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伦理学角度反思经济运行中政府的制度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制度行为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认同、尊重和保护市场经济活动中每个主体的合法利益,维持市场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制度伦理有失公正,制度所体现的伦理精神有违社会道德的合理性目的,这是造成现阶段经济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运行中政府制度行为的道德性问题,就必须在政府制度行为中贯彻落实必要的伦理精神,使政府制度行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合目的性要求;明确政府制度行为的道德原则;建立规范政府制度行为的道德保障系统,以便从外在着手制约政府制度行为中的不道德现象。  相似文献   

2.
孙登科 《科教文汇》2008,(6):128-128
行政程序作为规范行政权,体现行政法治形式合理性的过程,是实现行政法治的重要前提,而行政程序的发达与否是衡量一国行政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现代行政法中,行政程序具有极其重要的法律地位。有学者认为:“行政程序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作出行政决定所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间和顺序的总和。此观点认为只是行政程序是行政机关行为应遵守的程序,行政相对人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鉴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政府管理中面临的权力运行畸变和行政伦理失范的现实困境,在我国建设责任政府必须以加强外部权力运行控制和规范内部行政伦理约束为切入点和立足点,通过发展系统、有效的外部控制机制和内部约束机制为建设责任政府提供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4.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在经济生活中管理、监督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的一整套规则、政策和法律的总和。以用来规范个人信用活动当事人的信用行为,提高守信意识,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提供制度保障。文章从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入手,阐述了我国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接受现有140多个成员国“非歧视的、自由的、可预见的、更具有竞争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也就是接受了对其自身法律制度的压力和挑战。对于中国行政法制而言,必将提出全球化的法律规范如何与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律相整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管制机构观念与职能的转变,现有行政法律制度不能完全适应WTO规则中关于平等性和透明性规定的要求,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体现。重塑会计诚信、规范会计行为不仅要靠法律制度作保证,还要靠职业道德来实现。会计法律制度建设与会计职业道备建设两者缺一不可、相畏相成。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规范的基础和理要补充,它在制度无法弥补缺陷时起到修正作用,是会计法治的人文基础;会计法律规范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制度保障作用,是维护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可见,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具有互补性,我们不以完全依赖会计法律去规范,更要注重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顾伟 《科教文汇》2007,(7X):107-107,109
行政诚信作为行政程序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较为宏观的原则,从该原则派生出的行政程序制度有行政行为的承诺制度、行政合同的私权介入制度、行政制裁不类推制度、行政无过错的自我证明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将有效地提升政府在公众中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行政诚信作为行政程序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较为宏观的原则,从该原则派生出的行政程序制度有行政行为的承诺制度、行政合同的私权介入制度、行政制裁不类推制度、行政无过错的自我证明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将有效地提升政府在公众中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一、业务需求背景 近年来,邯郸市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依法实施、全面真实、注重实效、便于监督、高效快捷为原则,把规范行政权力、推进公开透明作为深化政务公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载体,作为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作为思想革命、理念提升、体制创新、机制完善、作风转变、源头治腐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逐步深化建设邯郸市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项目(简称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诚信作为行政程序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较为宏观的原则,从该原则派生出的行政程序制度有行政行为的承诺制度、行政合同的私权介入制度、行政制裁不类推制度、行政无过错的自我证明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将有效地提升政府在公众中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设立行政审批中心显著提升了当地企业进行创新投入的可能性和投入水平,但这一政策效果仅存在于企业主没有从政经历、处于低壁垒行业和处于东部地区的企业。进一步分析发现,缓解企业面临的资源约束、减少政府干预以及改善企业主的主观感知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机制。这启示相关部门应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为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投入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  相似文献   

