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长入说质疑     
王力先生根据中古去、入声字在上古的用韵现象、中古某些字的去、入两读现象及谐声字中的去、入谐声现象得出的上古有“长入”声调的提法值得质疑,理由是:一,根据中古去、入声字在《诗经》用韵和《说文》谐声等材料中的使用比数及入声与平、上声的关系看,长入说的论据并不充分。二、无论是《诗经》用韵还是《说文》谐声材料都表明去声与平、上声的关系要比与入声的关系密切得多,长入说只注重了去声与入声的关系,而没有正确对待去声与平、上声的关系。三、在汉语语音史中,相配的入声韵与阴声韵发展到入声韵消变为阴声韵时,两者对应的韵母中必有一部分不能完全相同;调类相承的同音音节,其韵母的发展结果一般也是相同的。而“长入韵”发展到中古消变为阴声韵后与其原所配阴声韵的中古音韵母一一相同,这说明它在上古不是入声韵而是阴声韵。  相似文献   

2.
大同方言里存在着大量的四字式熟语,内容广泛,结构凝炼,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它使话语更生动,更风趣。本文收录了七百余条流行于大同一带的四字格,每一条先作简要的解释,然后举出例句。对于有几个义项的四字格,则分别释义,举例。四字格按照其首字在大同方言的读音,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等五类排列,每一类再依据首字在大同方言中的声母排列。  相似文献   

3.
中古的入声字。在《中原音韵》(以下简称《中原》)里已经全部收入阴声部内。其中有部分入声字在《中原》里同时收在两个阴声韵类。比如来自中古“屋烛”韵的部分字,《中原》既收入“鱼模”韵,又收入“尤候”韵。来自中古“药译觉”三韵的部  相似文献   

4.
可以利用方音归类法把二、三声字分开。例如:儿童 人人 青石 没油 耳桶 忍忍 青史 没有 第一行的“儿、童、人、石、油”是阳平字,第二行的“耳、桶、忍、史、有”是上声字。用方音去念时,二、三声调值区别很明显。利用二、三声调值的不同,完全可以把方音里的二、三声字分开。按方音分开后的二、三声字(阳平字的古入声字除外)也即普通话的二、三声字。如上面的例词“儿童”等澄扛话中的阳平字和“耳桶”等澄江话中的上声字同时也是普通话的阳平和上声。  相似文献   

5.
古入声字的识读,是学习古汉语、掌握近体诗格律的关键。这里介绍古入声字识记法之一,即通过古四声歌诀识记。前人王鉴曾作《四声纂句》,旨在将汉字按中古四声辑成四字成语,以助辨识。今仿其例编成为古四声歌诀如下,计40句,有心者稍加浏览,不但可以迅速记住40个入声字(每句末字),而且还能对一些中古平上去声字有所了解。歌诀如下: 河海未测,官场势恶,朝野俱寂,明捧暗克。依草附木,钩腿斗角,垂死挣扎,无可救药。 仁美睡觉,忠保御敌,兄弟恕目,相翦大急。挥手告别,超本背末,无祸自福,为善最乐。 兰紫桂白,梅有傲骨…  相似文献   

6.
《琼林雅韵》的编著适应了明代中叶逐渐兴盛的南曲的创作及演唱需要。这部韵书平声不分阴阳,全浊声母依然存在,入声派入三声,其语音上的特点既不同于正宗北曲韵书《中原音韵》,也不同于正宗南曲韵书《洪武正韵》,颇有些不南不北的味道。这是由入明之后处于上升阶段的南曲积极吸收北杂剧的成份,进而演化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南北合腔(套)所决定的。这种新的戏曲形式用韵特点主要表现在对入声字的处理上:入声字既可单独押韵,也可与平上去声通押,运用灵活。《琼林雅韵》平声不分阴阳,而又入派三声正是这种南曲用韵的记录和反映,因此它是一部南曲曲韵专书。  相似文献   

7.
诗词教学不能没有音韵学知识的指导。运用音韵学可以帮助诗词学员树立语言变化发展的观点,并有助于理解入声韵、分析平声韵部和选择四声五音。  相似文献   

8.
同音字表 说明:1、本表先以韵母分类,再以声母分类,后以声调分类。顺序依语音统一节的声、韵、调 2、鉴于调型符号不易区别,本表声调一律以调类顺序号标注。 3、字下加点号者为中古入声字。  相似文献   

9.
在声乐教学歌唱咬字吐字的训练中常常会发现如下一些问题:思想上重声轻字,即想声音多,想语言少;汉语的基本概念模糊,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发声训练和歌唱咬字吐字相互脱节、衔接不够。需要从转变对歌唱语言的认识和基本概念及从解决歌唱咬字吐字的训练和日常说话习惯的矛盾入手;同时要弄清声母与韵母的关系,解决好字与声的矛盾;还要遵循歌唱语言的原则和规律,做到字与字衔接、字与声相连。  相似文献   

