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杭州折扇     
夏天到了,你一定想找一把扇子,借来一股凉爽的风,消消暑气吧。扇子的种类很多,有折扇、羽毛扇、葵扇、竹编扇、麦秆扇等,这里我介绍的是著名的杭州折扇。  相似文献   

2.
扇子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红楼梦》一书中描写的扇子以折扇为主。中国折扇起源于北宋时日本、朝鲜的传入。《红楼梦》运用折扇对丰富人物性格起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即以写折扇来表现人物的深层性格,借此塑造典型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王建国 《学子》2004,(9):57-57
扇子功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在舞台上演员运用扇子基本动作有托、转、合、遮、扑、抖、抛等。演员借助手中的扇子做出各种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感情。京剧中生、旦、净、丑各行都有扇子功,但以小生、花旦、闺门旦使用最多,表演技巧更为丰富。戏曲舞台上使用的扇子,有大折扇、小折扇、团扇(宫扇)、羽扇、蒲扇、竹扇、鹅毛扇、芭蕉扇等多种。  相似文献   

4.
扇文化之最     
扇子是一种驱暑纳凉的用具,方便易用。它在我国灿烂的文化园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到的艺术特征。最早的扇子:多为羽毛所制,“扇”字“户”下从“羽”,故称“羽扇”。《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始于殷代,用雄雉尾制成,故之为“翟扇”。最早的折扇:折扇又名蝙蝠扇、聚头扇,兴起较晚。北宋宣和年间,朝鲜的折扇传到我国。明朝皇帝朱棣十分喜爱折扇,把它作为恩赐大臣的赏品,强令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本文在阐述扇子的种类与功用的同时,着重论述了团扇与折扇的书画美与装饰美。  相似文献   

6.
扇子仙女     
在一个遥远的、山清水秀的地方,有一个扇子王国,那里住着的扇子可多了,有功能齐全的电扇,有长着长长的五彩羽毛的羽毛扇子,有可以伸缩的折扇,还有绢面真丝刺绣的宫廷扇和散发着幽香的檀香扇……那里的扇子大多数是娇生惯养的小姐,住在那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当然,有富的就必有穷的,那就是没有漂亮衣裳的葵扇妹妹,她住在稻草屋里常常受别的扇子小姐欺负。一个冬天的夜晚,皇宫要开一个会议,葵扇妹妹也被请去了。会议开始了,先由扇子国王讲话:“现在,我们要选一个最美的、最聪明的扇子姑娘登上‘扇子仙女’这个宝座。”大家七嘴八…  相似文献   

7.
扇子在几千年的使用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广和不容忽视的:它被赋予了政治道德意义;秋扇见捐反映出特有的文化心态;羽扇与名士形影相随;芭蕉扇得名是美妙的错误;婚嫁有用扇的习俗;扇子是戏曲的重要道具;扇子与妓女有微妙的联系;折扇来历的探究,饶有意味;扇面题字作画,艺术独特。  相似文献   

8.
白天鹅     
“巩老师,北京来件。”“我的?”我吃惊地接过来,署名“白天鹅”。我的心中立即升起无尽的喜悦:“我的学生寄的。”“快,看看寄的是什么?”同事在一旁催促着。包裹共两层,最后露出的是一把7成新的折扇。“哈哈,你的学生怎么在金秋十月送把扇子给老师?”同事笑着走开了。我轻轻地打开这把扇子,里面的画面太熟悉了,蓝天白  相似文献   

9.
扇子的文化     
扇子是许多人爱好的玩物。说起扇子的历史,其实,它的应用始于很早的时候,大约在晋代之前就有人用了。传至今日,它的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最普通的有纨扇、折扇、葵扇、芭蕉扇等。其制作也很有讲究,纨扇制作之精致,与粗糙的蒲扇实在有天壤之别,纨扇好比北平的少奶奶,蒲扇则好比山村里淳朴的山民。  相似文献   

10.
白天鹅     
“巩老师,北京来件。”“我的?”我吃惊地接过来,署名“白天鹅”。我的心中立即升起无尽的喜悦:“我的学生寄的。”“快,看看寄的是什么?”同事在一旁催促着。包裹共两层,最后露出的是一把7成新的折扇。“哈哈,你的学生怎么在金秋十月送把扇子给老师?”同事笑着走开了。我轻轻地打开这把扇子,里面的画面太熟悉了,蓝天白云下,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正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最早的扇子,传说始于虞舜。晋代崔豹《古今注·舆服》记载:舜受尧禅让得天下,为了广开视听,求得贤人辅助,而作"五明扇"。由此可见,我国早期的扇子并非用来生风祛暑,而是帝王们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将治国的主张写在扇子上,用来昭示清明的。相传折扇起源于日本,  相似文献   

12.
扇子的命运     
<正>我是一把扇子,一把用金色棉锦织成的折扇,外表十分精致,我的骨干可是由十五根檀香木制成的呢!主人把我拿在手里把玩,时不时打开我,轻轻摇晃,风中便飘散着阵阵香气。主人十分爱惜我,每次打开我的时候都小心翼翼,不可能会让我的扇面上有任何划痕。主人把我带到学校,他的同学们可羡慕啦!每当有人想把我借去玩一会儿时,都会被主人毫不留情地拒绝。  相似文献   