12.
由于法律制度、组织体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缺乏,我国专利行政管理职能制度长期滞后于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难以适应现阶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际需求。在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专利行政方面存在的管理职能定位虚化、执法职能手段单一和公共服务职能支撑缺乏三大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瓶颈。文章提出以新形势下政府行政职能改革的基本路径为依归,以继续强化专利行政保护职能、尽快健全市场监督管理职能作为专利行政职能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按照固本强基、提能扩权的基本思路,理顺专利行政部门与创新市场的关系,实现以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为牵引的专利行政职责制度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3.
起源于德国的信赖保护原则,被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其他国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承认,从而使得信赖保护原则成为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的行政法治中有重要价值,是我国构建法治政府和诚信政府之必需。尽管信赖保护原则之理念逐步获得共识,但规范相对薄弱。理念与规范之间的差距与博弈亦非常明显。随着司法实践和行政法治的推进,理论需要进行深度探索,规范内容也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青年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政策、法律与习惯法是三种不同的制度支撑因素,三者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政策曾在青年社会建设参与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法律是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的支撑制度;民间习惯是对青年社会建设参与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青年社会建设参与支撑制度,需要正确处理政策、法律与习惯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瑞瑞 《大众科技》2014,(7):200-202
近几年,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方兴未艾,理论界也大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其源于宪法上"各级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的规定。然而无论是深究法律监督权的产生及其发展的全过程,还是细察检察机关的权力属性,都无法从中找到法律依据。应该从宪法的整体规定出发而不是片面地以"法律监督者"角度理解检察机关的监察权,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也不是宪法、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主业,以检察权监督审判权的制度安排来鞭策依法行政才是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真意所在,行政执法检查监督也才有合法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讨关于我国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管理规范的问题。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管理措施,发现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伦理执行有漏洞、行政管理缺位,折射出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管理态度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功利心对道德底线的冲击。因此在改进关于我国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管理规范时不仅仅要从客观方面完善法律制度、加强伦理执行以及行政管理,更重要的是从主观方面转变管理态度、提高研究者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7.
廉睿  孙蕾 《情报杂志》2021,(1):79-83,61
[目的/意义]在情报法治体系建设中,存在着“软硬兼备”的特殊现象,所谓“软”,即“软法性条款”;所谓“硬”,即“硬法性条款”。由于“软法性条款”(“半软法性条款”)和“硬法性条款”具有效力上的互补性,因此,以“软法性条款”为切入视角,有利于透析《情报法》的内在构成要素,并为未来语境下的情报法治建设提供建议。[方法/过程]运用“连接词”分析和语义分析,可以识别出《情报法》中的“软法性条款”“半软法性条款”和“硬法性条款”。[结果/结论]“软法性条款”和“半软法性条款”广泛分布于《情报法》中,且占比分别为84.4%和3.1%。在立法层面,应拓展“软法性条款”与“硬法性条款”的有机转化模式;在执法层面,应建立“软法性条款”和“硬法性条款”的双重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专利制度中的行政执法权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专利制度中的行政执法权,主要包括专利行政许可权、专利行政处罚权、专利行政强制权、专利行政确认权以及专利行政裁决权,各项权力又由比其次位的行政职权组成,从而构成一套宽严相济的权力系统。本文在提炼和总结该权利系统、对其具体构架及其设置的成败得失之处进行剖析的同时,提出了完善我国专利行政执法权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Censorship exists wherever there is preselection of information made available to a particular group of potential users-that is, wherever there is an information intermediary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source and the user. Therefore, one cannot ask whether or not there should be censorship. Nor is it realistic to declare that freedom of expression should override censorship. A more useful approach is to ask what checks and balances should be in place to ensure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other basic information rights in the face of the necessity and reality of the information selection process. Two forms of legal intervention have been used to create our current regime. This article first examines delegation of the censoring/selecting power to particular intermediaries in the information cycle. Historically, power to select appropriate information for dissemination was delegated to the 'censors,' and examples of this approach continue in our law in such areas as access and copyright legislation and in unlegislated areas of the law such as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Second, the paper examines situations where the law regulates the censoring activity itself. In situations such as libel and obscenity, for example, our law preempts the intermediary by dictating the decision itself. The law, however, does not necessarily mirror actual decisions being made by information intermediaries. Empiric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selection/censorship decisions, which the current law might have been expected to affect, may be being made by other intermediaries and on other criteria than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law would lead one to expect. These 'extralegal' forms of censorship can be very effective, but are we content to leave those decisions without legal control?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more strategic empirical analysis of our current legal attempts to create effective checks and balances on the censoring decisions made by intermediaries will assist us in further law reform attempts.  相似文献   

20.
伦理道德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内在需要和调控力量,道德调节机制一旦发挥作用,将会以很低的成本,有效地规范市场经济活动.但道德调节机制并不是独立发挥作用的,它是与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和行政的、法律的“看得见的手”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