10.
古今字浅议     
本文通过对古字、今字的不同含义的阐述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字学家对古、今字的诠释,提出了用字上的古今字与造字相承上的古今字的不同,得出了解古今字的目的在于理解古籍中的注释并纵向认识汉字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韩愈古体诗用韵情况的考证,归纳出阳声韵(赅平上去)15部,入声韵11部,阴声韵(赅平上去)11部;还与同时代诗人白居易古体诗用韵情况进行比较,发现韩愈用韵不如白居易宽。此外,还发现韩、白诗中“浊上叶去”的例证,说明“浊上变去”的现象在韩、白时代已露端倪。  相似文献   

12.
兰茂《韵略易通》阳声韵配收的入声,可推测出许多韵母读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母读音存在不同之处,这些异读在现代云南方音中部分仍有保留,体现出了兰书韵母系统在充分承继中原汉语特点的同时,又记录了云南方言的实际情况,揭示了汉民族共同语韵母系统继《中原音韵》之后的发展规律,也让我们看到此时云南方音的逐步形成及独立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叙化先生的《说解字六书疏证》是20世纪一部重要的“说学”巨。马先生为这部集大成之作倾注了数十年心力。该书的书样、体式富有特色,采用的研究方法中既有对传统朴学的继承,又有对现代语言学理吸取。该书与语音考察中声韵并重的特点,在语言字研究中重视利用生活经验和方言材料的特点,都值得语言字学悉心体会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歌唱的咬字、吐字在声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是完美表达歌曲思想感情,完整表现声乐艺术的基础,其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歌唱者的演唱效果.通过划分字头、字颈、字腹、字尾,运用关闭咬字,注意字、音、气的结合等,并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歌唱的咬字、吐字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四字词组的英语翻译较为普遍.本文从汉语四字词组的特点入手,结合广告词、成语、文言文、白话小说和政治性条文谈其处理方法和应该把握的原则,以期探索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云南人学习普通话,就一般而言,有三个大的难点:一是前后鼻音不分,二是古入声字绝大部分读阳平,三是没有撮口呼。本文想深入地谈一谈撮口呼韵母字的学习。 云南人没有撮口呼韵母,普通话的u、ue、un、uan四个撮口呼韵母,云南人分别读为齐齿呼的i、ie、in、ian。在普通话学习中,虽独立地掌握了u、ue、un、uan四个韵母的发音,但由于不知道汉语里哪些字读撮口呼,因此,常把撮口呼字读为齐齿呼,或把齐齿呼字读为撮口呼。  相似文献   

17.
古今字与同源字关系非常密切,前人对它们的理解和看法不一,弄清其间的真正关系很有必要。通过前人在这方面的论断及观点.论断其间存在的个别分歧问题;在古今字产生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古今字的产生有直接造词和间接造字之说:同时对它们的特点及其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8.
郭绍虞先生指出汉语的“语句组织中自然包含了声律的要求。结构严谨、音韵和谐的句子组织,既是语法问题又是修辞问题”。其实,英语的句子组织往往也要考虑声韵上的美感,只不过不同语言材料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声韵特点。对英汉声韵加以对比研究,会使我们对英语的音韵特点有大致的了解,在翻译和交流中可以使用更加生动流利、富于美感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古书中的用字情况非常复杂。在阅读中学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古今字、通假字、假借字、异体字等不同的用字现象。古今字,就是古今同词异形而又有区别意义的一组词。古字包含今字的意义,今字是为古字的某项意义而造的。关于假借字和通假字,段玉裁说:"大抵假借之始,始于本无其字,及其后也,既有其字矣,而多为假借。"(《说文解字.叙》注)。异体字是音义完全相同,只形体有所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一组  相似文献   

20.
陈澧的今音学研究影响很大,其今音学研究的方法、结论主要体现在《切韵考》一书中.陈澧考证《广韵》反切的方法为“系联法”,通过对历代反切以及《广韵》反切的了解把握,确定了其研究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利于陈澧对声类、韵类的归纳分析,然而在《广韵》中,也还有很多与其原则方法相龃龉的情况.陈澧使用反切系联法将《广韵》切语上字分为40类,反切下字分为311类,得出既不同于中古36字母,又不同于平水韵206韵的声韵类系统,使人们对《广韵》的声韵类系统有了新的认识,对于进一步认识切韵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陈澧在《切韵考》一书中,也提出了许多关于音韵学及音韵研究的重要观点和看法,对于全面深入了解古代音韵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