型的师生关系观、中立性的课程观以及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5.
回归人性向善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引领人向善,违背教育本质善的教育思想和行为直接侵害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有必要确立“人性向善”的价值预设,以此作为教育信念确立的基础与前提。“人性向善”的教育帮助学生享有充分发展的自由时间,帮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自由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个人自由、社会自由和理智的自由。具体分析了儿童在学校生活中应享有和发展的三种自由,认为目前学校对儿童的个人自由限制过多,所以儿童的个人自由与权利应得到充分的强调,这是他们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与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学校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获得自由,将学生培养成自由人。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呼唤学生自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由是一种重要的人文素质,也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学生自由是教育、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学生自由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学生自由有利于学生身心和个性的健康成,长它必将极大地促进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义的教育不能限制人的发展,而是为人的多样性发展以及过有尊严的、"好"的生活服务的;正义的教育不能限制孩子对于"好"的生活方式的选择,而是要提供机会让每个孩子能够在尽可能多的生活方式中做出自由、理性的选择;正义的教育不能贬损人的自主性,而是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有能力、有机会过上独立自主的生活。享有基本教育自由既是正义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过有尊严的、"好"的教育生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晴 《文教资料》2013,(18):139-143
基于历史上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以及教育现状和弊病,尤其是目前高校"自由学习"状态的令人担忧的现实问题,作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课堂问题的表现及主要成因;教师在自由学习中的促进者角色的表现,"人本主义"有序自由下的教学的技巧;新型课堂方法下学生与教师最和谐的关系或状态;学生对体验式、全人的大学学习的设想与对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启发,从而对学生的自由意识和自由环境进行反思,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由是创造的前提,创新教育应建立在主体个性自由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心理自由,还学生时空自由,使学生思维自由。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自由     
自由是个体发展的基础,作为教育教学中的引导者,教师同样需要自由。教师自由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由发展。以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为基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三种自由,即教师与教育教学各要素关系中的主体自由,主体关系中的社会自由.教师与自身发展中的个性自由。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自由     
自由与控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学生的发展需要自由也需要控制,无论是自由还是控制,其合理性的标准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幸福。教育自由的实现需要具备一些条件,教育者自身要具有自由,培养学生自由能力,提高自律水平,通过建立公正的制度保障自由。  相似文献   

13.
论教师自由     
自由是个体发展的基础,作为教育教学中的引导者,教师同样需要自由。教师自由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由发展。以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为基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三种自由,即教师与教育教学各要素关系中的主体自由,主体关系中的社会自由.教师与自身发展中的个性自由。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宪法权利,学生享有表达自由权.本文首先探讨了表达自由权的概念及其必要性.其次,本文认为学生的表达自由具有多种形式,主要包括言论自由、发型自由、着装自由、集会及结社自由.最后,本文强调指出,学校管理者应尊重并保护学生的表达自由,促进学生权利与学校管理权力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43):168-169
尼尔自由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以"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为办学宗旨,以"培养自由快乐的人"为教育目的,以"给学生权利,让学生民主自治"为管理方式,探索适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注"性"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他的自由教育思想对我国"问题儿童"的教育产生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自由教育思想不同于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以教育自身为目的的教育,也是有"边界"的教育,所培养的是思想自由并且多样化的创造性人才。制约我国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因素有传统教育过于保守、教育目的偏重社会而忽略个体、教学内容较陈旧、封闭性知识过多等。应借鉴自由教育思想的精髓,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育,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创造能够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适度放松对学生的控制,赋予学生一定自由的权利,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个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耶鲁大学始终坚守着独特的自由教育理念,在保守中维护自由,忠于教育,唯真理至上,为其他大学树立了自由教育的光辉典范。本文从其自由教育的表现和实质进行论述,探讨其"绝对自由"的精神,并分析了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教育自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不同时期的教育家对教育自由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普遍认为教育应该自由并且要促进学生自由发展。同时,万事万物都应该坚持适度原则,因此教师更应该把握教育自由的“程度”,从而促使自由在教学中处于一个合理的范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自由过度”和“自由欠缺”两种教育自由“失度”现象。为缓解这些“失度”现象,教师首先应该形成正确的主体教育观念,其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关爱与威严要并存,再次在自由精神教育中要关注“人”的发展,最后要利用班级规范制度给予教师权力和学生权利的保护和约束。  相似文献   

19.
自由,是人类所关心的一个永恒主题.数学教学如何从教的富营养、题海战术、频考中解放出来,走向自然、自由、和谐;走向科学发展;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是当今数学教学发展研究的主题.数学教学的自由就是对数学教育和学习规律的必然认识,在数学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自由能力、塑造自由精神、养成自由人格而让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造.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发展精神,就是要给数学教师和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的空间,更加宽松的学术氛围,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机会,更加丰富多样和更具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数学教学通达理性自由、精神自由、审美自由.  相似文献   

20.
论学习自由与弹性教学管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学习自由是19世纪初产生于德国柏林大学的一种教育思想,是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也是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学习改革的重点理论基点。本从我国高等学校学习自由存在法律认可问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束缚、学生缺乏学习自由的信念和所享有的学习自由范围狭窄等问题出发,论述学习自由是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信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是开发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等观点,提出了弹性教学管理是实践学习自由的必然选择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