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风水观念起源于人类对生态环境认识、选择与实践的结果。风水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是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是长期生态实践经验的积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对风水理论发展的探究及扬弃,进一步认识其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以形成科学的生态风水学,有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2.
风水观念起源于人类对生态环境认识、选择与实践的结果,并不全是封建迷信的东西。风水中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地有机自然观,二是"藏风聚气"的生态理想,三是环境保护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仁与生态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仁爱"伦理,其本身包含着极其深刻的环境伦理.而它就集中体现在儒家的"仁"学.儒家从家的亲情开始,在家庭中培育这种恻隐仁爱之心,然后将这种仁爱之心扩展到自然界的生命之物,进而到无生命之物.这就是儒家之仁,这样的人也就是一个仁人了.这样,"仁"就与生态环境伦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与生态环境伦理在价值取向上是完全一致的,其实质就是生态伦理.它完全可以发挥主导作用,以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风水说源远流长,在堪舆风水说的影响下,宋代的家族或宗族组织为了保护“龙脉”或“风水”,禁止族人或外族人在祖坟山上或附近种植某些经济作物,禁止砍伐祖坟山上及其周围树木,有意无意之中避免了水土流失,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而采取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这些措施对当代的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可贵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以环境营造尤其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建筑环境营造为研究对象的传统风水理论中,有诸多关于植物选种、布局的论述,关于植物的风水理论又称为植物风水.风水理论中的植物设置不仅要遵宁基本的风水原则,还要符合植物的生物特性.  相似文献   

6.
在以环境营造尤其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建筑环境营造为研究对象的传统风水理论中,有诸多关于植物选种、布局的论述,关于植物的风水理论又称为植物风水.风水理论中的植物设置不仅要遵宁基本的风水原则,还要符合植物的生物特性.  相似文献   

7.
对于作为民间社会历史叙述的族谱及其风水的书写,人类学和新谱学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从社会整合的视角考察传统的风水理论与实践并不多。文章以生活在怀化辰溪县罗子山一带的七姓瑶作为考察对象,主要以七姓瑶之一的蒲姓族谱为中心,探讨蒲姓族谱中的"风水"书写与社会整合的文化关联。七姓瑶族谱中的风水书写以"得风藏气"为目标,强调方位,重视女性先祖的风水记载,尤其注重风水权属的记载。风水表征着七姓瑶的社会整合,龙脉即为父系祭祀群体的血缘象征,是宗族内部团结的文化符号。不同时期风水地的"统合"与宗族的"分—合"模式具有某种对应关系。对风水地的祭祀成为各房支族人身份认同的强化力量。  相似文献   

8.
对于作为民间社会历史叙述的族谱及其风水的书写,人类学和新谱学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从社会整合的视角考察传统的风水理论与实践并不多。以生活在怀化辰溪县罗子山一带的七姓瑶作为考察对象,主要以七姓瑶之一的蒲姓族谱为中心,探讨蒲姓族谱中的"风水"书写与社会整合的文化关联。七姓瑶族谱中的风水书写以"得风藏气"为目标,强调方位,重视女性先祖的风水记载,尤其注重风水权属的记载。风水表征着七姓瑶的社会整合,龙脉即为父系祭祀群体的血缘象征,是宗族内部团结的文化符号。不同时期风水地的"统合"与宗族的"分——合"模式具有某种对应关系。对风水地的祭祀成为各房支族人身份认同的强化力量。  相似文献   

9.
"风水"一词长时期以来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的象征。其实,"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理论来源。文章通过分析"风水"名称用词的演变,探讨了古代风水文化逐渐从官方走向民间,从科学走向迷信这一历史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改造者。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必须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然而,迄今人类所取得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由此产生了困扰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且在当代愈演愈烈。基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考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逐渐受到重视。"天人合一"思想中包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  相似文献   

11.
客家风水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我观以及和谐整体的环境观,把个体视为周围环境的一部分,把自然界(现实环境)视为人类的朋友,而不是人类崇拜或者征服的对象。客家风水文化的这种整体和谐的环境观有助于人们学会如何更好地作自然的朋友,营造健康快乐的心理环境;研究它对中国古代心理思想的挖掘以及当代环境心理、生态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风水理论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中神秘而有趣的现象之一,其中有诸多关于植物选种、布局的论述,蕴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在选择及配置植物时,需要符合植物的生态特性,这样才能起到调节环境气候,改善空气的温湿度及空气的流动,满足人们养身心、怡性情的作用。以风水学及植物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植物的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植物风水属性,以及庭院、村镇风水植物栽植的分析,探讨了植物在风水理论中的生态学意义,其目的在于合理利用植物优化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相似文献   

13.
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人类休闲时间日益增多,休闲空间日渐拓展,由此休闲文化备受学界关注。休闲方式的优劣与休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的全面发展。而生态休闲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深层逻辑关联。系统强化生态休闲方式理论研究,不断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文明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既是积极推动休闲文化研究的重要有机构成,亦是自主增强人的身心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更是自觉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依赖路径。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生态经济伦理是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相结合的产物。重视生态经济伦理,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建设,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文章主要从“保护先人生态文化遗产、营造现代园林空间、重置温馨养生居室、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四个方面,对新时期生态文化建设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湿地生态系统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随着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导致湿地污染严重、面积减少、生态功能甚至于丧失,这受到全球广泛关注,本文以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调查该地区湿地生态环境现状,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往往凭借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方式来追求高消费和高享受。这种传统的发展方式正使人类承受着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报复和惩罚。严峻的现实迫使人类进行思考和行动,结论是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可持续发展又源于环境保护,因此,建立健全环境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迫切。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环境立法滞后,有的制度还存在问题等现状,对完善我国环境法律制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的原生样态和典范形式,徽派建筑设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观念和民族审美意识,而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堪舆意识在徽派建筑设计中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徽派建筑的村落选址、建筑造型、设计样式、室内装饰设计无不蕴含着深厚的堪舆思想,考量这些堪舆思想及其背后富含的生态意义对深化徽派建筑设计的价值认知以及建构新的建筑生态美学都具有颇为切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人与自然环境作为出发点,阐明了在人与自然环境这对尖锐对抗的矛盾关系中,人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要求人类提高生态意识、自然环境意识和环境效益意识,并且强调只有从人类本身实现社会的根本改革,才可能找到解决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键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