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作为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已经广泛的出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既然是两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联系与区别。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正确的科学态度的养成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英语教学的角度阐明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程伟伟 《考试周刊》2011,(59):172-173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性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科学素养.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物学教育改革中,探究性学习对于生物学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特别是必修课、选修课中研究性学习的设置.更有必要将探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纳入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职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更能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同时培养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发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出现,并由此开始了我国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常见于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和多种课堂教学中。作为一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探究性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和探究性活动的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进行批判性和逻辑性思考。如何将探究性教学方式运用于生物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总结。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新颁布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学过程中“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因此,科学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语文教学,成为初中教学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1.课题研究的目的。自2003年6月起,我们英语科组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初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渠道。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围绕问题共同研究、解决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过程。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走向社会;要对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做好指导和调控,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作为活动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原则,即到位而不越位、参谋而不代谋、指导而不指令。  相似文献   

9.
董桂美 《现代教育》2011,(Z1):111-112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性探究性活动,实现自我发展,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应该怎样更多、更好地掌握这些信息呢?有不少专家指出,有两条思路:一条思路是"高效的学习",另一条思路是"研究性学习"."高效的学习"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性学习重视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别是信息的处理能力.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一次革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作为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方式,已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识、接受和采纳.那么,如何让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呢?笔者的体会是: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科学地开展“三个一”的研究性活动,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探索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美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所指的研究性学习在英语中有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即inquiry learning或inquiry—based learning(探究性学习)和problem—based]eamlo.g(基于问题的学习)。它们二者没有实质的区别,都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知识的能力和批评性思维的习惯为宗旨和目标,都是要求学习者实现主体性的参与,学习的过程都是在问题情景中进行的;前者突出强调学习过程的性质是探究,而不是填鸭式的说教;后者强调学习过程的组织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而不是现成内容在师生间的机械位移。  相似文献   

13.
对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研究性学习能否正确理解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成败。研究性学习包括研究}生学习方式和研究性课程,这是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两个并行的概念;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也是既有诸多区别又有不少相似之处,且探究性学习能有助于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研究性学习并不排斥接受学习,问题与答案也同样重要,学生是主体且对教师的指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列入高中课程计划,对于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在认识上,要把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发展作为一切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践上,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组织、指导学生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选择研究专题,与学生一起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引导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增加体验。获得发展。“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对于其他的教学活动有着借鉴和指导的作用。要大力提倡教学活动的探究性,积极探索并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当前在探究教学实践中存在各种不同的观念:认为探究性学习等同于研究性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应摒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削弱了教师的指导功能;探究性学习只面向少数“精英化”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是确定不变的等等。只有深入理解探究性学习的核心理念,才能真正实现其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教学要求“知行统一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思结合强化师生互动和全方位开展研究性教学”,尽其所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修订教学大纲指导和规范研究性教学,加强教材建设适应研究性教学,提高师资素质开展研究性教学,优化硬件建设全程开放式教学,才能将研究性教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合作性及探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自主性、合作性与探究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构建良好的学习方式给予探讨,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8.
潘涌 《学语文》2005,(1):4-5
探究性学习,又称研究性学习。为了区别于过度学术化、专业化的专家研究。也为了对英文词源(inquiry learning)的尊重,我们选用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提法即探究性学习。它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应用即为语文探究性学习。就价值取向而言。语文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具有突出的意义。第一。语文探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的阐述了“研究性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剖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 ,提出了“研究性学习”整个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的观点 强调“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实质上是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中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和信息,从而培养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学习过程。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更多地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而兴趣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与感悟,让学生更多地采用研究性学习,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传授知识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