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思想”。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信息反馈、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是联系师生思维“同频共振”的纽带,是沟通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适时、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如何提问、何时提问,笔以为既有“方”也有“度”。  相似文献   

2.
谨防体育课堂教学顾"此"失"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浩 《体育教学》2006,(3):50-51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新课程理念如一夜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许多教师自此以后,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比较好的做法,有的甚至全盘否定传统体育教学,致使新的体育课堂教学顾“此”失“彼”,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顾了“主体”,失了“主导”过去我们的课堂长久地被教师主宰着,教师是导演,学生则是演员或是道具,教师完全操纵着课堂,课堂上教师往往是“一言堂主”,纯粹是教师说了算,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便沦为了“接受的容器”,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学习。当新…  相似文献   

3.
体育运动的功能对于“特殊学生”来讲意义重大,开展“特殊学生”的体育课有其特殊的社会意义。从“特殊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出发,分析了开展“特殊学生”体育活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赛"龙舟"     
一、游戏目的1.作为“龙”的传人,模仿传统的赛“龙舟”活动,让学生很自然地增强自信,产生民族自豪感。2.提高学生身体平衡和双人配合能力,增强腰腹力量和竞争意识。3.培养学生上下肢及全身的协调配合能力和拼搏、进取的精神。二、游戏准备1.器材:能背在背后的“龙”头4~6个,彩带及固定彩带用的小铁钉若干个。2.场地:在平坦的场地上用彩带围成1.2~1.5m宽、6~10m长的“河道”(河道数可根据学生人数而定)。三、游戏方法1.学生两两自由搭配,手拉手坐在对方的脚上,做成一只只“小船”。2.将学生分成4—6对为一组,分别在“河道”起点坐好,背向…  相似文献   

5.
于文忠(山东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来稿认为:“情境教学”的“三化”包括:课堂组织趣味化;教学语言儿童化;教学手段形象化。1课堂组织趣味化爱听故事,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根据这一天性,我把整节课的内容融入自创的童话剧中,师生在故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达到在“玩乐”中锻炼身体的目的。如“猫捉老鼠”一课,我扮演猫,让学生扮演老鼠。表演中我做出“猫”猛扑、静待战机等动作,同时引导“鼠”逃窜时加上“躲、闪、窜、爬、滚”等动作;再加上“喵”、“喵”的猫叫声,“吱”、“吱”的鼠叫声,游戏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得多 ,学生练得少 ,致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为此 ,笔者采用了以“导、学、测、讲、练”为程序新的教学模式 ,即“五步教学法”。  下面文以BookⅢ .Lesson5 4 ,“ChristmasDay”为例 ,谈谈“五步教学法”在阅读课中的应用。  一、导学  “导学”的目的在于揭示教学目标。“导”和“学”绝对不是分开的 ,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使“导”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做到导中有学 ,学中有导。如讲BookⅢ .Less…  相似文献   

7.
“教学合力流程”是中学数学研究课题《“自探、导学、超越、创新”教学法研究》的中枢 ,是在十几年教改实验中不断反思传统教学定势的总结成果 ,是优化教学过程、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尝试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合力流程”的界定“教学合力流程”是以“自探”和“导学”为基石 ,以“同化型”师生关系为前提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在教师积极参与等多向型互动的外驱力作用下 ,引发认识主体敢于超越、展现创新能力的意识涌动并逐步实现其实践能力内化的合力运作过程。这一合力运作过程的价值取向在于迁…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英语教学就是教师把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活动。教学过程中“单边”行为代替了“双边”活动,老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学生缺乏参与意识,缺乏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而“新课标”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索,合作探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再次对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和“主体”进行探讨。分析了体育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及体育学习中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认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辅相成,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实施以来,体育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动”的时间不断增加,“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动”的空间逐渐扩大,“动”的形式更趋灵活,“动”的密度逐步加大,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然而,在这些表面上热闹非凡的“动”态中,也出现了一些异常的“动”态。对此,我们应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奥运舵手"所具备能力的分析,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忽略了与社会的衔接,有明显的短期行为;"奥运舵手"即情商的五种能力是学生对社会可能做出的贡献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学模式应明确提出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奥运舵手"即情商的五种能力;评价体系应注重引导和加强对学生以后影响深远的"奥运舵手"所具备的五种能力,即情商的细化后分别评价。期望能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人文奥运"理念促进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我国办2008奥运会时所提出的三个理念,它反映了奥林匹克宗旨,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人文奥运精神和理念倡导体育运动的人文文化,进一步推动和发展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教育与中国大学生体育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中国大学生体育教育中进行奥林匹克思想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人生哲学教育以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奥林匹克教育已成为现代大学生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它和中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互相驱动,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学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公民。武术教育作为当代大学教育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大学通识教育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武术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尚武精神、爱国主义,意志品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付建民 《体育学刊》2006,13(6):75-77
依据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结合我国大学体育特性和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用科学发展观,将“绿色、科技、人文”与大学体育的“健康、知识、素质”结合起来,构建“多元整合教育模式”,并从它的必要性、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内涵和特性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奥运会的承办历史进行研究发现,奥运会的承办国在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服务的同时都承载着本国的发展目的。但是,由于疏于掌控,一些国家也出现了本国目的的过度追求,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国际影响。为避免此类现象在第29届奥运会上发生,依据《奥林匹克宪章》和《主办城市合同》的规定,对北京承办奥运会的政治目的、经济目的、文化目的以及体育目的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梳理,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生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这不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奥林匹克教育还具有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发展完满人性、丰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论“人文奥运”理念与高校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及其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杜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101-103,110
伴随着我国积极准备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进程,以弘扬奥林匹克理想为核心和以"人文奥运"为主要理念的奥运热潮正在中国各地掀起。青年大学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体,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成为品德、心智和体质全面发展的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青年人在体育运动中走向完善,这是奥林匹克运动教育所追求的核心价值。为此,高校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应以奥林匹克知识教育、奥林匹克的思想教育和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为主要内容,从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高校广泛、深入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校体育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对接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冯霞  尹博 《体育学刊》2004,11(4):4-6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蕴涵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其文化价值、教育内容和素材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的背景下,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将不可回避奥林匹克运动对青少年的巨大影响。中国学校体育应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选择地借鉴与吸收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价值,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学校体育自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我校体育课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立 《山东体育科技》2004,26(2):75-77,81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对山东省14所高校体育课程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课程模式,并在两个体育专项班进行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