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雪伟  陈龙 《大观周刊》2012,(41):84-84,96
古代“法治”“德治”都是实现“人治”的手段,服务于君主专制。“法治”“德治”之论,早于先秦时期便引起思想家们的纷争,历史上亦有多次论辩。20世纪70年代末,中央将“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正式提出后,“德治”“法治”及其关系又一次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阐述“法治”、“人治”、“德治”概念之由来及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法治、人治、德治的联系与区别,论证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2.
明朝忠臣杨绁盛一生为反强权,与奸臣严嵩对立,把生死置之度外。据说,在他第二次被诬陷下狱,临刑前在狱中墙上题了两句述志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李大钊十分敬佩杨继盛的气节,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改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早在1913年主编《晨报》副刊时,李大钊就在创刊号上选刊了“铁肩担道义”一句作为本期警语。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地、得”都属于实词的结构助词。在语言文字中它们经常附着在词和词组后面,帮助所附着的词和词组同别的词结合在一起。在口语里“的、地、得”都读轻声。如“祖国伟大的母亲”、“我轻轻地呼喊”、“这首诗写得好”。在句子中,“的”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表示它前面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在一般情况下,它后面的词大都是名词。例如:参观团来到了我们的学校。  相似文献   

4.
兼具“魔鬼”、“小人物”和“商人”于一身的阿里汉,在中国队会有多大作为?人们希望,阿里汉不仅和希丁克“形似”,而且“神似”  相似文献   

5.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0,(10):57-58
“不知所踪”、“不知所终”和“不知去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8月6日刊登一条新闻,说:“香港康文署证实,筹建孙中山纪念馆时,在美国购入一批孙中山先生文物,但其中21件不知所踪。”8月9日又刊登一篇后续报道,说:“直到收货后4年因香港审计署检察,康文署点算文物才发现其中21件不知所终。”同样是讲21件文物下落不明,前者用的是“不知所踪”,后者用的是“不知所终”。到底应该用哪条,还是两条都可以用,或是两条都用错了?  相似文献   

6.
清人叶生在《书:调和》中讲:诗人须有“才、胆、识、力”。说:“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原诗》)笔者不禁深思,无“才”如何?元“力”又如何?其实,无“才”,不能成文,更不能成诗;无“力”,则无风骨,更无艺术公力。细究这四字,个中大有嚼头。借此四字,用于杂文的写作和评论上,则是再贴切不过了。先说“胆”。写条文是需要胆量的,元“胆”是写不出杂文的。郑板桥在《偶然作》诗中大呼:“直摇血性为文章。”让人读后拍案叫好。试问,杂文若无“血性”,谈何针及时弊、激浊扬清?因此,无“血性”者——胆小怕…  相似文献   

7.
刹、霎、瞬     
《瞭望》新闻周刊2000年第47期第51页有一篇《向湟鱼忏悔》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霎那间,似乎又回到了湛蓝如洗的青海湖畔。”“霎那间”应是“刹那间”之误。表示时间极短含义的词有“刹那”、“霎时”、“瞬间”等,它们在文章写作中极易用错。刹那。乃梵语的音译,指极短的时间,佛教中说一弹指有六十五刹那,或者说一念之间有九十刹那.都是说明时间很短。霎时。“霎”原意指小阵雨,引申为“一阵”、“暂时”、“片刻”等意,“霎时”即  相似文献   

8.
读过《副、付、傅不可混用》一文(见90年8期),我想接续说几句,聊作补充。“副”和“付”,作为量词(表示成对的、成套的)使用时,不少地方可以通用。譬如“一副手套”可写作“一付手套”。“全副武装”也可写成“全付武装”。若是单个的、台在一起的器具,物品,则习惯用“付”。象“一付木料”,“两付汤药”。此外,形容面部表情或某种姿态,即用“副”。如“一副威严的面孔”,“一副搏斗的架势”。“副”还有符合之意,故此写作“名副其实”。但有人在“名实不符”词语中用“符”,也说得过  相似文献   

9.
“因人成事”的误解和误用2008年7月24日,《平凉日报》有一篇题为《毛遂与蒋干》的文章,在详细介绍了毛遂的事迹之后,得出一个结论:“事实证明,毛遂不但有脱颖而出的勇气,更有因人成事的胆识和才干,”毛遂确实在同楚王的谈判中脱颖而出,但是他的成功是“因人成事”吗?“因人成事”也需要“胆识和才干”吗?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条成语的来历吧.  相似文献   

10.
武俊叶 《中国广播》2013,(11):70-72
新闻战线在深化“走转改”中,追求短、实、新,力避假、长、空。把“短”浓缩在“走转改”的精华中,把“实”凝结在“走转改”的主干上;把“新’’书写在“走转改”的大道上。在“走转改”中体现“短、实、新”,在“短、实、新”中深化“走转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