13.
天气炎热难受,人们用电风扇或空调来消暑,但遇到停电时,就只得用扇子消暑了。扇子有木扇、竹扇、葵扇、蒲扇、纸扇等等。为了要风大,人们还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人力机械风扇,使满堂生风,与今天的电风扇比,只不过是动力为人力而不是电力罢了。扇子不仅可消暑,还可作为礼物赠送亲友;歌舞戏剧,用扇子作道具。我国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葵花向阳”的扇子舞,造型优美、舞姿迷人;相声演员,一扇在手,说来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杂技演员,也有用折扇作道具,进行扣人心弦的表演。扇子文化,人们很喜爱,因此不断创新。四川自贡用细如头发的竹丝编…  相似文献   

14.
扇子家族     
扇子,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光辉历史。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形形色色的扇子便蜂拥而至,有纸扇、绢扇、折扇、芭蕉扇等等。各色各样的扇子也为不同的人所青睐。回首蜀、魏、吴相争的三国时期,蜀国军师诸葛亮,手持鹅毛扇,用心思考,一个个出奇制胜的克敌之计便涌上心头。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世人赞不绝口。于是,鹅毛扇成了智慧的象征。纸扇又是不少文人墨客的标志,它集中国之“国粹”于一身,那出神入化的书法,笔墨真是运用得淋漓尽致,煞是好看。而且纸扇上还有山水国画,祖国之大好河山跃然纸上。一把普普通通的扇子便身价百倍了。江南…  相似文献   

15.
孙铭 《少年月刊》2011,(1):111-112
花梯滑翔离手——飞蜥 飞蜥常年在树上活动,很少下到地面,但它们个个都是花样滑翔高手。尤其擅长环状滑翔。它们之所以能飞行,是因为身体两侧各有一把皮“折扇”——翼状皮膜。不飞的时候,皮膜像扇子一样折向体侧后方。飞行时,  相似文献   

16.
扇子     
农历六月份有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小暑”和“大暑”。地处北半球的我国进入盛夏,酷热难耐,暑气蒸腾。为了驱暑降温,聪明的古人于是发明了扇子。从古到今,我国流行的扇子大约有四种,即:羽扇,团扇,折扇,葵扇。羽扇。这是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扇子类型。羽扇的制作,大约是古人从鸟的翅膀可以煽风这点上受到了启发。据《拾遗记》(作者为晋朝人王嘉)记载,周昭王曾让人用青凤等鸟羽制成扇子,“清风四散,冷然自凉”。可见羽扇的使用,在我国至少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不过民间制作羽扇最常用的材料多是家鹅、大雁(野鹅)的翅…  相似文献   

17.
(一)相传,有一次乾隆皇帝命纪晓岚书写折扇,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书毕,乾隆看了看折扇,说:“这首诗你丢掉了一个字。”臣子奉命为皇帝写字,如此粗心大意是有罪的。纪晓岚接过扇子一看,果然将首句的“间”字漏写了。但他稍动脑筋,便镇定地说:“没丢字,我写的是词不是诗。”乾隆吃惊地说:“如是词你读来听听。”于是纪晓岚看着扇子读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乾隆听罢,哈哈大笑,举起大拇指夸奖道:“聪明得很,狡猾…  相似文献   

18.
生财有道     
卡通扇摇来财富风1973年,陈记强出生于广东省增城市中新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999年五一黄金周,来广州旅游的人很多,陈记强在天河城一带摆地摊卖工艺品。一天中午,天气十分炎热,他看见一个旅游团从身边走过,每个人都大汗淋漓,大家都不停地叫嚷着:"南方的太阳咋就这么毒啊!"陈记强心想:"这么热的天,去批发一些能随身携带、除燥降热的小扇子卖给来旅游的人,可能会大受欢迎!"当天下午,陈记强跑到广州一德路小商品批发市场,进了一批竹木质的折扇和由金属边与塑料杆围成的宫廷扇(俗称美人扇)。果然,扇子的销量很不错。卖了几天后,他发现,结实粗犷、印有字画的竹木质折扇,顾客大都是中老年男人,而印有杨玉环、王昭君等美人图的宫廷扇则备受女人青睐唯独没有适合年轻人及儿童的扇子。  相似文献   

19.
正扇子,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把折扇在手,往往体现主人的身份。如今的成扇,已成为收藏市场上的宠儿,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收藏门类。即便是以往人们不太注意的扇骨,也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青睐。扇骨,是一种中国传统工艺,是采用各种雕刻技法的工艺制作。扇骨不仅使折扇具有实用功能,也蕴涵着极富魅力的艺术价值。扇骨的材质:竹木牙角的大千世界扇骨作为折扇的门面,总是首先成为收藏者玩味把赏的对象。从明代开始,扇骨的制作工艺逐步提高,充分运用了  相似文献   

20.
香扇     
扇子,一件平常的东西。在现代人看来,它是一件原始的物品。扇子,轻轻的,给人一种柔柔的感觉,那样高雅、清新。我一直对扇子抱有一种喜欢的情结。我喜欢小巧玲珑的扇子,娇滴滴的,有一种古代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