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基于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中有关小学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教师、教育经费、硬件设备和校舍的数据,构建用于测评我国31个省(区、市)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及省域差异的指标体系和PLS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我国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已实现基本均衡,教育资源配置过程基本受供给与需求原则支配,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省域差异体现在各省(区、市)域内各指标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的策略包括:第一,推进我国小学教育资源配置走向优质均衡;第二,加强对小学学龄人口的统计和监测,动态调配教育资源;第三,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水平一般或略低但均衡的省份应全面推进各项指标发展,非均衡省份要提升其弱势指标和待提升项目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是教育公平的起点,随着我国实施教育发展战略的要求及滇西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定位于滇西北民族地区城乡接合部教育资源均衡的系统性和实证分析,立足于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以教育资源的配置为切入点,以丽江金山白族乡为研究区域,对研究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展开研究,以期为滇西北民族地区城乡接合部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提供意见建议。首先,调研滇西北民族地区城乡接合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现状;其次,分析滇西北民族地区城乡接合部教育资源均衡化配置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滇西北民族地区城乡接合部教育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找出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采用锡尔指数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从区域均衡的角度,探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校舍状况等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区域差异问题。研究发现: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非均衡性,尤以校舍质量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为甚。从资源相对占比看,东部整体上远超出中西部,而中部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略微占优,西部则处于全面不足的状况。按照各省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进行聚类,可将全国划分为四大区域,其中江苏、山东和浙江为配置水平最高区域;云南、甘肃和四川为配置水平最低区域。建议继续加强校舍建设;提升现代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各省所处分类区域,针对薄弱环节进行突破,最终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中等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县域小学教育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县域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则是促进县域教育发展的关键。目前县域小学教育资源的配置仍然存在不均衡的状况,为了探寻县域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特征,利用GIS技术将全国各县域的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县域小学在校学生数、师生比、县域小学图书册数、县域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教育经费投入等。同时利用DEA模型评估各省市县域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为县域小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我国县域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整体上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空间特征。在县域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上,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呈现高投入—低产出特征,而西部地区综合效率低下主要是由规模效率不足导致。为了实现县域小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要继续加强政府对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导向,定向培养师资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城乡合作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青海省民族地区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以青海省天峻县为个案,从师资水平、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三个方面来分析天峻县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探讨民族地区县域内小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发展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配置措施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于璇 《教育与经济》2021,37(3):59-69
基于2005-2018年全国时序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Dagum基尼系数以及扩展的分布动态学模型,实证考察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及时空演进趋势.研究发现,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明显提升,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非均衡特征;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绝对差异表现为明显扩大,呈现出两极或多极分化特征;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俱乐部趋同,且变动多发生在相邻类型之间,空间因素对资源配置水平的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当务之急必须强化省级政府统筹,建立区域均衡导向的教育资源投入保障机制;促进普职协调发展,扩大深度贫困地区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健全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提升高中教育扶贫资源配置效率,以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教育资源的内涵,建立了教育资源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了教育资源水平评价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教育资源水平进行核算。结果表明:河南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存在明显的差距,郑州、济源两市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最高,周口、驻马店、商丘三市最低。据此,提出了五个统一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理念,通过优化配置物质资源、优化配置教师资源,达到均衡配置河南教育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我国农村地区省际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情况,通过构建投入导向型的DEACCR&BCC模型,对2013年我国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利用Tobit回归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但省际差异较明显;从区域分布上看,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配置效率优于中部及东部地区;从教育阶段上看,初中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略高于小学阶段;教育资源投入存在冗余,东部地区尤为明显;高学历教师数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对于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是导致我国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失衡现象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资源合理化配置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是高等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文章通过引入h指数相关概念和相关性分析方法,获得学术影响力排名结果与各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的相关性结论,h指数可以作为评价区域高等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区域高等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资源区域配置对高等教育发展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在资源分配过程中还存在区域间高校分布差异过大、教育资金分配不均、教育资源缺少共享等问题,其主要形成原因是不同区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差异过大和国家政策、制度调整的影响。均衡配置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需要以系统论、结构论等资源配置理论为指导,进行我国高等教育区域资源均衡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研究——教育生产函数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教育生产函数的视角对我国中东部地区义务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统计描述和教育基尼系数分析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和校际间的数学教育质量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也非常不均衡.教育生产函数的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和校际间以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质量为核心的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和校际间数学教育质量的差异.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保障中东部地区义务教育质量公平的前提基础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心在于学校公用经费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2.
教育生产函数与义务教育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地区和学校间的教育质量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也非常不均衡。教育生产函数的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以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质量为核心的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地区和校际教育质量的差异。保障我国义务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基础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心在于学校公用经费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河北省保定市教育资源配置结构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保定市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以英语学科为例,找出现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结构的薄弱环节,分析教育资源配置低效、失衡的成因,提出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希望为有关部门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提升教育竞争力制定决策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4.
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关系到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是促进我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权县是河南省贫困县,近年来国家虽然对义务教育大量投资,但像民权这样的贫困县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局限,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仍然存在不均衡现象。笔者针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从而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5.
解决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义务教育"择校热"问题,中心城区是重点部位,均衡发展是根本举措。研究调查分析发现:成都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和教育资源配置在县级区域内校际间是基本均衡的,但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非均衡状态;小学教育质量区域之间基本均衡,初中教育质量区域之间差异较大。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改革投入体制建立市级统筹的义务教育公共财政制度等七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摘要:运用贵州省基础教育数据对贵州省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和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布局,实现农村学校结构调整,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等对策选择,为贵州省在实施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中更加趋于科学合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路径。本文在对影响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各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从社会因素、制度因素和经济因素三个方面对各种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化研究,从而建立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评价模型,为制定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两基”人口得到全覆盖,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日趋完善,生均公用经费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师资均衡配置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均衡发展取得了诸多伟大成就。伴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由“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我国仍面临涵养义务教育质量文化生态、精致化城乡教育资源积极差异配置、农村学校优质师资可达性以及农村学校信息化赋能教育等方面的多重挑战。为更好应对现实挑战,我国必须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案。要推进认知更新,涵养质量导向的教育生态;要体现积极差异,实施尊重多维特征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要打通优质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三个课堂”融入性应用模式;要坚持全员关注,建立增值教育评价的倒逼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教育均衡化,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是基础,本文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对区域办学条件均衡配置的思考,从办学条件标准、校舍维修改造、教育装备投入、合理的学校布局与调整,教育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了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东高职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地区差异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广东省全省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整体协调水平等级偏低,各地区协调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同处一个协调发展等级的不同区域协调类型有明显差异.为此,广东省应以珠三角地区为辐射源,逐步提升全省整体协调水平;强化区域间与区域内部协作,促进区域高职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及分区指导,实现高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