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近年来网络虚拟交往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往模式,为人们提供了平等交往、广泛联络、自由活动的新平台,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交往领域,对人们的交往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网络虚拟交往并不意味着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否定,恰恰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发展和补充。因为不管是现实当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虚拟网络中的人际交往,交往主体都是社会的人,都离不开社会实践。网络交往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实践活动,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体现在其中,并未超越马克思所讲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  相似文献   

2.
作为发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的一种新型人际交往方式,网络人际交往为人的生活增添了一个虚拟的维度,也使人际交往变得方便快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但当今网络人际交往可能会对交往主体人格发展形成负面影响.本文按照交往的目的性将网络人际交往进行分类,对网络“虚拟”人际交往和网络“现实”人际交往两种交往方式进行反思,以期引导人们提高自觉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好 《科教文汇》2009,(18):69-69
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沟通方式,迎合了现代大学生的交往需要,但同时也弱化了大学生的现实人际沟通能力。本文结合大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对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沟通方式,迎合了现代大学生的交往需要,但同时也弱化了大学生的现实人际沟通能力。本文结合大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对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浅议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取得。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规定性、现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网络教育中的转化运用以及进行以网络道德为代表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张琪 《科教文汇》2007,(11X):23-23
网络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使人们的交往出现了新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希望从中找到对策以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7.
网络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使人们的交往出现了新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希望从中找到对策以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8.
长征精神是红军百折不挠的象征,是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的一座丰碑,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精神的一种升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赋予了长征精神新的时代意义,长征永远在路上,弘扬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团队协作精神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交往亟需道德文化支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网络交往是当代人类全新的交往方式,实现了人类社会交往史的伟大变革。网络交往在飞速发展,极大拓展人的交往视野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和潜在的隐忧。网络交往的规范发展亟需道德文化支撑。道德文化支撑具有相对优越性和现实可能性,将极大促进网络交往本来面目的恢复。网络交往将告别黑客伦理和私有文化时代,步入网络规范时代,成为未来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效果,为高校创造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经验。方法: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32名大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为期7周的交往能力训练。结果:大学生通过团体活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提高了沟通水平与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技能。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对提高大学生交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姜艳 《科教文汇》2008,(26):32-33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效果,为高校创造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经验。方法: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32名大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为期7周的交往能力训练。结果:大学生通过团体活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提高了沟通水平与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技能。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对提高大学生交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炉进 《金秋科苑》2009,(6):238-238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等,这凸显了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时期,研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更具有其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素质教育的主导性要求、市场经济的紧迫性要求、开放环境的适应性要求和民主法制的规约性要求四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树立全面发展观的必要性,并提出大学生树立全面发展观的基本路径:1.转变重物质轻精神的观念;2.转变重专业训练轻人文培养的观念;3.转变重个性发展轻适应性发展的观念;4.转变重网络交往轻现实交流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等,这凸显了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时期,研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更具有其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出现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它在给高校"95后"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由于过度依赖虚拟世界和网络社交,"95后"大学生人际交往浮躁、不深刻,交往过程中诚信缺失,冷漠化严重,导致逐渐形成人际交往障碍。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提升自身新媒体素养,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网络,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关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加强"95"大学生现实交往能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梁洁欣 《内江科技》2009,30(6):59-59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也出现了众多的网络伦理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提出图书馆应为构建大学生健康的网络伦理道德、构筑和谐的网络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信息网络的勃兴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世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人们现实生活世界的交往局限,引起了传统社会交往的变革。同时形成了网络交往的新模式,这也使得人们有了另外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也影响了一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柳隽宇  祝志国 《科教文汇》2010,(29):195-196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由传统的交往方式转向新的交往方式,预见两种交往方式将会长期共同存在和发展。指出大学生交往的特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不同学段的特点,大学班级教育管理者掌握着这些交往方式和特点,便于指导大学生进行健康交往和有利于提高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水平。研究大学生交往方式和特点,为大学班级教育管理者提供理论指导和有效进行大学班级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试就这一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茜 《科教文汇》2011,(22):174-175
本文通过大学生存在的人际交往误区,引出在人际交往中被我们所忽略但又影响了一定人际关系的态度问题。与人为善、尊重他人是良好交往的前提,但关爱自己、有限度地关爱他人却是完善、保障良好交往的关键所在。通过总结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经验,作者从另一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在现实中存在且被所忽略的交往问题与原因,并希望大学生在交往中应该采取比较完善与合理的态度,进一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交往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空间的崛起 ,使交往伦理面临一种全新的境遇。与现实社区中建立在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基础上的交往伦理不同 ,网络交往伦理是以身体不在场的匿名交往为基础的 ,因而具有道德主体不确定、伦理规范多元化、道德评价尺度相对化等特征。建构网络交往伦理的根本目的 ,在于引导网络交往迈向一种真正平等、民主、自由、兼容、共享、公正、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